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十四)七字之七(四)

陳彥玲說書:《七俠五義》──包拯的成長

作者:陳彥玲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258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中國歷史上,凡有高德或大能之人出世皆會顯示著超俗的祥瑞之象,包拯的出生也不例外。小說《七俠五義》第二回說包拯父親包員外白日打盹,夢見「祥雲繚繞,瑞氣氤氳;猛然紅光一閃,面前落下個怪物來,頭生雙角,青面紅髮,巨口獠牙,左手拿一銀錠,右手執一硃筆,跳舞著奔落前來。」來者何人呢?

原來這正是包拯出生的異象,但不巧的是,竟被他貪求家產的兄嫂包海與李氏讒言說是妖精敗家之象,弄得包員外失了理智,暗准了包海將小兒丟棄在離家五、六里路之外的錦屏山。天降大任之人也,必有不同凡響的際遇。小小包拯不但躲過虎嘯,也得到大哥包山的暗中幫助,靠著長嫂的哺育才平平安安地長到七歲。可貴的是,長嫂王氏為了避免包海夫婦的再次加害,捨得將自己親生的幼兒另找了人家養育,親自照顧身處險境的童年包拯。

包拯母親壽誕時,告知長媳思念出世即身亡的兒子,卻沒想到,這竟巧妙的成就了包拯母子的相認。長媳王氏真乃賢德之人,隱去包海夫婦欲害包拯的過去行徑,只說了耽心婆婆身體,無力哺育幼子包拯,才帶回自家扶養,一片孝心的王氏倒隱去李氏加害的醜陋歷史不言,心胸如此寬廣,世上難得。

日後老二兄嫂仍不消停加害包拯的念頭,毒食待之卻被顛犬誤食。二嫂謊言說自己的金飾掉下井去,要小包拯下井去尋,不料這仍是惡毒的陷阱,直要包拯性命。可吉人自有天相,不但逃過這一劫,卻提醒了長兄嫂為其延請飽學的甯老先生到府教學,以期日後功名成就,不再受到欺淩暗算。

第三回描述了包拯小小年紀展現了非凡的功夫,「無論什麼書籍俱是如此,教上句便會下句,有如溫熟書的一般,真是把個老先生喜得樂不可支,自言道:『天下聰明子弟甚多,未有不教而成者,真是先就的神童,天下奇才,將來不可限量。』自此乃給包公起了一個『拯』字,取意將來可拯民於水火之中;起字『文正』,取其意『文』與『正』,豈不是『政』字麼?言其將來理國政,必為治世良臣之意。」日後老師盡心教學、保薦科考,包拯鄉試得魁、上京會考自不在話下。

時值仁宗封了以狸貓換太子的劉后為太后,封劉后身邊的太監郭槐為總管都堂,立龐氏為皇后,龐吉為國丈加封太師。這一派熱鬧卻是災難頻頻的布局,原來這龐吉是個「讒佞之臣,倚了國丈之勢,每每欺壓臣僚。又有一班趨炎附勢之人,結成黨羽,明欺聖上年幼,暗有擅自專權之意。」太師龐吉為欽點的春闈總裁。滿腹經綸的包拯卻因不走門路,不通關節,最後被排為第二十三名進士,翰林無分,奉旨榜下即用知縣,得了鳳陽府定遠縣知縣。

包公領憑後,「先行回家拜見父母兄嫂,稟明路上遭險,並與李天官結親一事。擇日祭祖,叩謝甯老夫子。」再過數日,拜別父母兄嫂,帶了忠僕李保、包興起身赴任。展開了傳世的許多公正佳話,也給後人留下許多為人典範,我們將在後篇陸續介紹。@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張船山審理案件靈活多變,深得民心,當時人們稱他為「神斷」,可與包拯、狄仁傑相提並論。對於婦人丁氏因捍衛名節而殺人, 張船山做出怎樣的判決?是正當防衛,或是「蓄意殺人」?
  • 根據不同古籍記載,到宋朝為止,至少有三人都和閻羅王有關,分別是:包拯、寇準和范仲淹。因此有人推測,或許閻羅王不是終身制,是輪流由有名人擔任。
  • 許先生擔任地方知縣八年,身處偏遠地區,但他在艱苦中仍能泰然自若,好好地守著天良。許先生為官清廉,雖然薪水並不很高,但每年過年前,他都會匯錢資助親人,使得他的幾十家親戚能溫暖地過個好年。許先生去世後,人們感嘆地說:「正直者可為神,怎麼能不相信呢?」
  • 人的福分、富貴多是前世累積,多行善事就會有福報,來世就會順;反之,如果無惡不作,就會產生業力,後世人生就不順,有苦有難。
  • 胡宿幼年家境貧寒,雖然有機會學到點金術,也不為其所動。或許胡宿知道治國齊家,在富貴以外,還有更大的事業吧。所以僧人臨終前,才說他「前途不可限量」。
  • 聖綾先生說,不論是閻王或是判官,他們有事或是要休息放假時,就要找人代班,如果是找陽間的人代班,這人必定是剛毅正直的,而且配得上相應的神位。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