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民談茶 「老埤計畫」與人類健康遠景

人氣 101

【大紀元2018年06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食安問題世界關注,臺灣農林公司茶業部經理鄧志民表示,「老埤計畫」將環境破壞極小化,達到生態食安平衡、土壤永續利用、省工,此種臺灣製造的新世代科技適用全球。

新世代製茶専家鄧志民應臺灣人聯合基金會邀請在6月16日「TUF文化之夜」說明「老埤計畫」為人類帶來健康遠景。(袁玫/大紀元)

新世代製茶専家鄧志民應臺灣人聯合基金會(TUF)邀請在6月16日「TUF文化之夜」演講探討「MADE IN TAIWAN –食安‧生態‧科技 創造臺灣新文化」主題。他講解該公司的「老埤計畫」運用大數據科學分析,在食品安全及生態保護兼具下,邁向經濟農業的走向。

鄧志民表示,他們的計畫是「數據化」、「客製化」的精準農業管理方式,從育種、育苗、種植、肥料管理、農藥管理都自己掌控,並利用電腦管理所有系統來減少錯誤。他們以機器取代人力去做重複性的工作,所有需要記憶、演算的工作都用電腦記憶重複回送,使錯誤率減少到零,符合現在食安標準、最大生產效率趨勢的需求。

目前臺灣茶每年消耗4萬噸,其中3萬噸靠進口(進口部分6-7成來自越南),多用於波霸飲品和飲料製造業。產量較少的臺灣高山茶相對管控好,售價與品質較高,因此「精準農業」希望對售價比較便宜、用量大的茶也能管控完善。

鄧志民表示,此「臺灣製造」的管理系統,將科技導入農業,提升食品安全,促進生態環保與土壤長期永續利用,不僅可以應用在其它農作物,目前研發的這種模式更適合地大國家,可為人類帶來健康的遠景。

臺灣人聯合基金會茶藝家許正龍(Thomas Shu),從2007年受命為臺灣茶葉大使,在各種場合推廣臺灣茶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每年舉辦「茶葉大使計畫」,帶各國的茶人到臺灣,在臺灣一週,實際接觸了解,從採茶到製茶過程。這些茶人回到所居地就如種子般的遠播各地,他說明,茶為生技產業,而生技產業又是臺灣的未來,此種產業最重要的是所種出來的原料,「老埤計畫」為一個模範樣板。日前在拉斯維加斯世界茶葉大展上鄧志民也演講了由茶園到桌上的過程,與利用雲端技術等使消費者24小時可監督生產現場和茶園的經驗,震驚與會人士。

他表示,要了解茶,不是只提供資料就足夠,因此每次推廣時都會奉茶,讓民眾親茗不同的臺灣名茶。文化之夜也泡出多種好茶。

文化之夜籌備人潘掬慧表示,這塲演講突顯臺灣年輕世代在各方面充滿改革的動量。◇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洛杉磯縣警員遭槍擊 防彈背心救一命
加州3月房價持續上漲 百萬美元房屋銷量佳
台美人傳統週動手做茶包 教你擁抱也可以養生
四二五25周年 美西華人集會為法輪功發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