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明:回顧五年來我對比特幣的認知

人氣 295
標籤:

【大紀元2018年02月07日訊】那是2013年,幾位青年,最年輕者24歲,寫了一本《比特幣》。他們邀請我寫序言。我欣然允諾。這不僅因為我對貨幣、金融問題有長期的研究興趣,也不僅因為我喜愛具有創見和創造力的青年,更因為此前我已關注了「比特幣」,讚賞其背後的理念、哲學和設計,預感到「比特幣」所包含的理想主義、科學精神和技術創新將展現另類希望。為此,在書尚未正式出版前,我將幾位青年一次次介紹給我的同代人朋友,請年輕的給年長的講課。聽者不乏有經濟學家、企業家、金融家,等等,希望他們關注「比特幣」現象。遺憾的是,那個時候,讓同代人甚至更為年輕的一代理解「比特幣」及其「區塊鏈」原理還是相當困難的。這好比兩個不同的空間,以此空間的傳統知識、思維方式和話語系統去理解和表述彼空間的「比特幣」代表的新知識、新思維和新概念,完全對不上茬。後來,我又將《比特幣》一書介紹給臺灣的遠流出版社,因而有了繁體字版。

轉眼近五年了,「比特幣」所演繹的故事不斷,人們對其支持、熱捧、質疑、打壓,潮起潮落,如今,不得不承認:「比特幣」成了「氣候」,頗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意境。於我,更在意地是「比特幣」的哲理、思想支持、科學原理和生命力,它是否經得起時間以及不同經濟和文化環境的檢驗。

近來多有朋友希望瞭解比特幣、區塊鏈,我總是向他們推薦《比特幣》這本書,而當不經意間重讀自己寫的序言時,忽然意識到當初對於這一新生事物的認知和感覺立住了,頗有欣慰感。例如這樣幾個要點,至今還值得再提:

  • 關於「比特幣」的歷史定位:「比特幣:預示未來貨幣形態和體系的實驗」;
  • 關於「比特幣」的功能:在2008金融危機和程式存在傳統貨幣金融危機威脅的情況下,比特幣提供了克服法幣先天缺陷的一種嶄新思路和選擇;
  • 關於「比特幣」的張力:「比特幣實現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結合,超越地域和產業部門的比特幣『場』迅速形成」;
  • 關於「比特幣」的價值特徵:「比特幣具有高度流動性的資產功能,並成為當前全球升值最快的資產」;
  • 關於「比特幣」的價格潛力:「如果比特幣價格上漲到20000美元一枚,比特幣的規模接近世界經濟規模的1%」;
  • 關於「比特幣」的成本趨勢:「為了保持資料塊勻速生成,挖礦的人越多,挖礦難度就越高,成本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 關於「比特幣」的區塊鏈原理的實現:「包括全部歷史紀錄」的「全息圖像帳本」;
  • 關於「比特幣」的「開源技術」的意義:「比特幣的開源本質決定了它不會成為未來世界的唯一貨幣」。

如今,「比特幣」誕生已進入第九個年頭。期間,因「比特幣」引發了一系列值得關注的新現象:

第一,「比特幣」的基因已經和繼續繁衍出愈來愈多的加密數位貨幣,形成了加密數位貨幣的「集群」。其中,加密數位貨幣又可以分為「法定加密貨幣」和「非法幣加密貨幣」;

第二,全球性的加密數位貨幣的生態體系和產業鏈加速形成,傳統財富開始向數字財富轉型;

第三,支撐「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得到了日益廣泛的認同和應用,刺激了相關「硬體」和「軟體」的開發和升級。同時,區塊鏈技術的深層理念,特別是「非中心化」的理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傳播,造就了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的全方位「區塊鏈革命」;

第四,在世界範圍內,出現了依存於「幣圈」(加密數字貨幣圈)和「鏈圈」(區塊鏈圈)的新的社會群體。

當然,「比特幣」和加密數位貨幣面臨的挑戰也是嚴峻的,包括:「比特幣」的「分叉」壓力;在上千種數位貨幣中,良莠不齊,各種「惡幣」層出不窮,慶倖的是因為區塊鏈技術的制衡,傳統「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難以發生;2017年所興起的ICO存在著明顯的監管缺位。在一些國家,不得不採取嚴厲的監管措施。所以,對於「比特幣」,仍然存在著從理念到技術層面的爭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還會長期繼續下去。

