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為神而戰的巴頓將軍以及他未完的使命

作者:仰岳

巴頓將軍(George Smith Patton, Jr.,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是美國近代史上最傑出的將領之一,也是美國軍事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將領。

他是一位威風凜凜的將軍,他注重外表的整潔,配合著他那不凡的氣度,無論是在哪個地方,他總是主宰全局的焦點人物。

他心直口快、毫無掩飾的性格讓他的長官對他又愛又恨;他過人的戰鬥智慧及傑出的意志贏得了對手的一致讚許。他對神的信仰及鼓舞士兵的能力讓他備受基層士官兵的愛戴,也讓他成了軍隊精神的典範。

巴頓將軍檔案照。(公有領域)

他的摯友哈利上校的夫人,莎莉女士曾對他有這樣一段描述,普遍被認為是對他最中肯、傳神的一段記載:

除了巴頓的家人外,很少有人知道真正的巴頓是一個溫文有禮,剛正不阿,對神的信仰奉獻終身的人。

在那看似粗魯及硬狠的外表下隱藏著體貼甚至是稚氣的內心;他一直想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理想的戰士,因此他必須讓自己在身體、精神與道德勇氣都維持在顛峰狀態,他也必須無懼於死亡、血腥以及一切恐怖的事物。

他所有強悍、粗俗的言語以及在看似冷酷無情的行為只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位理想戰士的手段,在他那看似強悍的外表下卻有著溫情的內心,他其實是一位溫和善良的人。

巴頓卓然不群,他一生中似乎要完成一個偉大的使命,就像過去基督的聖徒在追尋聖杯的下落一樣,他要竭盡全力去實踐那一切。他一直努力不懈,他隨時提醒自己不可自滿,直到生命的最後。

他在60歲時因意外不幸早逝,然而他卻不願安葬於美國本土,而選擇陪伴戰死的第三軍團將士,安葬於盧森堡美軍公墓,這似乎也訴說著他生命最後的那一段日子,他未完成的使命……

早年軍校時期

巴頓出身於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律師,但是祖父、叔父們是軍人,他們曾在南北戰爭中有著傑出的表現,幼年的巴頓喜愛待在父母身邊聽著祖先們奮戰犧牲的故事。

他也喜好閱讀歷史書籍,尤其是歷史上偉大的帝王及將領的故事,尤其是凱撒大帝、拿破崙,甚至是東方的成吉思汗,在日後他身邊軍官的見聞中就提到:巴頓將軍能回憶出自己在千百年來輪迴中的角色,他曾經追隨過那些帝王、勇將們作戰,他還為此作了許多詩,在詩中巴頓表達了他對生生世世參與戰爭的反思︰

「雖不知道生生中我奮戰的目的,但知神的旨意高於人的紛爭,我是在遵循神的意願而戰。」

“And I see not in my blindness, What the objects were I wrought, But as God rule o’er our bickerings, It was through His will I fought.”

頭戴月桂冠凱撒雕像,羅浮宮藏。(公有領域)

巴頓年輕時便選擇軍校就讀,雖然他患有閱讀失常症以至於學業成績不佳。但是憑藉過人的努力一一克服障礙,在軍校生的實習官階中都得到了最高的榮譽。

就讀於維吉尼亞軍校時的巴頓。(公有領域)

他的同學如此回憶巴頓在軍校時期的形象:

他個人的生活,不論是呼吸、吃飯、睡覺,甚至是愛的方式,都像個軍人。在他的觀念裡,軍人是最高尚的職業,因為軍人是最高尚的職業,軍人能奉獻自己的生命,無任何職業能與之比擬。

由於繼承與婚姻所得的財富讓他成為百萬富翁,但未曾聽過他有放棄軍職的念頭。

軍旅生涯

軍校畢業後的巴頓獲派分到15騎兵團擔任軍需官,他認識了日後戰爭部長的亨利·劉易斯·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並成為其得力助手。在歷練幾年後又至德克薩斯州布利斯堡(Fort Bliss)的第8騎兵團任職,當時在墨西哥農民軍首領維拉將軍率部入侵美國邊境,巴頓想參戰因而請求加入潘興將軍(John J. Pershing)的隨從,起初遭到拒絕,但有著強烈意志的巴頓不願放棄。

他在潘興將軍的辦公室前待了一天一夜,最後終於成功說服了潘興將軍讓他擔任副官職務,之後巴頓率領所屬部隊,成功的突襲墨西哥軍並擊斃了幾位重要幹部,巴頓也因此戰被媒體譽為「強盜殺手」。

在任務結束後,巴頓跟隨潘興將軍到了歐洲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裡巴頓學習到了戰車的指揮戰術,並帶領著美國第1個戰車實兵部隊參與作戰,他在戰役中率領所屬部隊衝破德軍防線,因為其英勇的表現獲得了傑出服役十字勳章及紫心勳章。

戰後巴頓回到了美國本土,開始規劃了美軍裝甲部隊的戰術及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作為美軍最頂尖的裝甲兵指揮官的巴頓升任准將,投入北非戰場進行「火炬行動」。在這場戰役中,巴頓率領部隊成功的登陸卡薩布蘭卡,並給予當地德國和意大利聯軍多次沉痛的打擊,巴頓也因功升任至中將官階,被正式任命為美國陸軍第三軍團的指揮官。

