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自己設置「放空箱」

作者:方靜

在年輕的心中,很奇怪,沒有太多害怕的感覺,卻有很多想要出去看看世界的渴望。(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最近看到一則影片,剖析兩性大不同之處。朋友的感想是──自己也很需要像男生一樣,腦袋裡有一個「放空箱」,偶爾可以無所事事,享受逍遙自在時光!

影片以詼諧、逗趣的方式呈現,很能夠引起共鳴。它的大意是:在兩性之間,思考基點和行為模式,存在著一些本質上的差異。男性大腦空間感強,女性大腦則擅長同時處理多個任務,簡單說:前者理性,後者感性。

當然,對於這種斬釘截鐵、壁壘分明的觀點,已有不少專家學者提出反證。我們比較感興趣的是關於「放空箱」的說法,朋友說她很想要一個,我也心有戚戚焉。如果,它不是女性與生俱來、原本就有的,那麼,可以自己設置呀!

而為何需要設置「放空箱」呢?那是在緊張、忙碌的日子中,留給自己一個悠閒、舒緩的空間。

首先,要放慢腳步。相信大多數的人都體驗過,被繁瑣、快節奏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這個時候,往往會讓我們忘卻初衷、隨波逐流。不再拼命地往前邁進,而是學習如何停下來,找尋隱藏在身邊的美好,讓靈魂跟上腳步,重新詮釋「幸福」。

接著,要放鬆心情。持續的練習四肢的伸展,會促使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柔軟,而心靈也是,練習放鬆,可以使心理狀態更富有彈性。以「試試看」、「一起努力」或者「你認為呢」,來代替「不行」、「不對」、或者「不應該」,轉變必定出人意表!

然後,要放下思慮,也就是「放空」。這個意思是:把它丟掉,別太在意那些感覺,抛開所有的想法,靜靜的待在原地,只是專注於當下。集中心力在眼前的「此時」、「此地」、「此事」,無論結果如何,都順其自然,這也是「放空箱」的意義所在。

有人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大腦說,放空,去發呆吧!這是讓頭腦休息的最好方式。當心思沉澱的時候,也正是智慧提昇的時候!@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身材頎長的帥氣小伙,臉上透著憨厚與誠懇——李憲雨,一個從韓國偏僻農村走出來的窮人家的孩子,如今在紐約成功經營著兩家高級美髮設計室、紐約韓流髮型設計界的知名設計師。他的成功背後有著怎麼樣動人的故事?
  • 如果你需要讓自己放鬆一下,不妨看看這段視頻,其中,一把利刃切番茄片的過程被反了過來,配上逼真的聲響,格外令人平靜。視頻是由Wryfield Lab製作的,同類短片體現出一種新的風格:觀眾通過五感獲得的放鬆舒適感則被賦予一個名稱——「自發性知覺極點反應」(self-reliant sensory meridian reaction,簡稱ASMR,又譯作自治區感官經絡反應)。
  • 《孫文學說》是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的第一部份,又名《心理建設》,寫成於1918年底,次年5月20日出版。當時上海出版社即評價其是「破天荒之學說,救國之良方」。在孫中山先生看來,心是人世間萬事之本源,人類社會中的一切事情和現象最終都可以歸之於心。他說:「兵法有云:「攻心為上。」是吾黨 之建國計劃,即受此心中之打擊者也。」「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 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心之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萬事之本源也。」
  • ,無論是職業婦女或專職媽媽,都不要忘記在一天當中,保留給自己10到30分鐘,做放鬆的事情,甚至什麼都不做,可以選擇聽音樂、喝杯茶、看段影片、做平板操、跳繩,或禪坐20分鐘等補充能量。
  •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天文學家近日通過ALMA射電望遠鏡陣列最新測量一顆7300萬光年之遙黑洞的精確質量,這個超大質量黑洞位於NGC1332星系中心,它相當於6.64億顆太陽。天文學家稱這是對於星系質量和星系中心黑洞質量比率的關鍵性測量,這項測量結果將有助於確定宇宙大型星系的命運。
  • 人類的大腦功能複雜,科學家也一直對大腦的功能機制進行各種研究。台灣學者研究發現,當大腦放輕鬆時,記憶力會提高,專注力上升,會有效改善學習或工作效率。
  • 邵雍從物理性命學的研究中,體悟到人的立身處世、言談舉止都必須遵循天理,達到「內聖」。因此,邵雍先生一生都非常注重自己道德品質的修養。
  • 因為文革是暴力大破壞,它是反天理、反人意、反文明、反人類的罪惡行徑,最終失敗、慘敗,是必然的!
  • 近日,一張阿嬤為孫子添柴燒洗澡水的背影照,和一段63字的真情告白,在「爆廢公社公開版」臉書上爆紅。很多網友睹照思人,甚而落淚思念養大自己的阿嬤,更有網友羨慕大呼:「有阿嬤的孩子像個寶!」
  • 榕樹,南方的迎客松。「她」敦厚和藹可親,娑婆清氣繚繞,予人快樂溫馨。「她」是家鄉的胎記,是我的根,我在這裡土生土長,我不是來客,是遊子,遠方遊子成了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