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宋朝男子戴花風潮席捲朝野 榮耀和身分的象徵

作者:宋寶藍

古典小說《水滸傳》裡面,梁山英雄以義當先,個個都是錚錚鐵骨。不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映襯著水滸英雄的肝膽俠氣,就是男子戴花,好漢中喜歡戴花的人不在少數。

「短命二郎」阮小五出場時,鬢角戴著石榴花;「病關索」楊雄出場時,小說讚詞《臨江仙》稱他喜歡在鬢邊插一朵翠芙蓉;浪子燕青根據不同的季節,鬢角插著四季花,非常風流倜儻;宋江在菊花會上,儘管他早生白髮,仍不忘在鬢邊插一朵黃菊花。

明 陳老蓮 木刻版畫《水滸葉子》——燕青,其鬢角插著花。(公有領域)

在民間傳說中,英雄好漢進入江湖,都由長者為其舉行戴花儀式,象徵他從此步入江湖,行俠仗義,不可妄為。一旦戴花,就不能採花,言外之意是要做正人君子,不能劫掠民女。所以長者為此人佩戴的花,也稱為「守正戒淫花」。

簪花淵源 由來已久

小說中表現的梁山英雄簪花,其實是宋朝的一項禮儀。簪,有戴或插的意思,是將鮮花或絲綢、金銀等材質的仿花戴在頭上,這種裝飾方法在漢朝就有。

在中國古代,黃曆二月十二日是花朝節(因各地花信不同,日期略有差異),人們喜歡摘取鮮花,插在頭上,是為簪花。

至大唐時期,仕女簪花非常流行。男子簪花,也成為一道風尚,這個風尚在宋朝由宮廷傳向民間,進而席捲朝野。

清 金廷標《仕女簪花圖》軸。(公有領域)

牡丹芍藥薔薇朵 都向千官帽上開

宋朝大臣楊萬里有一首詩非常風趣,他寫道:

「春色何須羯鼓催,君王元日領春回。牡丹芍藥薔薇朵,都向千官帽上開。」

春色何須用羯鼓去催(此處引用了「羯鼓催花」的典故),君臣都已帶回了春色。但見牡丹、芍藥、薔薇等花朵,都開到了千百大臣的官帽上。

簪花,屬於宋朝的宮廷禮制。據《宋史‧輿服志》記載:男子簪花,是在穿正裝戴襆頭(烏紗帽)時,在紗帽上戴花,稱為「簪戴」。簪花的材質,可以是時令的鮮花,或者絲絹、金銀等仿製的花,插在髮髻、別在鬢角或戴在官帽上。

宋蘇漢臣貨郎圖 軸(局部),畫中人物貨郎的頭上戴著簪花。(公有領域)

御賜簪花 榮耀與身分的象徵

有一年春季,唐玄宗看到長安的春日美景,命群臣賦詩詠春。大臣蘇頲吟道:「飛埃結紅霧,遊蓋飄青雲。」唐玄宗賞識他的詩才,親自將御苑的鮮花插在蘇頲的巾帽上。當時,大臣們都以戴御賜簪花為榮。(《開元天寶遺事》)

簪花在宋朝是宮廷禮儀,所以每逢皇帝生日、宮廷宴會、祭祀典禮等場合,君臣都要戴花。每年百花盛開之際,皇帝也會詔見王公大臣一起春遊賞花,摘下時令的鮮花,賜給近臣,戴在他們的頭上。

比如宋徽宗巡幸地方,返回京師時,會賜花給隨扈大臣、儀仗隊、護衛等佩戴。宋徽宗還賜金花衣襖給禁衛軍,憑著簪花可以自由出入皇宮。所以御賜簪花對人臣是榮耀,也是身分的象徵。(《東京夢華錄》)

晚清蘇六朋《簪花圖》,描繪了宋真宗賞花給群臣的場景。

宋朝男子簪花的禮儀,由宮廷席捲朝野。在此風潮之下,出現了「四相簪花」的典故。

四人同簪「金帶圍」 先後成為宰相

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韓琦來到淮南,擔任地方長官。有一天他在官署後花園,發現一株與眾不同的芍藥。但見一個主幹上,分出四個枝杈,每一個杈上,盛開著一朵鮮豔的花。

這個品種的芍藥花,韓琦從來沒有見過,覺得很驚奇。每朵花中間圍著一圈金黃色花蕊,後來此花被命名為「金纏腰」,也稱「金帶圍」。

清 黃慎《韓魏公簪金帶圍圖》軸(或名《韓琦簪花圖》)。(公有領域)

當時揚州還沒有這一品種的花,因實在罕見,於是韓琦決定設宴,邀請三位同朝幕僚一起入園賞花,以應證四朵奇花的瑞兆。

韓琦邀請了揚州通判王珪、淮南判官王安石。但還差一位客人,原本決定讓一位年長的鈐轄(武官)補缺。不料第二天,這名鈐轄突然腹瀉不止,不能赴約。碰巧朝臣陳升之路過揚州,韓琦就請他過來赴宴。

四位幕僚相聚在揚州官衙。宴會上,韓琦剪下這四朵「金帶圍」,每個人各戴一朵。此後三十年間,這四人都先後成為當朝宰相。(《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

清 李墅《四相簪花圖扇》。(公有領域)

傳世名畫《四相簪花圖扇》,就是根據這一典故繪製而成。

宋朝男子簪花,以花的雍華匹配君子的儒雅,也以花容匹配英雄的陽剛風采。簪花禮儀席捲朝野,蔚然成風,溶入男士的風雅生活,成為史上最有品味的一道風景。@*#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