在對「比特幣」保持持續興趣時,我也對其他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以及與之相關的人工智慧進展,加以跟蹤和瞭解,並就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及其對經濟社會總體的影響進行思考,並寫有一些文字,做了幾次講座,也將這個主題引入課堂。值得一提的是,我有機會與「幣圈」和「鏈圈」的弄潮兒近距離接觸,目睹高技術人才和「下里巴人」,各類「精英」和「草根」,如何將他們的智慧融合在一起,在三年五載中創造出一種新的財富形態。這是值得肯定和珍惜的體驗。未來的經濟史會記載和詮釋這個時刻和階段。

多年來,人們講「金融創新」,講「FinTech」, 但是,「裹足不前」多於實際進展。當下,既要維護貨幣金融安全,保護民眾貨幣資產利益,又要推進「金融創新」和「FinTech」,這是關係國家、政府、企業和個人的「風口」,需要各方有歷史和全球視野,從而對時機加以把控。

附:2013年為《比特幣》所作序言

比特幣:預示未來貨幣形態和體系的實驗

在過去三四年間,我在世界不少地方,向不同的朋友和學生講比特幣的原理和意義,和者甚寡。後來,我在北京見到李鈞,得知他和他的朋友們撰寫出中國第一本關於比特幣的專著,與此同時,他們還是比特幣的發掘者和擁有者。同時為這本書寫序的李笑來就是比特幣的成功實踐者。對此,我由衷高興。但是,我對於比特幣的理解和肯定主要基於書本和文字,並不是比特幣的實踐者,也不擁有比特幣,更沒有用比特幣生活過。所以,我更多的是從貨幣理論和貨幣歷史的視角,討論我對比特幣的認知,難免有局限性。

(一)

2008年年末,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演變為世界金融危機,形成全球性恐慌,很多國家做出了過激反應。同時,現存的世界貨幣金融體系,以及對這一體系有至關重要影響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遭受普遍質疑。很多經濟學家預測此次金融危機可能超過 20世紀 30年代的大危機。

就在這一年的 11月,一篇署名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的研究報告 「Bitcoin: A Peer-to 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發表。不到兩個月,即 2009年 1月 3日,經中本聰對其提出的比特幣理論系統的實際運行,即所謂的「挖掘」過程,第一個比特幣的區塊橫空出世,其中包含 50枚比特幣。世界金融危機和比特幣誕生在時間上的巧合,並不意味著兩者存在直接相關性。但是,在世界金融危機和比特幣誕生這兩個孤立事件背後,卻有著強烈的歷史邏輯關係。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得人們全面反思當代各國的貨幣體系,對各國的貨幣政策提出強烈批評,美元和美國貨幣政策則是眾矢之的。有相當多的學者、政治家和企業家認識到:當代的世界貨幣體系,說到底,是各國法幣的集合。只是在這個法幣的集合中,美元是中心法幣,扮演了法幣的法幣的角色。毫無疑義,美元對世界貨幣體系的衰變責任最大,但是,其他貨幣也不是沒有問題。只有突破現行的世界貨幣體系,方可走出困境。問題是,目前為止沒有更好的方案。最終,各國政府應對此次金融危機的基本手段大體是貨幣供給的量化寬鬆政策,擴大政府投資並強化對經濟的影響力,其結果是推動了全球範圍內新一輪的通貨膨脹。恰恰是在這樣的歷史節點上,比特幣提供了克服法幣先天缺陷的一種嶄新思路和選擇。

(二)

法幣的先天缺陷,說到底就是兩條:第一,法幣為政府所壟斷,國家是壟斷貨幣發行的主體。法幣是通過國家權力迫使民眾接受和執行的一份合同;第二,因為國家通過中央銀行決定法幣發行數量,其本質是不穩定的。特別是 19世紀 70年代之後,隨著美元與黃金脫軌,各國法幣都轉變成沒有含金量的純粹紙幣,阻礙法幣發行數量持續增長的最後制度和機制不復存在,法幣貶值,或者說通貨膨脹成為完全不可避免的事。從這個意義上,哈耶克認為,「歷史基本上就是政府製造通貨膨脹的過程。 」

