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藏古藝.品嘗古意:中國古文物收藏拍賣傳奇(5)

一件「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和一位貴妃的傳奇故事

作者:飛鴻踏雪
font print 人氣: 3607
【字號】    
   標籤: tags: , ,

續前文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

在清宮的御藏中,有一個青瓷碟──「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這是一件底部刻有「奉華」兩字的汝窯青瓷小碟。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造型簡約。它是滿釉燒造的藝術品,沒有設圈足,只留3個如芝麻大小的支釘痕,安著具裝飾作用的金屬環扣包邊,鑲上了邊,看起來更加精緻可愛,更加與眾不同。底部刻有「奉華」兩字,字體造型展現了落落大方、雍容華貴的設計感。

據清高宗乾隆皇帝考證,南宋劉貴妃號奉華,並且擁有大小兩枚奉華印。從「奉華」的觹字可知,這件汝窯作品曾隨著宋室南遷而被帶往南宋宮廷,備受重視和珍愛。人們不免聯想,這是否就是宋高宗寵妃劉貴妃之物,貴妃纖手曾經把玩使用過的?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記載劉貴妃的出身和「奉華堂」緣故:「貴妃,臨安人,入宮為紅霞帔。得幸,累遷才人、婕妤、婉容,尋進貴妃,専掌御前文字,工書畫,畫上用奉華堂印。」「紅霞帔」是女子初入宮的名號,僅高於「侍御」,再進一級封郡夫人,再進一級是才人。可見劉貴妃入宮列紅霞帔,地位很低,但她得到高宗的寵愛卻比別人多,晉級也比他人快。

據《宋史.列傳第二 后妃下》記載,「劉貴妃,其出單微。入宮,即大幸,由才人七遷至貴妃。」劉貴妃一進宮,高宗對她宛然一見鍾情一般,寵愛加身,一連七遷直到貴妃,並且專掌御前文字,御用奉華堂印二顆。

西湖的南山勝跡有座「褒親崇壽教寺」,俗稱劉「娘子寺」。《西湖遊覽志》卷六記,此寺為宋紹興十八年,劉貴妃建。由於劉貴妃的父親獻錢資助軍費報效朝廷,因此高宗命建此寺嘉許他的功德。(「父懋因金人南侵獻錢二萬緡以助軍費,髙宗嘉之,遂令建寺以為功德」。)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還有一件「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也是底部刻有「奉華」兩字的汝窯青瓷。這個奉華紙槌瓶,頸部直長、肩部斜寬,腹部上段稍豐下段微微收斂,平底,底部有五枚小支釘痕,整體呈粉青釉色。這個造型在其它汝窯瓷器的婉約風中,映顯出些些陽剛氣息。這樣的風格在同時期阿拉伯的金屬器、玻璃器中常能見到。

「北宋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底部可見乾隆御製詩,詩曰:

定州白惡有芒形
特命汝州陶嫩青
口欲其堅銅以鎖
底完而舊鐵餘釘

「奉華」取自劉貴妃宮殿之名,宋高宗將眾多書畫珍品藏於奉華殿。這也側證了宋高宗寵幸劉貴妃的一個面影。

奉華遺寺對髙松

劉貴妃因為受到高宗的寵愛而有了「恃寵而驕」的習氣。《西湖遊覽志》記載,盛夏時節,劉貴妃常用水晶裝飾腳踏墊,高宗看到了,卻取下了水晶裝飾到枕頭上。劉貴妃因而懼怕才收斂了驕奢的習氣。弁陽翁周密(字公謹,流寓吳興居弁山,自號弁陽嘯翁)在娘子寺留有遺詩「翟羽鸞綃事已空,奉華遺寺對髙松」,恐怕也是對美麗奉華空自驕奢的一聲嘆息!

