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活色生香滿庭芳 惲壽平的牡丹花(2)

作者:鄭行之
font print 人氣: 2260
【字號】    
   標籤: tags: , ,

沒骨花鳥畫法源自於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一種繪畫技法「凹凸花」。「沒骨」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曾記載徐煕的後人徐崇嗣作花卉「不用墨筆,筆以彩色圖之」,說的就是「沒骨法」。

宋.徐崇嗣《牡丹蝴蝶圖》。(公有領域)
宋.徐崇嗣《牡丹蝴蝶圖》。(公有領域)

兩宋時期,花鳥畫極其興盛,繪畫形式多樣化,主要以黃荃體系的工筆花鳥為主,這時沒骨花鳥畫尚未受到重視。到了元代,沒骨畫進入了以水墨為主的寫意期;明代因重視色彩,沒骨花鳥畫呈現出以色彩直接揮灑的形式;到明代後期,寫意沒骨的新形式慢慢地成熟了。

清惲壽平 甌香館寫生冊之一。(公有領域)

清初,發展為大寫意。到惲壽平時期,他將沒骨花鳥畫轉變為工整妍麗的風格,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雖然畫得一絲不苟卻毫無呆板滯礙之感,色彩濃重卻又十分清雅,畫中充滿了平淡天真的文人畫氣息。因此,沒骨花鳥畫在這個期間,一躍而成為花鳥畫的龍頭,對當時整個畫壇的影響,不管是深度或廣度都達到巔峰。

清 惲壽平《寫生花卉.牡丹》。(公有領域)

摯友王翬

王翬 山水畫。(公有領域)

惲壽平的摯友王翬,擅畫山水畫,也是「清初六大家」之一,更是清皇太子胤礽以「山水清暉」褒獎過的人。而惲壽平由於家學淵源,擅長作畫、書法與詩文,時人稱之為「南田三絕」(南田是他的號),兩人可謂志趣相投。而且也因為這樣而衍生出一段畫壇小故事來。

惲壽平 畫像。(公有領域)

惲壽平看了王翬的山水畫後,嘆曰:「此道讓兄獨步,格恥為天下第二手。」(格是他的本名)。王翬的山水畫已是獨步天下了,他不願當第二名,於是轉而學徐熙、黃筌的花鳥畫,特別是沒骨法,很快他就畫出自己的風格與特色了,被讚為「天機物趣,畢集毫端」。意思是,得悟天機,能採物趣,把所有的感受都集中在筆下描繪出來。

清 惲壽平《牡丹》局部。(公有領域)
清 惲壽平《牡丹》局部。(公有領域)

有人因此而稱其筆墨有仙氣,也許吧,惲壽平生來就帶有他畫作裡那種既平和又迷人的貴氣和仙氣,這樣,他筆下的沒骨花鳥畫自然也是清新雅麗。

清惲壽平《牡丹》,水和色自然交融。(公有領域)
清惲壽平《牡丹》,水和色自然交融。(公有領域)

惲壽平自稱「徐家傳吾法」,說徐崇嗣傳給他沒骨花卉畫法,而他又融合黃筌、徐崇嗣兩家的精髓,加上對寫生的重視,「每畫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極力描摹,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後已」,這種堅持,這樣的努力,真的離「活色生香」不遠了,他的畫作因而風靡一時。

清 惲壽平《牡丹》,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惲壽平這樣的繪畫風格吸引了不少人,據《國朝畫徵錄》記載:「近日無論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戶戶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惲壽平號「南田」,一字「正叔」)。據畫史所載,常州畫派畫家高達百人之多。

繪畫理論

惲壽平的繪畫理論《南田畫跋》中主要講「師古」,更要「師造化」。還有「似」與「不似」的問題。當時的主流崇尚「不似」,好像「似」了就落於匠氣。連蘇東坡都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而在壽平看來:「世人皆以不似為妙,余則不然,惟能極似,乃稱與畫傳神。」「似」與「不似」都不是重點,最高境界在於能「傳神」。

清 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清 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一花一世界

嚴格地說,惲壽平的手法是用沒骨的外衣套在工筆的軀體上。尤其畫牡丹花時,面對結構繁複精巧的花瓣,他一瓣一瓣地,以「色染水暈法」、「粉筆帶脂法」,心思明淨地逐一敷染出深淺層次。這樣的技法還是工筆或院畫的延續,差別只在於有沒有鈎墨線(輪廓線)而已。

