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堅持理想與傳承的木藝達人──陳溪河

作者:盧桂蓮

斗南的將軍木藝社以精湛的手藝成為台灣許多木藝作品的製作大本營,三義許多木藝品都是由這裏製作生產,負責人陳溪河以嚴謹敬業的態度維持不墜的聲譽,博得業界的信任與好評。

陳溪河始終鍾情傳統的木屐。(陳溪河提供)

巧妙機緣轉作木業 無師自通開創一片天

將軍工藝社於民國67年成立,44年次的負責人陳溪河說自己的雕刻手藝並沒有師父,完全靠自學而成,這三、四十年所累積的經驗和閱歷就是自己的老師。

陳溪河說自己的雕刻工藝是無師自通,這三、四十年所累積的經驗和閱歷就是自己的老師。(盧桂蓮/大紀元)

提起當年轉作木業真可說是一份巧妙的機緣──陳溪河原是電鍍的學徒,每天重複同樣單調的工作讓他覺得無趣,隔壁剛好是一家雕刻社,他發現自己對木頭藝術的興趣甚過電鍍,在耳濡目染及內心對美好作品追求的渴望下,決定轉換跑道,朝著自己興趣的雕刻發展,這個轉折改變了他的未來,也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早年陳溪河跟著市場需求走,主要做外銷出口的藝術品,像動物、水果、面具和日本的項鍊墜子等;直到民國80幾年外銷受阻,生意開始變差,工廠轉接木屐生意,並大量生產木鴨,至今則接受各式客製雕刻品,尤其貓頭鷹雕刻最受歡迎。

貓頭鷹雕刻最受歡迎。(盧桂蓮/大紀元)

他喜歡嘗試開發不同木工藝品,創作靈感來自一份細膩敏感的心思;對生活美好事物充滿熱情,總是對身邊事物保持細微理性的觀察。當與家人出遊時,或許別人看的是風景、關注的是美食,他則留意任何令人感動的景物與藝術品;感覺不錯的,一旦內心湧現一些靈感就馬上用相機拍下來,回家即可進行雕刻處理。

求新求變 創意作品受歡迎

陳溪河可以精準地抓住意象的感動產生創意,雖不強調過度寫實,但卻能精準掌握作品所呈現的精神,這成為他的創作特色。將軍工藝社的業務除了接受木藝客戶的下單,作為觀光景點的手工DIY彩繪之用,也配合流行或生肖設計新的造型作品。

他會在作品中加上彈簧或是小零件,增加作品的活潑性。也嘗試保留木頭原有的特色,稍做修飾呈現動物自然造型的粗胚,所完成的作品別具特色,相當受到客戶歡迎。

一隻往下探頭的木鵝造型,移動開來暗藏玄機。(盧桂蓮/大紀元)
松鼠守護的筆筒古樸可愛。(盧桂蓮/大紀元)
筆筒手機座。(盧桂蓮/大紀元)

一隻往下探頭的木鵝造型,移動開來暗藏玄機,讓人愛不釋手。松鼠守護的筆筒古樸可愛。在不同時期所開發的各式手工木藝品都能受到店家的喜愛,更重要的是他務實的做法和誠信的堅持深獲客戶的肯定,讓他的訂單不斷。

鍾情傳統木屐 接受客製化訂單

陳溪河始終鍾情傳統的木屐,感嘆要重新重視木屐需要從觀念下手。與現代拖鞋相較,木屐的鞋板確實太硬,一般人穿不習慣,其實木屐好處很多。經過陳溪河改良的鞋底貼上膠底已少了行走間吵人的聲音;在堅持不上漆料的情況下,鞋台是以火烤的方式形成,保留原木毛細孔,也能發揮吸濕排汗功能,保持腳底乾爽;維持原始與天然的原則,讓人真正穿出健康。

陳溪河說木屐的堅實反而更能保護足部健康。(陳溪河提供)

長年經常接觸各種木頭,陳溪河感受到從加工與創作過程中散發出來的一種溫潤的生命力。木藝讓他碰觸到大自然是那麼充滿天然的活力, 他樂意完整的呈現給客戶,讓每個人的身體與心靈也能回歸自然。

他的事業從珍惜木頭資源入門、穿木屐則是具體行動的開始,木屐的堅實反而更能保護足部健康,因此常跟身邊朋友推廣有益健康的木屐。

木屐的堅實反而更能保護足部健康,因此陳溪河常跟身邊朋友推廣有益健康的木屐。(陳溪河提供)

他憑著精湛的手藝,接受個別客製化的訂單,例如配合醫師要求針對腳底筋膜炎治療的半圓木屐、因應人體工學設計用來照顧足弓部位的特製拖鞋,還有改善蘿蔔腿的斜角度木屐、應客人長短腳需求特製的專業鞋子等等。而最受歡迎的是夾腳男子漢木屐鞋和一般拖鞋。

配合醫師要求針對腳底筋膜炎治療的半圓木屐。(攝影/盧桂蓮)
陳溪河憑著精湛的手藝,接受個別客製化的訂單。(陳溪河提供)

兒女繼承衣缽 延續雕刻木藝

孩子從小跟在身邊幫忙工廠大大小小的事情,漸漸地也做出興趣來。現在兒子專攻木屐鞋台,鞋面設計則由學有專長的女兒負責,同時也生產中醫師推薦的原木拉筋板,自己則不斷開發新的作品,一家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可說合作愉快。

陳溪的兒子專攻木屐鞋台。(盧桂蓮/大紀元)

陳溪河希望木藝能不斷傳承下去,不要在斗南這塊土地消失,更何況這裡曾經有「雕刻的故鄉」美稱。期盼以他的經驗加上年輕人的專注和創意讓將軍木藝社在業界繼續保有一席之地。

回首前塵,雖然他很高興能朝自己有興趣的雕刻發展成一生的事業,但看著同業逐漸凋零,在社會變遷下,許多老師傅都已退休或轉業,傳承顯得格外困難,不免噓唏。

期待相關部門的整合與業界的連結能重寫早年斗南雕刻的輝煌。他知道成功的企業,在製造、行銷和設計都很重要,為著共同目標,跟著兒女一起為斗南木刻努力,持續良好的分工模式和家族經營,希望讓斗南的雕刻木藝業還能保留著最後一顆珍珠,繼續傳承斗南木藝的光芒!*@

雲林縣斗南鎮人文協會縣政府文化處社造計畫達人採訪)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