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樂舞詩、詞、曲、賦精華賞析

樂舞文學賞析:唐詩.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作者:仰岳
font print 人氣: 16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唐詩.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

杜甫

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1]

開元三載,余尚童稚,記於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洎外供奉,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2]

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顏。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3]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4]。

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5]。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6]。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7]。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梨園子弟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8]。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9]。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10]。

參考注釋

[1]別駕:官名,為地方郡守的副手。蔚跂wèi qí: 雄渾多姿。弟子:指李十二娘。

公孫大娘:唐代開元盛世時的劍舞第一的舞蹈家。她的《劍器舞》風靡一時,在民間獻藝時觀者如山,多次應邀到宮廷表演,她同時創造了多種《劍器》舞,如《西河劍器》、《劍器渾脫》。

[2]劍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舞者為戎裝女子,相傳自西域傳入。劍器舞表演時手中是否執有劍或器械儀仗,說法不一。

《文獻通考.舞部》:謂劍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妓,雄裝空手而舞。

《樂書》:劍器,劍器之舞,衣五色繡羅襦,折上巾交,腳綘繡靴,仗劍執械,唐開元中有公孫大娘,善舞劍器,能為鄰里感激。

渾脫:是唐代流行的一種武舞,為西域舞蹈,由戴渾脫帽的人所表演。《舊唐書.郭山惲傳》:唐中宗與近臣飲宴將作大匠宋晉卿曾舞《渾脫》。

蔚跂:雄渾多姿。供奉:指以某種技藝侍奉帝王的人。聖文神武皇帝:指唐玄宗。

宜春梨園: 宜春院與梨園,是盛唐時期音樂舞蹈的教育機構,而宜春院也是宮廷女藝術家的居所,她們通常只為帝王演出,所以又稱為內人。

《新唐書‧禮樂志十二》: 玄宗既知音律,又酷愛法曲,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 ,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宮女數百,亦為梨園弟子,居宜春北院。

[3]波瀾:形容舞姿。張旭:字伯高,吳郡吳縣人,唐朝中期的知名書法家,擅長草書。豪蕩:文藝書畫作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

[4]沮喪:變了臉色,驚奇之意。天地為之久低昂: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盪。

[5]㸌:huò:灼也,形容刀光劍影閃爍之貌。矯:形容舞姿。群帝:道家謂五方之帝,天神。驂:駕駛。來:起舞時。罷:收舞時。

[6]絳唇:朱唇、紅唇。珠袖:形容綽約的舞姿。芬芳:比喻美好的德行或名聲。揚揚:飄逸貌。

[7]有以:有因之意。感時撫事:因思慮時事而傷感。惋傷:悵恨哀傷。

[8]澒洞:也作頃動之意,彌漫無際的樣子,這裡應指安祿山之亂。寒日:寒冷的天氣。

[9]金粟堆:指陜西蒲城東北的金粟山,為唐玄宗的陵墓所在。瞿塘石城:瞿塘峽及白帝城。玳筵:豪華、珍貴的宴席。

[10]足繭:脚掌因磨擦而生出的硬皮,喻指跋涉辛勞。愁疾:深深的愁苦。

參考譯文

序文部分:

在唐代宗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別駕元持的家裡,觀看臨潁李十二娘跳劍器舞,她的舞姿是如此的雄渾多姿,令人讚賞,在感動之下我問她舞蹈是向誰學習的,她回說:「我是舞蹈家公孫大娘的弟子。」

回想起在玄宗皇帝開元三年時期,那時我年紀小,我在郾城看過公孫大娘跳著《劍器》和《渾脫》舞,舞姿是如此的流利飄逸、光彩煥發,真不愧是超群出眾、冠絕當代的舞蹈家。

就是在皇宮內的宜春、梨園弟子或是到在宮外供奉的藝術家中懂得此舞的,在唐玄宗初年恐怕只有公孫大娘一人而已。

當年她容貌漂亮、服飾華麗,如今我已年老,眼前她的弟子李十二娘也已經不年輕了。我既然知道了她舞技的淵源,看來她們師徒的舞技一脈相承沒有二致,我撫今追昔,心中充滿著無限感慨,所以姑且寫了《劍器行》這首詩。