清 惲壽平《國香春霽圖軸》。(公有領域)

少了墨線襯托的花葉,在不染任何心塵的畫家筆下,牡丹花以素顏展現在世人面前,那動人的悠雅、清澈的淨秀,把俗世之人慕淨慕空的心都喚醒了。

清 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在清代,朝野上下看見惲壽平的沒骨畫能如此一洗時習,人人歡喜感歎。

詩人畫家共譜牡丹頌 

清 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

清惲壽平《山水花卉神品冊頁之牡丹》。(公有領域)

綠豔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唐.王維《紅牡丹》

清 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宿露輕盈泛紫豔,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
──唐.白居易《牡丹芳》

清 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期間更有王
四色變而成百色,百般顏色百般香
──宋邵雍《牡丹吟》

在風中 永遠丰姿綽約

我們發現,惲壽平留下的眾多牡丹花傑作中,最能打進人心深處的都是那些看起來彷彿一直在風中自在地翻飛的作品。觀賞者很容易就進入其中,跟著一道領受大自然的律動,領受那種輕快放鬆的感覺,那是現代人極其需要的。

清 惲壽平《牡丹》 扇頁。(公有領域)
清惲壽平《牡丹》。(公有領域)

在這些畫面中,葉子不與花朵爭鋒,只素淨地以花青(國畫顏料中的藍色)為主去作單色變化;那片片柔到極點的葉子,似乎都在隨風搖曳、飄轉。而且它們都很有默契地集結著,協同那唱著主旋律的花朵,一邊凝聚出一種不變的生態之美。一邊吟詠著永不休止的生命之歌。@*#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唐寅是明朝人,「明四家」之一,又號稱「江南第一才子」。相傳唐寅年少時拜沈周為師,跟沈周學畫。
  • 唐寅的山水畫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使用的皴法不多,但卻能營造出豐富的質感。對岩塊的屬性與岩石本身的結構做靈活變化。在不斷地臨摹、試驗中,創造出一種金剛石般質地的山岩。
  • 唐寅藉畫作道出了他的心境,也告訴人們,他心中一直嚮往著的就是那種悠遊恬淡、無所求的隱逸生活。
  • 北宋是一個藝術氣息非常濃厚的朝代,北宋的皇帝沒有一個不喜愛詩書繪畫的,宋徽宗趙佶在詩書繪畫上極具天賦,創出瘦金體的字體,獨有的「鐡畫銀鉤」譜出的曠古絕唱,不但已載入史冊,並留芳千古。
  • 北宋的許多皇帝,包括徽宗,以及南宋的高宗,都喜愛繪畫藝術,在他們執政期間,畫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到徽宗時,由於徽宗本人對繪畫的偏愛,畫院便不只是滙集畫家的地方,還建制設學,並且把繪畫併入科舉取士之列。
  • 宋徽宗對畫院的種種關注與推動,使得院體畫在北宋後期達到前所未有的頂峰。畫院內可說人才濟濟,而且幾乎都是影響深遠的畫家,如馬賁、王希孟、張擇端、李唐、朱銳、蘇漢臣、劉益、富燮等。
  • 清人厲惕齋在他的詩作《茶花》中寫到:「年年花事易消磨,如爾花中得氣多,屈指三時開不斷,冬寒春暖夏清和」。厲惕齋在《真州竹枝詞引》中還有這樣的描述:「冬至之時,富人家作『消寒會』雅集,盛開的山茶是清玩雅供中的主角。」
  • 據史料,米芾六歲就已熟讀詩百首,七歲開始學書法,十歲能寫碑文,二十一歲就當官。可見他的天賦資質之優。但因為他有許多怪癖,有許多異於常人的習性和嗜好,因此也被稱為「米顛」。
  • 蘇軾和米芾是多年好友,交情甚篤,蘇軾曾經造訪過米芾。在繪畫上,米芾認同蘇軾對文人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論點,也將以寫意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書風帶入畫中,進而和米友仁共創了「米點皴」「米家山水」的畫法。
  • 米芾癡愛奇石,鎮日沉溺其中,須臾不離石,加上性情曠達,常做出一些不能被旁人理解的事情。幸而有宋一代,社會上富涵藝文氣息,一般人普遍都敬重藝術家,所以對他的一些怪異舉動,雖不能完全接受,也大都能予以包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