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日名醫警示:喝奶流失鈣質 酸奶惡化腸道

——讀名醫新谷弘實著作《不生病的活法》(4)

文/白玉熙

新谷弘實告訴人們,喝奶補鈣是嚴重的錯誤導向。圖為工廠製造酸奶。(Shutterstock)
人氣: 10946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新谷弘實,享譽世界的日本醫學家,發明的以大腸內視鏡切除息肉的手術方式,取代了傳統開腹手術。本系列文章記述了他根據30萬患者的胃腸臨床檢查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

世人都以為喝牛奶能補鈣,事實正好相反,骨質疏鬆症的大量出現正是由於牛奶的普及。說酸奶能改善腸道環境,新谷弘實卻以30萬例以上的胃腸內視鏡的臨床觀察,親眼目睹可怕的真相。

牛奶傷及腎臟  致使鈣質流失

前篇:現代化大量生產的「牛奶」 隱藏可怕的真相

前文提到,因現代攪拌技術將牛奶脂肪進行均一化的過程中,其脂肪全部被氧化,也就是使得牛奶變成生鏽的物質,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包括活性氧,即自由基等大量毒素,危害健康。但是人們不知真相,為了大量補鈣這一人造的所謂現代營養常識,為了防止骨質疏鬆,牛奶和酸奶等奶製品幾乎普及到整個世界。

新谷說,這樣頻繁喝奶及食用奶製品的結果,反倒製造出大量的骨質疏鬆症。也就是說,不僅無法補鈣,反而讓鈣質流失,從而導致現代出現這種病。

新谷表示,骨質疏鬆症的大量出現正是由於牛奶的普及。圖為工廠生產牛奶。(Shutterstock)

新谷告訴人們,喝奶補鈣是嚴重的錯誤導向。他不否認,人們剛喝下奶的一段時間,會發現血液裡的鈣含量大幅度增加,濃度非常高,因此很多人就以為這樣一來,就會讓人體吸收到大量的鈣質,殊不知,這樣快速增加鈣量致使血液鈣濃度太高的結果,正是導致鈣流失的原因。

人體的機能非常奧妙,它自己有一個保護自己免除危險狀態的平衡機制,也就是說,它自己有一套安全基準。一旦血液濃度超過人體認為安全的基準,感到危險,人體會自動開啟平衡機制,要將血液裡鈣的濃度降低。這樣一來,人體的腎臟就會以排尿的方式拚命工作,要排除血中的鈣。這套機制原本是為了保命而啟動的,結果導致血中鈣量不斷流失。不斷喝,就不斷讓人體感受到危機,從而不斷讓腎臟工作,體內的鈣反倒漸漸流失,加上牛奶本身已經氧化,不僅腎臟受累,連胃腸環境也嚴重惡化。

從新谷的講解中,我們可以肯定一點,中醫常說腎臟主管骨髓,很多人不理解,如今看到現代醫學的結論,我們會恍然大悟,腎臟真的主宰著骨頭和腦髓的生長。人體的這個自然就存在的平衡機制到底是如何運轉的,雖然對現在的醫學來說依舊是個迷,但是他們卻能感覺到了這個機制的存在,也證實了中醫所說真實不虛,最後真正執行具體任務的就是腎臟,由它調控鈣質的濃度。

還有一點,也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智慧,就是孔子說的「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將牛奶當水喝,退一萬步來說,即使牛奶本身無害,這樣喝,也要讓人體失衡,不是正確的養身之道。

何況牛奶裡的乳糖,是世上最難消化的物質。嬰兒依靠奶生存,體內自然產生出大量專門分解乳糖的酵素,而成人後,自然產生酵素的能力基本消失,所以奶不是成人大量喝的東西,常年喝下來,難以消化,各種胃腸病接踵而來,即使酸奶也不例外,造成腸道環境嚴重惡化。所謂的治癒便祕等說法,新谷說,不過是輕微痢疾的誤解。

酸奶  使腸道環境嚴重惡化

很多人可能想,牛奶不行,酸奶總可以消化了吧。新谷說,很多人被市場宣傳所誤導,以為酸奶中的乳酸菌能改善腸道環境,乳酸菌被宣揚得幾乎變成了治癒百病的神藥了。

殊不知,人體中本身就自帶這種菌類,叫做常在菌,是有益的菌類。但是人體是高度具有辨別力和警惕能力的一個自然機制,不是自己認識的常在菌類,就被視為異類,不接納。也就是說,即使是乳酸菌這樣的菌,人體不認識它們,也會視作異類,是否能跟身體原本存在的乳酸菌類相互包容,還是個疑問。