現行貨幣制度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通貨膨脹是國家收入的基本保障:「通貨膨脹一直是一種有吸引力的可供選擇的收入來源,因為事實上不用任何人投票表決,政府就可以利用它徵收賦稅,用凱恩斯的話來說,『它是以一種無人能弄明白的方式做到這一點的。 』」另一方面,民眾所創造的財富最終需要通過法幣的形式顯現,通貨膨脹導致民眾財富不斷縮水。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公眾已經認定貨幣必須由某個最初的創造者創造,而國家就是創造者,是國家賦予貨幣的價值。貨幣天生就是政府的法幣,法幣就是貨幣的唯一存在形態。人們為國家壟斷及其創造的貨幣付出了看不到盡頭的代價,被貨幣奴役,逆來順受。因為,在民眾面前,並不存在可以替代政府法幣的其他貨幣選擇。

對此,哈耶克不以為然。 1976年,已經 77歲的哈耶克完成了《貨幣非國家化》一書。該書序言的開頭是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面的一段話:「我相信,世界各國的君主,都是貪婪不公的。他們欺騙臣民,把貨幣最初所含金屬的真實成分,次第削減。」該書的中心思想就是,除非各國政府不再擁有對貨幣創造的壟斷權力,否則永遠無法實現價格穩定。哈耶克的理想是:在一個國家,發行具有明顯差異的,並由不同貨幣單位構成的貨幣,包括讓私人貨幣流通,並實現不同貨幣之間的競爭。只有這樣,所有的貨幣發行單位才會緊縮其貨幣發行量,以避免因貨幣不斷貶值而最終被淘汰的命運。為此,哈耶克提出了詳盡的貨幣非國家化的方案。

歷史常常出現嚴重的不公正。《貨幣非國家化》的出版並沒有產生實質性影響。哈耶克的理念被譏笑為政治上沒有可能,技術上不可行。人們的思想局限在如何改進,而不是終結政府對貨幣壟斷的體制。即使是激烈批評通貨膨脹和現代貨幣體系的弗裡德曼也認為哈耶克的希望無法實現:能夠提供購買力的私人貨幣,是不可能驅逐政府發行的貨幣的。也就是說,只能在法幣不可替代的前提下,通過控制法幣發行數量,抑制通貨膨脹。這就是貨幣主義。

無疑,在思想理念方面,弗裡德曼的貨幣主義比起哈耶克的貨幣思想,是一種倒退,雖然是比較溫和的倒退。

(三)

儘管我們無法得知,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的時候,是否有實現哈耶克理念的動機或者潛意識。但是,事實是在哈耶克的貨幣非國家化的思想早已為人們淡忘的 42年之後,中本聰所開創的比特幣竟然證明了哈耶克貨幣理念是可以實現的。

第一,比特幣天生獨立於任何國家、任何政府、任何央行、任何企業。

第二,比特幣是開源貨幣,是在 P2P(點對點網路)中完成解碼運算後獎勵給運算者(即礦工)的禮物。單個節點會向全網廣播交易,礦工收集交易資訊打包成新資料塊。

第三,比特幣的創造過程是競爭性的,需要時間、能源和其他有形成本的投入。為保持資料塊勻速生成,挖礦的人越多,挖礦難度就越高,成本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第四,比特幣很可能是人類自從有貨幣以來的第一種可以避免不斷貶值的貨幣。基於兩個原因:比特幣存在終極數量,其極限是 2140年的 2100萬枚;比特幣的 P2P分散式特性與去中心化的設計結構,至少在理論上排除了任何機構操控比特幣供給總量的可能性。