1918年,巴頓在法國與一輛雷諾FT-17戰車合影。(公有領域)
1942年11月,巴頓(左)和海軍少將亨利‧肯特‧休伊特(Henry Kent Hewitt)在北非外海的美國海軍奧古斯塔號重巡洋艦上。(公有領域)

巴頓將軍又參與西西里島戰役,在此地,他成功的整肅第2軍的軍紀,使其煥然一新,成了美軍中的模範部隊,他進攻了特洛伊那,又快速的奪取了墨西拿省。讓盟軍控制了地中海地區。

在西西里島戰役期間他於一間醫院中探望受傷的士兵,然而卻遇上了沒明顯外傷又懼戰的士兵,巴頓一向痛恨懦夫,於是在義憤下斥責並掌摑了這位士兵,命令他立即到前線作戰,幾天後又在另一間醫院發生類似事件。

這件事被媒體知道後引起了軒然大波,美國國內各界人士許多人也因此對巴頓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並要求應解職他。但同樣的也有不少人支持巴頓的作法,畢竟大敵當前,作戰中嚴格的要求屬於必然。巴頓將軍在事後也對當事人及在場的醫務人員道歉,但在媒體輿論的壓力下,巴頓被暫時解除軍事指揮官職務近一年之久。

在這期間巴頓在英國奉命擔任美國第3軍團的指揮官為日後的大君主作戰完成準備,巴頓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將這支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部隊訓練成了二戰期間最強大的部隊,在諾曼地登陸後巴頓率的三軍團進入歐陸作戰,出發前夕巴頓發表了著名的對第三軍團的演講(Patton’s Speech to the Third Army),他成功激勵了在場的所有士兵,他期許所有的戰士們在正邪的交戰中與他一同並肩作戰,別為這一生留下遺憾。

這段演說也被後來的學者稱作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激勵演講,第三軍團在歐陸戰場出盡鋒頭,首先在布雷斯特戰役中立下首功,又在法萊茲包圍戰擊潰德軍主力,俘獲數十萬德國官兵。八月就快速的渡過塞納河協助法國部隊收復巴黎。此時巴頓提出大膽的戰略,請求盟軍總部優先補給他的油料,讓率第三軍團突入德軍的齊格非防線,可惜未能獲准,他只得緩步前進。

巴頓將軍檔案照。(公有領域)

1944年12月,納粹德國集結所有優勢兵力發起「突出部之役」,戰爭初期讓盟軍遭受空前挫敗,盟軍攻勢一度受挫,美軍101空降師及兩個裝甲師被圍困於比利時巴斯通,情勢危急。

這時巴頓將軍急率第三軍團趕赴巴斯通解救,但當時巴斯通地區正逢歐洲數十年來最冷的冬天,戰場被大霧和大雪籠罩,盟軍無法提供任何空中火力支持。在這裡,巴頓必須以三個師的兵力劣勢下對上納粹德國的七個師,所有的盟軍將領都不看好這次行動。

1945年孫立人將軍應邀參觀歐洲戰場時,與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虎將」巴頓將軍相逢,2人惺惺相惜。(公有領域)

巴頓在日記寫道:「在攻擊發起前夕,每個人都憂心忡忡,我似乎永遠是那道曙光,而上帝與我同在,我永遠是那道光。我們也定將獲勝,願上帝幫助我。」

之後巴頓要求隨軍牧師製作祈禱卡片,發給全體官兵,上面寫著那段著名的「巴頓禱告詞」:

巴頓的禱告詞載入美國史冊。(公有領域)

「全能慈悲的天父,我們謙卑地懇求您節制這惡劣的天氣,賜予我們戰鬥所需的好天氣。請您開恩傾聽我們這些軍人的呼喚,以您的神力,助我們不斷取得勝利,粉碎邪惡敵人的壓制,在人間與諸國為您伸張正義。」

在作戰前夜,依然是大雪紛飛。這時的巴頓將軍謙卑地跪在街頭,獨自向上帝祈禱。之後奇蹟發生了!雪停了,接下來的六天都是晴天。於是巴頓的第三軍團得以順利北上,解救了被困在巴斯通地區的101空降師。「巴頓的祈禱」也成了名滿天下的神跡。

在之後德軍已經全線撤退,巴頓所屬第三軍團已跨越萊因河,距離納粹德國敗亡的日子已接近。在此巴頓休了幾天假,他抽空去了意大利的古城柴爾,他在日記中寫著:「一路上我翻閱著凱撒大帝寫的《高盧戰記》一邊走著, 我沿著當年凱撒大帝曾走過的道路前行,我感到了古羅馬競技場的入口就在這裡。我深信我以前曾住在這,我甚至可以聞到羅馬軍團的氣味…我感到我將一步一步的要完成神交付我的使命…」

一本18世紀版的《高盧戰記》 。(公有領域)

