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難民醜聞發酵 1.8萬案例需重審

人氣 822

【大紀元2018年05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穆華德國報導)德國不來梅難民局批准不符合條件的難民申請事件持續發酵。德國內政部近日表示,將在全德國範圍內重新審核大約1.8萬件難民申請案,停止不來梅辦理難民申請的資格。這起醜聞也把聯邦移民與難民局局長Jutta Cordt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令她受到外界強烈質疑。

由於涉嫌批准不符合條件的難民申請,德國聯邦移民與難民局(BAMF)不來梅分局前局長被調查。這起前難民局官員瀆職案已逐漸演變成一場醜聞,激起社會各界的反響。

據報導,檢察機構懷疑,在2013年至2016年間至少1200多宗不符合申請條件的難民申請得到了認可。其中大多數涉及庫爾德人,他們謊稱自己是雅茲迪人。這是一種少數族裔的宗教,其信徒主要生活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但在家鄉受到迫害或歧視而流亡國外。

檢察院對不來梅難民局前負責人以及其他幾位涉事人員進行調查,其中包括律師和翻譯。檢察院搜查了這位前負責人和涉事律師的辦公室,還有他們的私人住宅。

據「明鏡在線」報導,涉事律師涉嫌故意將難民介紹到不來梅前局長那裡辦理申請。後者利用職權批准這些人的難民申請。據統計,在被調查律師辯護的難民案裡,97%的案子獲得了「積極的結果」。據悉,甚至有專程的大巴車把難民申請者從下薩克森州和北威州送到不來梅。

據北德意志廣播電台報導,這名官員曾在一個雅茲迪人新年慶祝活動中被邀請在餐館吃飯以及下榻酒店。但調查人員表示,暫時沒有跡象表明其得到過經濟上的賄賂。

此外,被調查的人員中還有一名翻譯。他被指控接受賄賂,為了能讓難民申請者得到當局的認可,他接受了金錢賄賂,然後進行了虛假的說明。

4月底,這起醜聞被廣泛曝光。聯邦內政部長Horst Seehofer於4月22日宣布成立調查委員會。

不來梅內政部長Ulrich Mäurer表示,這起事件給不來梅造成了「不可預見的巨大損害」。

自民黨黨團成員、專家Linda Teuteberg要求,委員會不應該只是調查個別的錯誤,應該仔細檢查移民局系統上的漏洞。此外,有必要在全國範圍內抽查以前判決的案例。

不來梅的在野黨團批評,政府早就該警覺了,因為該州批准的難民案比例遠高於全國平均值。

 停止不來梅辦理難民資格

聯邦內政部表示,目前已經停止不來梅難民局辦理難民申請的資格。聯邦內政部長Horst Seehofer說,不來梅辦理難民申請的可信度和信息中心機構的廉政程度受到了嚴重損害。

經過與聯邦、州和聯邦移民與難民局危機會議後,不來梅政府表示,這起難民醜聞由州刑事調查局、聯邦警察和反腐中心機構共同進行。

醜聞發生後,聯邦內政部還開始實行「報告義務」,即各地難民分支機構必須定期向柏林報告當地的難民申請案批准率。其實「報告義務」以前一直存在,但2013年起難民局免除了下屬分支機構的這項工作,因為聯邦移民與難民局沒有足夠的人力定期檢查所有分支機構的報告數據。

隨著這起醜聞愈演愈烈,內政部也開始調查其它地方的分局機構。聯邦內政部表示,相關機構將在未來幾個月裡對從2000年開始辦理的1.8萬件難民案重新進行審核。

5月11日,德國聯邦難民局公布了一項內部審查結果,審查針對從德國各地抽查的難民申請案例。內政部表示,到5月11日為止,在調查的大約4400件案例裡,其中約30%的案件是由不來梅分局辦理的。在該地辦理的申請案裡,40%的申請案需要審查其結果是否應被撤銷,而在其它地方的難民申請中,這一比例只有5.8%。

此外,據德國媒體報導,萊法州城市Bingen的數據也不同尋常。去年1月至10月期間,伊朗難民申請者的認可率達到97%,阿富汗難民申請者的認可率達到90%。而去年這兩項數據的德國平均水平分別是50%和44%。

 聯邦難民局局長受質疑

德國社會對於聯邦移民與難民局的批評之聲也越來越大,去年剛上任的聯邦移民與難民局局長Jutta Cordt深陷壓力之中,外界質疑其是否對事情知情。由於涉嫌幫助他人非法居留,她和難民局其他3位高級官員被調查。

據《焦點》報導,聯邦移民與難民局前局長Frank-Jürgen Weise認為,不來梅難民醜聞的發生主要應歸咎於監控機制的缺乏。此外,難民申請數量太多,造成難民局難以負荷。

聯邦內政部近日對媒體表示,德國還有大約200多個外國人管理機構和社會福利部門沒有指紋掃瞄器,要防止難民使用不同身分領取社會福利還是比較困難的。所涉及人群主要是2016年之前來德的難民。

聯邦內政部長Horst Seehofer對德國電視二台表示,德國的難民體系需要全新的法規,整個難民機構必須改革。#

責任編輯:周仁

相關新聞
德國難民親屬團聚簽證翻倍
難民姦殺大學生案 引發德國難民政策大討論
德「當務之急」:大力提高遣返被拒難民數量
科隆為難民家庭支付高額租金引發質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