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手記:體制外學習的自我保障

作者:張卉中
font print 人氣: 31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孩子在中小學階段上了體制外學校,森林小學和全人中學。這兩所學校在創立之初,被誤認為是貴族學校,或許因為學費看似比較貴,或以為孩子在學校養尊處優。其實孩子既未參加校外補習,也沒額外花錢學才藝,加總起來,學費並不貴。至於養尊處優,那就更不是了。

這些體制外的孩子絕非成長於溫室,也不像貴族有很多資源的支撐。學校的課程和教學的設計,都著眼於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主動性,去學習知識並料理自己的生活,在摸索中體驗生活的滋味。孩子們相處的遊戲規則,以相互尊重為原則,經長時間的謀合訂定出來,從中培養孩子待人處事的能力。在中學畢業之前,培養孩子面對未來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選擇等,種種挑戰的能力。

沒有體制的保障,有人質疑這些孩子進入社會的適應能力。其實,體制外的孩子能夠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體驗,尋找生活的出路,這樣的學習是要吃苦的,一步一腳印走過來,是紮實的。體制看似有保障,但是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若缺乏實際的體驗,沒有觀察、思辨的能力,只會以制式模式應對,反倒更沒保障了。

(HermanHiddema/English Wikipedia)
由於喜好圍棋,孩子自學日文,整理日本圍棋界的資料,架設圍棋網站,引發網友熱烈討論。(HermanHiddema/English Wikipedia)

我的孩子認為,他想走的路不需大學文憑,因此沒去考大學。中學畢業後,他曾在CD店打工,為古典樂曲寫簡介,曾在報社組裝並維修電腦,編輯排版。由於喜好圍棋,孩子自學日文,整理日本圍棋界的資料,架設圍棋網站,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因而促成圍棋界首次職業與業餘棋手對抗賽,其後受邀為圍棋刊物撰稿。因緣際會下,孩子去了美國,進入大學主修數學。這一切基本上按照他自己的需要,走著自己想走的路。

體制內、體制外的學習都要吃苦,甚至體制外的孩子更早面對進入社會的挑戰,更早的要經營自己的生活。但是體制外的學習,讓孩子體驗生活,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願意隨順自己的特質,朝著自己的目標,去規劃,歷經摸索、嘗試錯誤,總結經驗,開創自己的未來,因而能夠獲得更紮實的自我保障。@*

點閱【成長手記】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六月飛雪有奇冤,迷中世人看不透,還以人心誤天機,天示異象警深淵。」被讚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關漢卿以其《感天動地竇娥冤》的雜劇廣為人知。《錄鬼簿》記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已齋叟。」但家世祖輩行醫的淵源卻無法滿足他豐富多樣的才華,更不能滅息他居於強權暴力統治下的正義之火,因此留下了一齣齣動人心弦的雜戲傳世。
  • 我希望自己受人賞識的白日夢,在舞臺上獲得了實現;看到那一幕,眼淚奪眶而出,我站起身來,成為劇院裡第一個為演員喝采的人。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 誰都不想霸凌事件發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實際情況卻十分驚人。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CES)統計,僅2019年,就有超過20%的12至18歲美國學生報告稱在該學年遭受過校園欺凌,包括謠言中傷、取笑、辱罵或侮辱、推搡、絆倒、吐口水或威脅等。
  • 成功教育真的有規律可循嗎?虎媽教育法,是成功寶典,還是個騙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