何況,乳酸菌進入人體,基本不能存活到達腸道,連胃這一關都過不去。人體的胃,為了消化食物,會分解大量強酸,也因此成為人體一道強大的保護屏障,不讓有害的病菌通過食物進入人體,所以,絕大多數病菌和外來乳酸菌,幾乎就被滅絕。因此,我們不管怎樣食用酸奶,其中的乳酸菌都很難在胃裡存活,能突破這一防線到達腸道的,就實在是微乎其微。說喝酸奶能改善便祕,能減肥,不過是酸奶中的乳糖難以消化造成的輕微痢疾的病態反應。當然,也因此,商家又推出能抵抗胃酸到達腸道的乳酸菌,就如剛才說的,能否被人體常在菌所容,還是問題。

醫學臨床紀錄片:新谷弘實使用內視鏡檢查腸道,比較不同飲食習慣對腸道健康以否所產生的影響。

即使乳酸菌真的能被腸道所容,但是胃腸內視鏡見證的結果卻非常殘酷。

新谷說,他行醫幾十年,30萬例以上的內視鏡觀察數據,卻不得不打破人們對酸奶的幻想。每天食用酸奶等奶製品的人,其腸道環境被嚴重惡化,裡頭如同一個垃圾場,消化不良的東西在這裡堆積,散發出各種惡氣毒氣。

很多人都會感覺到,每天從腸道放出的氣體很臭,人們以為放出的氣就應該是臭的,其實不然,健康的腸道不僅排放的氣不臭,連大便也不臭,只要臭,就是腸道有消化不全的東西,發生腐敗,產生大量惡菌病菌,由此產生有毒的氣體和腐敗了的糞便,也就是輕微痢疾的狀態。

臭就是有病菌惡菌的實證。因此,腸道環境因食用酸奶而增長大量惡菌,成為一個惡化身體,引發各種胃腸病的原因。如今人們還研究發現,氧化的牛奶等奶製品,很可能是導致白血病等疑難病的原因,這樣的論文在網絡上自己就能閱讀到。

新谷說,人們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去做胃腸內視鏡的檢查,保證就會嚇一跳,如果2到3個月不食用酸奶以及一切奶製品,改吃五穀雜糧和新鮮蔬果為主,增加膳食纖維,再去檢查,你的腸道會發生戲劇般的變化,變得乾淨多了,有害氣體也減少了,大便不太臭了,身體變得輕快。

日本人並非因喝奶而長高

新谷提醒大家,其實很多人不愛喝奶,很少喝奶,可是他們並未得骨質疏鬆症,日本過去以傳統飲食為主,也沒聽過有這樣的病。

正是從1960年代開始,日本引入西方飲食習慣,認為日本鈣質吸取太少,人長得不高大,營養不良,所以學校從那時起,小學中學食堂導入牛奶和肉食,傳統習慣被打破。結果幾十年下來,如今五個孩子就有一個不是花粉症就是過敏性皮炎,而美國芬蘭等幾大奶製品生產國,患骨質疏鬆症的人卻非常多,原因就在頻繁喝奶和食用奶製品。

有人說,日本如今年輕人不是個頭長高了嗎?其實是人們忘記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日本二戰後很窮,營養嚴重不良,挨餓的家庭普遍存在,連飯都吃不飽,孩子成長期得不到足夠的食物。也就是說,如果成長期不挨餓,即使吃傳統飲食,也一樣長得高的。

其實這幾十年,大家會發現,物質空前的豐富,人們如今吃的被日本人比喻為,幾乎個個都輕易過上了古代貴族的生活水平,所以今天得的都是富貴病。

至於不喝奶了,如何補鈣。新谷說,傳統飲食的小魚類、海藻類都是極佳的補鈣食品,這些東西不會突然增加血液裡鈣的濃度,又是千年習慣,符合自己的民族和水土,是最合適的食物。

其實像高野豆腐、豆腐、大豆、豆奶等豆類食物,都含有高鈣高蛋白,還有植物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等各種營養素,十分養人,均可替代奶製品。(續篇:植物油變「食用塑膠」?精煉過程讓人心驚/閱讀專題系列:讀名醫新谷弘實《不生病的活法》

· 為什麼糖尿病人吃醣,血糖反而下降?

· 茶的良心在「出物」裡 日本茶11個不可不知

· 想衝破治癌瓶頸 就要在癌症之外看到「人」

責任編輯:盧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