縱然得天獨厚、天賦一身美麗華羽,如果不會善用自身的華羽,在浩瀚時空中,美麗的神鳥僅只留下驚鴻一瞥的掠影,不也遺憾?雨過處,奉華遺碟對天青,留給人間好玩味。

大觀─北宋汝窯特展

台北故宮博物院曾舉辦過「大觀─北宋書畫、汝窯、宋版圖書特展」,其中的汝窯,除了院藏21件,加上借展來的,總共24件,可說破天荒地把汝窯存世的近半數稀世珍品匯聚一堂,展現古人若天人般絕妙絕美的創意,宴饗這一代人。汝窯特展帶領現代人穿越時空,「品藏古藝、品嘗古意」,神遊古人素樸無瑕的世界。@*#

(點閱【品藏古藝.品嘗古意】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宋代瓷器的發展是中國陶瓷史上重要的時期,當時最著名的五大名窯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鈞窯就是代表宋瓷官窯系統的重要窯口,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以汝窯最受矚目,其被譽為青瓷之魁的最大特色,不外乎是汝窯的釉色溫潤,器型典雅內斂,但更重要的是作品呈現出來的藝術精神與宋代所強調的雅致藝風尚相契合,北宋是中國陶瓷的黃金時代,各地名窯師法自然,致力於創作作品再現天然之美,而在百家爭鳴的時期,宋代雅致藝術文化薰陶下,蘊育了完美無缺的汝窯作品所兼具的陶瓷工藝技術與美學藝術,北宋汝窯瓷器被譽為青瓷之冠,絕非浪得虛名,目前全世界典藏不足七十件,而台北故宮博物院就收藏了二十一件,堪稱世界之最。最近故宮博物院推出宋代陶瓷展,師法自然的天青色汝窯,一時之間聲名大躁,人人想一窺究竟。
  • 瓷器脫胎於陶器,它的發明是中國古代先民,在燒製白陶和印紋硬陶經驗中,逐步探索出來。在商代中期,中國出現了早期的瓷器。其在胎體、在釉層的燒製工藝都 尚顯粗糙,燒製溫度也較低,所以一般稱其為「原始瓷」。它是以高嶺土製胎,燒成溫度在1,200℃左右,質地堅硬,吸水性弱,器表施釉;釉多呈青綠色,其 胎質緻密、經久耐用、便於清洗、外觀華美等特點。隨著燒造工藝水平和產量的不斷提高,瓷器逐漸取代陶器,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
  • 「藏家特輯」,專為喜愛中華文物的收藏家所開設由台灣藏家提供多件珍稀中華文物,專文介紹賞析中華文物精緻藝術之美。專欄刊登期間,若有海內外藏家有意收藏刊登古物,所獲金額將成立基金,專款籌設台灣民間藏品博物館文化園區,集台灣藏家的力量,為中華文物交流傳承盡棉薄之力。
  • 璀璨生輝的金銀器,在中國古代是一種身分與地位的象徵,主要為皇室王公貴族所使用,金銀器的吉祥寓意與精美紋飾,成為引導社會流行的時尚風格。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寶鈿金花─惠風閣金銀器展」,展期至5月31日止,展出邱郁芬女士惠風閣珍藏巧奪天工的鎏金銀器,介紹金銀器中精彩絕倫的民族金細工藝─花絲鑲嵌。
  • 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隆重推出「貴似晨星——清宮傳世十二至十四世紀青瓷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明年4月18日止,展出內容包括北宋汝窯、南宋官窯、傳世哥窯等一百多件精采絕倫的青瓷作品。
  • 德國柏林有一座現存的巴洛克式的雄偉的宮殿,它是十八世紀初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的王后索菲‧夏洛特委託建築師Arnold Nering設計的。在1705年夏洛特去世後,為了紀念她,腓特烈一世將宮殿和附屬產業命名為「夏洛滕堡宮」。此後幾經擴建。
  • 明朝永樂時期的瓷器藝術獨創與多元兼具,堪稱東亞工藝美術史的高峰,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正推出「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特展,精選近百件永樂瓷器名品,一次完整呈獻國人面前,這也是故宮開館以來首次以明朝永樂皇帝之瓷器舉辦專題展覽,相信必將引發藝文界的旋風。
  • 中國馳名四方、人們競相購取的,都是饒州府浮梁縣景德鎮的產品。此鎮從古至今就是燒瓷器的地方,但當地不產白土。白土來自(江西)婺源、(安徽)祁門的兩座山。其一叫高梁山(高嶺),出粳米土,土性堅硬。另一座叫開化山,出糯米土,土性粘軟。將兩種土摻和才能製成瓷器。
  • 2018年初,在倫敦市中心的主要街道與地鐵裡,可以看到一幅英國貴族的半身畫像海報。略帶憂鬱的臉孔,看似贏弱的身體被包裹在錦緞蕾絲製成的華服之下,他就是17世紀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