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盛行10年後中共收緊監管 贓款流向何處?

人氣 3852

【大紀元2018年06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梁欣採訪報導)在中國大陸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以下簡稱P2P),跨足貸款、理財等,由於缺乏當局監管形成野蠻生長。P2P在盛行超過10年後,亦成為龐氏騙局非法集資的溫床。專家表示,發生「爆雷」的公司,投資人不可能拿回資金。

綜合陸媒報導,今年5月份即有14家互聯網金融公司(P2P)相繼「爆雷」,被警方調查。分布在北京(3家)、上海、哈爾濱、廣州、山西、深圳、杭州等;罪名分別為非法傳銷、吸收公眾存款、各式「套路貸」、虛擬貨幣「普銀幣」集資詐騙罪等。

非法集資通常以虛假高收益率作為誘餌,吸引缺乏風險意識的投資者。其背後,極可能是個龐氏騙局,蘊藏巨大風險。典型特徵是拆東牆補西牆,拿新加入投資者的資金償還老投資者的本息,形成資金池。報導還稱,監管收緊、行業洗牌清場,將成為一個新的輪迴。

但P2P自2006年即被引進中國大陸。陸媒報導中所謂的「隨著多地聯合出擊,重拳出手打擊P2P非法集資行為,整個行業已風聲鶴唳」,外界質疑,當局為何遲至近期才出重拳?為什麼市場盛行?

原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段紹澤向大紀元分析,主要還是市場有需求。因為中國金融業不發達,市場需求很大,很多百姓在銀行貸不到款,P2P可貸款亦可投資。

「在中國這麼一個市場經濟不發達的、法治不健全的、金融業不發達的、經濟學知識不普及的國家,出現這種現象就非常正常;分析經濟問題不理性,容易上當受騙。騙很多錢,沒辦法的事,政府管不了那麼多的;騙了錢,就自己倒楣!」

段紹澤強調,中共當局不會幫投資人把錢找回來。「多數找不回來,因為早就被他們揮霍了;找回來也不會給百姓,自己把它花了再說。像薄熙來打黑,據律師李莊說,曾經沒收企業家財產撈了上千億,但是歸收國庫的只有10個億左右。」

透過「爆雷」事件,P2P線下理財公司的商業模式更值得關注。報導稱,近年來,不少P2P龐氏騙局借助互聯網管道發展人員和進行資金交易,波及範圍廣泛,發展速度快,出問題的週期越來越短。

網上一項2017年的調查顯示,2013年起,P2P網絡借貸快速發展,由於高收益、低門檻,同時滿足了投資者和融資者的需求。至2016年2月份,據不完全統計,平台總數3944個,加入行業協會P2P平台的只有133個。

段紹澤說,2013年他就評估,更多的P2P在未來5年,80%都要破產倒閉、跑路,目前還活著的這80%是這5年之內成立的。因為,中國是一個缺少誠信的國家,講信譽的人很少,P2P成為被利用的工具;再者,中共打擊犯罪力度不夠。

「第三,放貸者不懷好心,利用所謂P2P的影響力來騙錢,跑路;第四,本來還是想做件好事,但控險能力不夠,最後錢收不回來。政府官員他們不會懂這些;不是政府官員開的,所以沒必要自尋煩惱(去管);法律滯後,沒有法律依據去管理。」

「這也就使P2P過去10年裡野蠻生長,像雜草一樣。不管政府打不打,慢慢地,據我估計,在未來3年裡還有80%又要死掉。打就死的早一點,不打死的晚一點。」段紹澤指出。

大陸金融分析師任中道表示,引進P2P的初衷是好的,幫助一些有信用的窮人貸款,在各個國家也都有這項工具;但慢慢地被一些人看到其中的利益,把它變了味,很多好東西到中國之後都會變味、走樣。

「因為這個屬於非常大的一塊利益。中共後來慢慢發覺這越演越烈,很多金融騙子打著各種旗號出現,它想管又管不了。因為特別錯綜複雜,很多的利益集團,比如一些權貴或者國企從銀行放貸出來,就是倒出來貸款,之後再販賣出去,以此賺取中間的利潤差。」任中道指出。#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中國金融業遇嚴監管 外媒:新規或難奏效
上海善林金融被封 分部達658家 數萬人被套
汪洋李克強胡春華相繼訪滬 上海政商圈狀況迭出
【秦鵬觀察】中國GDP化妝術曝光 國九條難救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