在貨幣理論歷史中,有一個經由美國天文學家兼經濟學家西蒙·紐科姆在 19世紀末提出,再經歐文·費雪完善的著名方程式:MV=PT。其中,M是名義貨幣量,V是流通速度,P是價格指數,T是交易總量指數。但這個恒等式對於分析貨幣和價格的關係只具有理論和邏輯意義。在實際經濟生活中,M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發行的法幣,其數量從來不可控制,而P必然是非穩定的。但是,如果M不再是不可控制的政府法幣,而是比特幣這樣不會不斷貶值的貨幣,那麼,通貨膨脹似乎是可以避免的。這個恒等式就具備了現實意義。

比特幣價值的穩定和上升,意味著比特幣的購買力的穩定和上升。比特幣越來越值錢,用於購買物品和服務所需的比特幣數量越來越少。也就是說,比特幣很可能有造成通貨緊縮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全球通貨膨脹的大勢。

(四)

如果說,比特幣的創造思想和方法是人類智慧的精妙顯現,那麼在過去短短的四五年內,比特幣在全球範圍被迅速傳播,被人們接受和交易,規模膨脹,則無疑是貨幣金融領域的具有革命意義的事件,相信中本聰本人對此也是始料未及。

原因何在?答案是:比特幣是財富創造和交換的創新。比特幣的每筆交易既透明又匿名,每一個擁有網路用戶端端的人都可以查到全世界所有即時產生的比特幣交易,卻無須也無法得知這筆交易來自哪裡,去向哪裡,用作什麼用途。比特幣第一次從技術上提供了每一個個體自己創造的私有財產處於不可侵犯、不可凍結和不可追蹤的狀態。比特幣的擁有者可以在一種沒有政治和政府干擾,完全以信任為基礎的自由體系中,擁有和享用貨幣財富。或者說,比特幣創造的是一個自己對自己負責、依靠信用運轉的世界。貨幣主權要回歸個人,每個人有選擇貨幣的權力,成為貨幣財富的主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生在互聯網,用在互聯網,加之個人間的匿名支付,使得任何政府至今無法對其交易實行徵稅。從根本上說,比特幣是一種自由主義的生活方式。

比特幣正在創建一個以比特幣作為交換媒介的現實世界。比特幣實現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結合,超越地域和產業部門的比特幣「場」迅速形成。不久前,各種媒體已經報導過:美國一對夫婦曾經嘗試只依靠比特幣生活。那似乎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如今,比特幣的應用範圍從公益組織的捐款到日常應用,已經走進人們的生活。繼德國宣佈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會有更多國家加入,同時,全球接受比特幣的商家也快速增加。

如果以為比特幣代表的貨幣財富和交換體系僅僅存在於虛擬世界,將比特幣簡單歸結于傳統電子錢的一種,那是一種誤解。比特幣不同於傳統的電子錢,因為任何傳統的電子錢都要與政府的法幣掛鉤,至少依賴中心服務商,並沒有自身的價值。而比特幣與生俱有的就是其獨立性,與任何政府發行的法幣或中心服務商沒有任何依存關係。所以,電子錢的本質必然是發散的,加劇傳統貨幣供給總量的膨脹,而比特幣的本性是收斂的,具有吸納傳統貨幣流通總量的能力,減少傳統貨幣供給總量。此外,在物理意義上,比特幣與一般電子錢也不同,其向周圍擴散的過程不是無序的,而是有序的;流通密度不斷擴展;不可能按時間順序重複呈現比特幣流通狀態,交易不可逆。最值得注意的是,依附於政府和公司的傳統電子錢是不可分割的,而比特幣是可以分割的。當下,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是小數點之後的 8位元數,如果需要,比特幣可以分割為更小的單位。

相較於其他任何存在過和正在流通的貨幣,貨幣功能通過比特幣得以充分實現。特別集中於以下 3個方面:

第一,比特幣更能實現貨幣作為交換媒介的功能,具有超越時空和超越主權的優勢,應用版圖遍佈世界。

第二,比特幣具有高度流動性的資產的功能,並成為當前全球升值最快的資產。

第三,比特幣突破了傳統資產負債表只能反映一個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的局限,而比特幣的帳本不僅包括全部歷史記錄,而且是動態的,可以稱得上是全息圖像帳本。

(五)