我過去聽說吳州人張旭,擅長書寫草書,而他也經常在鄴縣觀看公孫大娘的《西河劍器》舞,從此之後草書書法大有長進,變得更為豪放激揚,由此可知他的書法是來自於公孫大娘舞技的啟發所致,是再也明白不過了。

正文部分:

從前有個美麗的佳人,名叫公孫大娘,每當她跳起劍器舞來,四方的人們都轟動了。

觀看人群多如山,個個都激動得目瞪口呆,沒有人不感到驚奇,甚至天地都隨著她的劍起伏震動。

她的舞姿絕妙,其劍光閃耀奪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矯健敏捷的舞姿就像眾神駕著龍飛翔,起舞時劍勢如雷霆萬鈞之勢令人屏息。收舞時嘎然而止的平靜,好像江海凝聚的波光,平坦如鏡。

如今想必她已年華老去,絳紅色的唇妝、綽約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幸好有弟子傳承絕技,將此藝術繼承發揚。

這位臨潁美人李十二娘,她來到白帝城表演,將這一舞曲表演得神采飛揚,我與她談論了好久,不禁憶昔撫今,增添了些許哀傷。

當年玄宗皇上的侍女有八千人,只有公孫大娘劍器舞姿排名第一。

五十年的光陰過得真快,連年的戰亂烽煙彌漫,安祿山兵變毀壞了朝政。梨園子弟們一個個地煙消雲散了,舞蹈家的身影映照在冬日中,顯得格外淒涼。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樹木已有兩手合圍這麼大了,瞿塘峽白帝城一帶,秋草蕭瑟荒涼。

在這繁華的宴席中,歌舞已曲終人散,觀舞的極樂情緒已去,只見明月初出東上,不禁悲從中來。

我這老夫真不知要去哪才好啊?我在這蜀地荒山中真是舉步維艱,到處都是戰亂和悲傷,越走就越覺得深深的愁苦。(或譯為:走得如此快又有什麼用呢?)

題解及賞析:

杜甫像(公有領域)

作者:杜甫(西元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因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他生在盛唐到中晚唐的歷史時期,而他留下的一千四百多首作品中,反映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有「詩史」之稱。

此作品是描寫舞蹈與詠史感懷的經典之作,詩人杜甫由公孫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的舞姿回想起小時候觀賞舞蹈的場景,然而如今已五十多年過去了,對照現在的處境,想起了玄宗皇帝那時期的樂舞盛世,到現在曾經輝煌的大唐王朝已進入中衰,四處戰亂不斷,未來將往何處去,真是令人百感交集。

詩句中描述了一位唐代傳奇舞蹈家公孫大娘的風采,她在唐玄宗時期在皇宮內待了一段時日,以劍器舞冠絕當代,於眾多宮廷舞蹈家中排名第一,到民間演出,只要一出場必定造成萬人空巷之景。

從杜甫的詩中,可以想像她演出的場景:

在河南郾城的廣場上,底下觀舞的群眾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舞蹈家公孫大娘穿著戎裝,英武又帶著幾許女子柔美的形象,接著緩步走上舞台向觀眾行禮致意,之後她亮出寶劍的瞬間,騷動的人群安靜了下來。

她拔劍起舞,發出的劍氣震攝全場,讓山河也隨之震盪,隨著她的劍器舞而起伏低昂,難以恢復平靜。之後或點步翻身而上,或持紅旗而舞,姿態就好像后羿射落九日,一個接一個的火球從天而降;她提腿翻騰的動作,展現的動作美感好像眾神駕著龍車騰空飛翔,其迅猛之勢如震怒的春雷。

