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Michael Beecher於4月1日晚在南加州的布利奇禮堂(Bridges Auditorium)觀看了神韻世界藝術團的演出。(李旭生/大紀元)

作家盛讚神韻舞劇表現力非凡

2018年04月02日 | 16:02 PM

【大紀元2018年04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旭生美國克萊蒙特報導)4月1日晚,神韻世界藝術團在南加州著名的大學城克萊蒙特的布利奇禮堂進行了第五場演出,這也是主辦方應觀眾要求加演的一場。加演場同樣大受歡迎,票房爆滿。作家Michael Beecher看過後,特別讚賞神韻舞劇的表現力十分驚人。

Beecher擁有自己的生意,同時從事小說創作,還會演奏多種樂器。他說:「我很喜歡,覺得演出奇妙非凡。我覺得天幕的巧妙使用非常奇妙,我很喜歡,大大增加了(節目的)深度。我覺得舞台演出很出色,尤其是坐在前面時,你能看到服裝的細部和演員的每個細微動作。而坐得遠一點,你能看到對舞台上空間的掌控,隊形像幾何圖形般齊整,忽而聚合,忽而散開。所以說從哪個角度看都好看。」

他的座位很靠近舞台,「其實有幾次我希望自己坐得靠後邊一點,這樣能更大範圍看到舞台上的動作。可是同時我又慶幸自己離得近,能看到每個演員的動作,而且在很多的節目和故事中,我能看到服裝的細節」,對他理解節目的內容大為助益。

神韻用舞蹈講故事,讓Beecher耳目一新,「我覺得這種方式很有表現力,因為不需要對事物進行注釋,沒有具體性或指向性,更多是一種情感、感覺或是風格的體現。」

他覺得神韻舞劇的情節非常易懂,「非常簡單,能看得出來。那個是皇帝,因為他穿著皇帝的衣服。你能看出來是美猴王,因為他的動作就像個猴子。換句話說,不需要具體的描述。」他舉例說,比如「這個發生在這裡」,或者「這個叫這個名字」之類的語言描述,「這些都不需要,因為你可能通過他們在舞台上的動作看出來,誰是什麼角色,他們表達的是什麼意思等。」

在眾多的舞劇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反映一位將軍放下屠刀,皈依佛門的節目,「肯定是那個雕刻石像的故事,我想也是大家最喜歡的節目。」他覺得節目表現了一種「返本歸真」的精神,「一個人有這種精神訴求,最終會得到獎賞。」

他也很喜歡晚會中的古典舞節目,「我最喜歡的是那個水袖的節目,長長的水袖,有繽紛的色彩,她們(演員們)用水袖的揮舞呈現出不同的色彩,還有很多像花一樣美麗的圖形。」

雖然Beecher善於駕馭語言,但是他仍無法用語言準確表達神韻之美,「我用語言來形容她(神韻)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需要你親眼目睹,親身觀賞,就這麼簡單。」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