根據比特幣過去三四年的表現,不得不承認比特幣的爆發力。比特幣正處於持續的「宇宙大爆炸」狀態。 2010年 7月 17日,世界最大的比特幣交易網站Mt.Gox成立,當時比特幣的價格不到 0.05美元。 2013年 11月已經超過了數百美元,逼近上千美元,比特幣價值的擴張不是以十、百、千為單位,而是以萬為單位。

造成比特幣規模擴張和價值上升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包括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在內的貶值,與比特幣的比價不斷下降,導致比特幣與其他法幣的匯率不斷攀升;由於個人投資者、金融公司和金融資本的加入,比特幣的交易數量增加,推動比特幣價格上漲。

問題是,在 2140年之前,比特幣的「大爆炸」狀態,還會持續多久?比特幣所代表的財富數量,何時可以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對此,現在難以預測。但是,在比特幣實現終極數量之前,始終會存在上漲空間是毋庸置疑的。根本而言,比特幣的升值空間取決於比特幣對世界實體經濟和貨幣經濟的影響程度,以及比特幣對世界生產總值的直接和間接貢獻的程度。有人估算,如果比特幣價格上漲到 20000美元一枚,比特幣的規模接近世界經濟規模的 1%。對於比特幣的前途,有兩種傳統思維需要糾正。

第一,賦予比特幣本身原本沒有的意義。例如,比特幣可能替代主權貨幣,甚至成為一種世界貨幣。比特幣沒有替代國家貨幣的使命,比特幣的開源本質決定了它不會成為未來世界的唯一貨幣。

第二,將比特幣的地位絕對化、神化,似乎不可替代。比特幣的理念表明其一貫支持貨幣多元化,貨幣之間要競爭。近來,在比特幣挖礦難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出現了類似比特幣原理的若干新數字貨幣,如萊特幣等,雖然各有不同的後發優勢,依然無法形成挑戰比特幣、與比特幣平等競爭的局勢。比特幣最值得肯定的是其開源本性、開放性和沒有排他性。在理論上,不排除有一天會產生比比特幣更完美的貨幣。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中國成為比特幣的重鎮。自 2013年夏季以來,比特幣在中國的交易額已經超過世界交易額的 40%,中國比特幣市場的參與者不再僅僅是個人和小額資本,而是更多的商業公司和更大的資本。就在近日比特幣價格瘋漲的同時,有中國電商網站宣佈,成功達成第一筆比特幣訂單。不同於之前的個人之間的私下交易,這是世界首例商業零售訂單。中國成為比特幣最大市場。在國家嚴格控制傳統金融機構,銀行業基本為國有銀行壟斷的情況下,比特幣在中國的發展尤其需要深入解讀。至少可以認為,中國存在著追求金融貨幣自由的巨大潛能和空間。有一點很值得提及:過去幾年,中國一度盛行貨幣陰謀論和貨幣戰爭的說法,影響廣泛。但是,至今還沒有人將比特幣的誕生視為一種陰謀,也沒有人提出比特幣會加劇政權貨幣之間的戰爭。

(六)

在結束這篇序言的時候,我最希望表達的是:人類所經歷過的貨幣國家化的歷史,與貨幣非國家化的歷史比較,實在是太短暫了。哈耶克主張的貨幣非國家化有足夠的歷史根據,卻沒有成為經濟學界的主流,也不為民眾所理解。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人們進行了諸如地區貨幣、社區貨幣的實驗,卻難以成勢。比特幣的出現,在喚起人們的貨幣非國家化的信念的同時,還提供了真實的實驗。比特幣證明了貨幣經濟回歸自由的可能性。貨幣對歷史進程的意義從來不可低估。比特幣的歷史意義,我們至今還難以充分認識。可惜,哈耶克和弗裡德曼都已經過世,如果他們能夠看到比特幣,會做怎樣的思考呢?

朱嘉明寫於2013年冬

——微信:歷史淩鏡

責任編輯:任慧夫

相關新聞
大陸買家激增 比特幣大漲至新高
通膨高現鈔亂  比特幣委內瑞拉竄紅
比特幣變瘋狂走資工具 9成交易來自中國大陸
比特幣飆3年高  這2家公司可望受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