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活色生香滿庭芳 惲壽平的牡丹花(1)

作者:鄭行之

清 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407
【字號】    
   標籤: tags: , ,

講究風格的、能感動人的繪畫作品,往往令觀者「一見鍾情」,清代花鳥畫大師惲壽平所畫的沒骨畫就是其中翹楚。

中國的繪畫中有一種很特別的畫法,所謂的「沒骨法」。一般傳統工筆畫,是先以線條勾勒物體的輪廓,而後敷色填彩;「沒骨法」則是以蘸了顏料的毛筆直接揮灑,把對象物的形體、塊面結構大筆描繪出來。這兩種不同的技法各顯其能,也各譜不同的美學路徑。

畫得好的沒骨花鳥畫會產生一種「澄淨潤澤」、「清新典雅」的靈秀感。因為它能予人這種正向的感受,所以當完美的「沒骨花鳥畫」橫空出世時,立刻就能擄獲許許多多人的心。

清 惲壽平《牡丹》局部。(公有領域)

生平小記

惲壽平(1633年-1690年),清代著名畫家,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初名格,字壽平,號南田,又號雲溪外史。與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吳歷齊名,是「清初六大家」之一。

惲壽平出身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家中三代不是為官就是為學,家學淵源。因此,他從小便受到很好的教養與薰陶。他才華洋溢,八歲即能詠蓮成句,也顯現出極高的藝術天賦。

清 惲壽平畫像。(公有領域)

著名戲劇家袁枚編了一個劇本《鷲峰緣》,寫的就是惲壽平早年的遭遇。那時正逢明清兩朝更迭,處處戰亂,少年時代的惲壽平被迫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15歲時就隨父參與抗清,兵敗後與父失散,幸而被總督陳錦夫婦收留,免遭俘虜之苦。後來陳錦遇刺身亡,壽平扶靈北歸時,不意在靈隱寺與父重逢,留寺為僧,幾年後回鄉。

回鄉後,惲壽平以賣畫為生,開始時畫山水,筆墨清峭;後來結識了王翬,才轉畫花卉。他的花鳥畫清潤明麗,自成一格,時人稱「惲派」、「常州派」。

明朝滅亡後,惲壽平以講學為業,學問、氣節皆受到時人推崇。受父親影響,惲壽平終身不參加科舉考試,不願當官,只以賣畫為生,畫風雅澹清逸,開一代風氣。

清康熙28年(1689)歲末,惲壽平到杭州賣畫,並購得墳地兩處,預計遷葬其父於此,以了平生願。因急於籌款,抱病作畫,在返回常州次日卒於白雲渡甌香館。

惲壽平生前視功名利祿如草芥,晚年時貧病交加,死時連棺木也置不起,最後由好友王翬出資安葬。一代宗師,就此終結一生。

清 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沒骨花 活色生香

對沒骨花卉而言,用水、用色和用粉,都十分重要。

用水得當,能使色彩變得鮮活、層次豐富,感覺靈動。其次是用色,沒骨花卉是「以色為上」,用色要用得好,在於把色處理得像水墨般高雅、輕逸。用粉時,粉的濃、淡、厚、薄也非常重要。粉與水、色交融得當,色調之間的過渡和變化會很自然;如用粉不當,色彩會渾濁,彩度降低,或是變得濃艷華靡,那就沒半點靈氣了。

關於水、色、粉等著色技法,惲壽平體會頗深,他說:「渲染極難,畫至著色,如兼金入爐,重加鍛鍊。」所以他以「粉筆帶脂,點後復以染筆足之」(註1)的技法,以及別開生面的「色染水暈」(註2)之法,交互運用,非達「活色生香」的境地不可,因為唯有達到如此逼真程度,才能讓觀者彷彿聞到了自然氣息,感受到滿庭芳香。

古云「畫如其人」,畫作能體現畫家的氣質、稟賦、修養、品味和境界。惲壽平為了要讓畫中花卉帶出花香的氣息,有意識地設色明麗,用色鮮潔純淨。又因他人品高尚,胸懷磊落,如光風霽月……凡此種種都能反映到畫作中。所以他畫的牡丹別有一種他人所不能企及的清澄明朗、高雅脫俗,緣由就在於此吧!@*(待續)

清 惲壽平《牡丹》扇頁。(公有領域)

註:

1. 點染粉筆帶脂,點後復以染筆足之:沒骨法的上色方法之一。此法是點、染同用的著色法。大概步驟是:先調好顏色(如:白粉),接著在筆尖沾上另一顏色(如:胭脂紅),然後從花的尖瓣中染入,如果第一次沒有染勻和,便再做第二次補染。然後再從花的瓣根染出。如此反覆敷染,直至達到「活色生香」的境地。

2. 色染水暈:沒骨法的上色方法之一。
意即,在色中用水,色與水交互暈染,使得色與水渾然一體,不僅可表現出花卉的顏色,而且給人以質感、光感、動態感。@*#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江南是魚米之鄉,因為農耕的需要,牛隻處處可見,特別是水牛。當地的畫家若想畫牛,隨時都有機會仔細觀察牛的生態,舉凡牛的行、住、坐、臥,畫家們都可隨手拈來,一揮而就。
  • 唐寅是明朝人,「明四家」之一,又號稱「江南第一才子」。相傳唐寅年少時拜沈周為師,跟沈周學畫。
  • 唐寅的山水畫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使用的皴法不多,但卻能營造出豐富的質感。對岩塊的屬性與岩石本身的結構做靈活變化。在不斷地臨摹、試驗中,創造出一種金剛石般質地的山岩。
  • 唐寅藉畫作道出了他的心境,也告訴人們,他心中一直嚮往著的就是那種悠遊恬淡、無所求的隱逸生活。
  • 北宋的許多皇帝,包括徽宗,以及南宋的高宗,都喜愛繪畫藝術,在他們執政期間,畫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到徽宗時,由於徽宗本人對繪畫的偏愛,畫院便不只是滙集畫家的地方,還建制設學,並且把繪畫併入科舉取士之列。
  • 宋徽宗對畫院的種種關注與推動,使得院體畫在北宋後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畫院內可說人才濟濟,而且幾乎都是影響深遠的畫家,如馬賁、王希孟、張擇端、李唐、朱銳、蘇漢臣、劉益、富燮等。
  • 我們可以感覺到,這幅畫雖已歷經千年,然而,姐弟倆的髮型歷久彌新,服飾看來永遠是那麼素雅、嶄新。
  • 《太平春市圖》描畫的是新年期間,農村熱鬧歡慶過年的情景。巿集設在河邊,彎彎延延的,岸上的地面相當平整乾淨,岸邊植有老松桃樹,有野花野草,還有竹籬人家。賣家賣的有各色各樣的東西,計有爆竹、鼓、果品、鳥魚……,畫得非常生動逼真。
  • 狗年逢「十犬」是好兆頭,「十犬十美」意味「十全十美」!那麼,何處得尋乎?乾隆一朝有郎世寧獻《十駿犬圖》、艾啟蒙獻《十美圖》,十犬、十美相連並展。乾隆皇帝十分喜愛這些犬圖,他賞畫時並蓋上鑑賞鈐章,並題字……圖。
  • 據史料,米芾六歲就已熟讀詩百首,七歲開始學書法,十歲能寫碑文,二十一歲就當官。可見他的天賦資質之優。但因為他有許多怪癖,有許多異於常人的習性和嗜好,因此也被稱為「米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