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樂舞詩、詞、曲、賦精華賞析

樂舞文學賞析:唐詩‧東山吟

作者:仰岳
明 李流芳《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7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唐詩.東山吟

李白

攜妓東土山,悵然悲謝安。【1】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墳荒草寒。【2】
白雞夢後三百歲,灑酒澆君同所懽。【3】
酣來自作《青海舞》,秋風吹落紫綺冠。【4】
彼亦一時,此亦一時。浩浩洪流之詠何必奇。【5】

參考注釋

【1】東土山:東山,在現今南京市的東南方。王羲之、謝安及多位名士都曾居住於此地。

《晉書‧王羲之傳》:羲之雅好服食養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並築室東土,與羲之同好。

謝安:(西元320年—385年)字安石,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曾於淝水之戰擊敗前秦並北伐勝利,但在功成名就之時激流勇退,被世人視為良相的代表、高潔的典範。他逝世之後,被民間尊奉為神,尊為「廣惠靈應顯濟尊王」。

【2】妓:歌舞女藝人。花月:通常為美好的景色,這裡指青春年華。

【3】白雞夢:謝安之死。
《晉書‧謝安傳》:(安)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因悵然謂所親曰:「昔桓溫在時,吾常懼不全。忽夢乘溫輿行十六里見一白雞而止。乘溫輿者,代其位也。十六里,至今十六年矣。白雞主酉,今太歲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尋薨,時年六十六。

宋徽宗雌雄白雞圖 軸。(公有領域)

澆:灑酒於地,以示祭奠。懽:同「歡」。

【4】青海舞:青海波舞,原為大唐雅樂,後東傳入日本。成了日本的著名樂舞,在日本的平安時代尤其盛行。紫綺冠:紫色花紋的帽子。

【5】一時:稱雄一時之意。

浩浩洪流之詠:東晉時,權臣桓溫本想利用設宴的機會,殺掉謝安及王坦之。兩人在赴宴前已知桓溫別有居心,王坦之因此而心生恐懼,但謝安卻能臨危不亂,仍維持其寬宏的胸襟,在席間他朗誦詩句,意有所指,終於讓桓溫因而心生膽怯,撤去伏兵。謝安本來想與桓溫共同輔佐晉室,如同洪流環繞王畿一樣,但兩人立場相左無法合作,所以只能感嘆。

《世說新語‧雅量》: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祚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參考譯文

我帶著美麗的女藝人,來到東山謝安的墓地,我為他祭奠時,不禁悵然悲傷。

我身邊的女藝人正值青春年華,然而謝安身邊的女藝人卻早已是荒草土墳中的枯骨。

晉太保建昌公謝安,清宮殿藏畫本。(公有領域)

自從謝安夢見白雞而死,到今天已有三百年了,我在你的墓前為你灑酒,與你的英靈一同歡樂,開懷痛飲。

酒酣興起時候,我自編了《青海波舞》為你而舞,跳著跳著秋風吹落了我頭上的紫色帽子。

你當年為一時之豪傑,現在我也是一時之傑,當年你臨危不亂,從容豁達地高詠「浩浩洪流」,我就像你一樣吧!這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

題解及賞析:

李白(西元701~762),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有著「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美譽,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此詩應作於開元十四年(西元726年),李白雲遊天下,到了金陵(現今南京市)的東山憑弔謝安墓,寫下這首《東山吟》。

李白非常敬重東晉名士謝安,他曾寫過「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這樣的詩句來自比謝安言志。謝安曾經築廬隱居於東山,在40歲出仕,最後贏得淝水之戰。成語「東山再起」指的就是謝安的故事。

李白在這首小品中,前四句寫道,謝安去世三百年多年,今日灑酒與之同歡,之後為謝安跳著《青海波舞》,舞姿如秋風一樣快速飛旋,最後三句稱自己與謝安同為一世之雄,心境有如謝安高詠「浩浩洪流」般豁達。

在這首作品寫到李白帶著歌妓出遊,後世文人以為是放蕩的表現。然而在李白在同時期作品中有一篇《示金陵子》為他的出遊做了說明:

《示金陵子》
金陵城東誰家子,竊聽琴聲碧窗裡。落花一片天上來,隨人直渡西江水。

楚歌吳語嬌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謝公正要東山妓,攜手林泉處處行。

這首詩說道:金陵城東是哪一家的女兒啊?我無意間聽到了在碧紗帳裡那一段悠揚的琴聲。她就像天上的一片落霞,跟隨人們一起渡過西江的流水。她用吳語那甜糯婉轉的獨特風格唱楚歌,聲嬌字不正,就在這似能非能間最能表達情意。所以我不禁要學謝安,邀請這位東山的女藝人,跟我攜著手在林泉間暢遊。

可以想像當時的場景:李白是如此天真浪漫,他帶著這位女藝人向自己傾慕的偶像致意,是想讓謝安英靈能一同聽這悠揚的琴聲,並不是著眼於自己的享樂。

清蘇六朋《太白醉酒圖》。(公有領域)

在東山下,在美妙的音樂中,李白翩然起舞,他跳的是《青海波舞》。

《青海波舞》本是大唐雅樂,自李白東山起舞後已不見於中國史籍,然而但卻東傳日本,成了日本平安時期的主流文化樂舞。

《青海波舞》展現了男子的陽剛之美的另一種不同的風貌,一種貴族、君子般的美感。表現的是雍容華貴、神采奕奕的氣度。

李白這時正年輕氣盛,或許他心中想學著謝安般的瀟灑,能入朝為官建功立業,又能順勢放下一切歸隱山林。

所謂:歌以詠言,舞以盡意,也許李白是藉此述說自己的志向,讓謝安的英靈看他的表現。那一刻的李白是如此瀟灑、自在,也真正地做了他自己。日後他的詩文成就更超越了謝安,成了中國文學史上最閃耀的一顆星。@*#

點閱【中國樂舞文學賞析】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日雲景好,水綠秋山明。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地遠松石古,風揚弦管清。窺觴照歡顏,獨笑還自傾。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 我在花叢之下擺放著一壺美酒,自斟自飲身邊沒有親友陪伴。我舉起酒杯邀請天上明月共飲,在月光下映著自己身影就這樣成了三個人。可惜明月不懂得我獨自一人飲酒之樂,而影子也徒然伴隨在我的身邊。
  • 舞蹈家們頭戴著金花裝飾的折風帽,騎著白馬在臺上徘徊漫步。揮舞著寬廣的衣袖姿態瀟灑優美,就像猛禽海東青般翩翩飛來。
  • 我知道只有深刻了解禮樂含意的人才能創作新的禮樂,能了解禮樂種種儀式的人才可說明禮樂的規範。能創作禮樂的人:如禹、湯、文、武、周公稱之為「聖」,能說明禮樂規範的人,如子游、子夏、季札稱之為「明」。
  • 《七德舞》起源於《秦王破陣樂》,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宮廷樂舞。是基於原唐初軍歌《破陣樂》發展而來。貞觀七年,唐太宗親制《破陣樂舞圖》,令魏徵、虞世南等改制歌詞,正式更名為《七德舞》。
  • 長安到吐蕃的行程路途極為荒涼,接連半個月都難以見到行人,路途中難得見到一年四季盛開的花。 我彈奏著琵琶,其聲低沉抑鬱,難掩心中的傷悲。短促的節奏圍繞著公主華美的衣服,清亮的聲音充滿了翠羽裝飾的帷屏。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