舞蹈到了最後,觀眾們的心情激動到極點時,她收起了劍,靈巧的身軀翩然落下,幾乎不著痕跡。陽光照耀下的寶劍如無波的江面,凝聚著清光徐徐縈繞,收舞後一切歸於風平浪靜。

這一段充分地表達了中國古典舞外在動作姿態的美感,在序文中提及書法家張旭觀舞,從舞蹈家的高超舞技中,體會境界提升之道的例子,藝術有著共通性,其技巧的提升是來自於藝術家內心境界的提升。

接下來的文句中杜甫開始述說著自開元盛世到今日戰亂不斷,引發了撫今思昔的無限感慨。在文句中今昔對比的意象不斷出現,從八千侍女中,公孫大娘美麗的容顏和絕技,到梨園弟子離散,寒日中李十二娘獨舞的描述,唐玄宗時期的樂舞盛世到安史戰亂後的中衰,世上的悲歡離合沒有止時,一如宇宙萬物的循環往復。

公孫大娘的舞姿只存在於杜甫的回憶中,對比過往的繁華和如今的時勢變遷,在荒山中的杜甫哀愁不斷,這濃郁的哀愁讓他步步蹉跎,不知走向何方。最後一段的「愁」是全文的核心,這「愁」不只是說他自己,也是在觀舞中茍全享樂於亂世中的賓客們,以及大唐王朝的未來。

杜甫與詩仙李白是至交好友,李白的作品豪邁奔放,有著仙人般的出世修為,而杜甫的作品則是意境深遠、情感深厚,大多反映著人民生活的困苦,接近於人,世人尊稱杜甫為「詩聖」。

在「詩聖」這稱呼背後,還有一段特別的來歷:

傳說杜甫是上界的文星典吏,天使派他下凡人間,要為大唐文明成就留下多如瀚海的文章。他要以詩文聲振中土、東傳日本,在完成使命後才能返回天國。

之後他將上天頒下的金字詔書佩戴在身上。一次無意中路過蔥市,青蔥的渾濁氣味污染了詔書的聖潔。杜甫回到家後,看到一團飛火充滿屋室,天使告訴他:「因邂逅污濁的氣味,你的名望不會顯貴。」(馮贄《雲仙雜記》)

也就是如此,回溯杜甫的一生中大都在困苦、奔波中度過,然而可貴的是他無論身在何處,總是心懷百姓,為著世人而憂愁。@*#

點閱【中國樂舞文學賞析】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 我在花叢之下擺放著一壺美酒,自斟自飲身邊沒有親友陪伴。我舉起酒杯邀請天上明月共飲,在月光下映著自己身影就這樣成了三個人。可惜明月不懂得我獨自一人飲酒之樂,而影子也徒然伴隨在我的身邊。
  • 舞蹈家們頭戴著金花裝飾的折風帽,騎著白馬在臺上徘徊漫步。揮舞著寬廣的衣袖姿態瀟灑優美,就像猛禽海東青般翩翩飛來。
  • 我知道只有深刻了解禮樂含意的人才能創作新的禮樂,能了解禮樂種種儀式的人才可說明禮樂的規範。能創作禮樂的人:如禹、湯、文、武、周公稱之為「聖」,能說明禮樂規範的人,如子游、子夏、季札稱之為「明」。
  • 《七德舞》起源於《秦王破陣樂》,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宮廷樂舞。是基於原唐初軍歌《破陣樂》發展而來。貞觀七年,唐太宗親制《破陣樂舞圖》,令魏徵、虞世南等改制歌詞,正式更名為《七德舞》。
  • 長安到吐蕃的行程路途極為荒涼,接連半個月都難以見到行人,路途中難得見到一年四季盛開的花。 我彈奏著琵琶,其聲低沉抑鬱,難掩心中的傷悲。短促的節奏圍繞著公主華美的衣服,清亮的聲音充滿了翠羽裝飾的帷屏。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