這不是他第一次有著遠古回憶的事件,早在北非戰役中就發生了一段小插曲,當時巴頓與布萊德利將軍(Gen.Bradly)至前線勘察陣地,巴頓從未來過這裡,但是卻對當地環境很熟悉。

他們在一個羅馬式的廢墟停下,在這裡巴頓對隨從講述了古迦太基與羅馬帝國軍團作戰的故事彷彿身歷其境,而巴頓回憶起自己就是二千多年前參戰的一位將領。

有著深厚信仰的巴頓將軍從不避諱談及輪迴的話題,在第三軍團進入法國時巴頓就能準確的說出許多古城的位置,彷彿很久以前就曾在法國住過。他更寫下了一首詩「透過冥冥中的一片玻璃」(Through a Glass, Darkly),詩中描述了他看到的自己在千百年來輪迴的角色,以及他為神意奮戰的歷史。

巴頓能回憶出自己曾是在凱撒大帝身邊的戰士,在二千年前英雄凱撒大帝遠征高盧(現今的法國)將神傳的古希臘文明帶入歐洲各地,打下了西方的文明基礎,如今戰爭已快結束,他感到他即將完成歷史給他的任務。

未完成的使命

此時的巴頓剛晉升了四星上將,然而他並無太多的喜悅,集中營的慘況以及戰後流離失所的百姓讓他夜不成眠。另一個憂心的事情是蘇俄紅軍勢力的擴張,盟軍先後默許蘇俄紅軍進入德國柏林及布拉格,這點讓巴頓非常惱怒,他認為美國與蘇俄日後的對抗在所難免。

他在日記中提到:「美軍明顯比蘇俄強大,為何不立即與蘇俄作戰?但是這現在根本不可能,對日本仍在交戰,蘇俄仍是盟國之一,美國也不會願意在這時把戰火延燒到東歐。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成千上萬的難民為逃避蘇俄紅軍進入到防區內尋求保護。」

這時的巴頓懇求盟軍統帥部讓自己加入太平洋戰區,協助中國的戰區統帥蔣中正對日本作戰,然而未得到允許。

巴頓再次向馬歇爾提出參加中國戰場的強烈願望,甚至願意降編當一位師長的職務就可,但又遭到否決。巴頓只得致電在在太平洋戰區的第八軍團司令、他的同學羅伯特上將(Robert Lawrence Eichelberger)請求擔任參謀職務也可,但也羅伯特上將也無法給他調職的保證。

巴頓早看穿了共產國際赤化中國的意圖,若他能順利到中國戰場,將可協助中國戰區統帥蔣介石一同對抗在抗戰中坐大的共軍,面對當時盟軍最強的戰力,共軍幾無獲勝之可能,可惜事與願違,巴頓無奈只能接受這安排。

到了八月,納粹德國與日本已先後投降,巴頓被任命為德國北部巴伐利亞軍政府首長,執行去納粹化的任務。巴頓認為不該過早解除德軍武裝,應該學習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先例,寬大應對德國。

這時他向統帥部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歐洲在戰後殘破不堪,蘇俄共黨正虎視眈眈地意圖赤化歐洲,英國人隔著海峽難以顧及歐陸,而法國人剛從戰亂中走出來虛弱得很,只有在戰爭中有著卓越表現的德國人才是可靠的盟友。

然而全球各界已充滿著終戰、渴望和平的聲浪,盟軍總部不願得罪蘇俄,默許著紅軍占領東歐各地,甚至對占領區百姓燒殺擄掠的暴行予以漠視。

然而巴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難有作為。他終日在痛苦中度過,甚至對家人說道:「真希望在戰場上能讓一顆子彈結束生命就好了。」

此時此刻的他感到在這看似和平的背後有一股龐大的邪惡勢力虎視眈眈著,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渾然不知,他感到有些徬徨,他的情緒不穩滿是激憤,有次在電話中爆發了出來:戰區副司令史密斯將軍(Walter Bedell “Beetle” Smith)致電給巴頓,他告知蘇俄方面對巴頓軍政府解散德軍動作太慢及寬大處理前納粹德國軍官非常不滿。

巴頓回應道:「你們給了它們布拉格!又給了它們柏林!你們真的想讓共產黨統治這個世界不成?」

史密斯將軍回道:「喬治,戰爭已結束,我們要服從命令。俄國一直對你很不滿。」

巴頓回應道:「活見鬼!為何你們要如此在意那些俄國人的想法?遲早我們要和他們打一仗,就在下一代要打。我們陸軍還好端端的時候為何不現在打?一腳踢在他們屁股上,三個月就把他們踢回家去。用我手裡的德軍部隊幫忙,這工作容易得多,只要給他們武器就好,他們恨透了這群人……」

史密斯將軍回道:「閉嘴!喬治,你這笨蛋!這線路搞不好有人會竊聽,你這樣會掀起一場戰爭的!」

巴頓又回道:「我真想用什麼辦法把這場戰爭掀起來!那是我們現在可以做的好事!你與艾森豪‧威爾不用管,就交給我就行了!只要十天,我就足以發生足夠的紕漏同俄國人開戰,同他們一決勝負!」

史密斯將軍只得掛了電話。

巴頓始終認為共產集團將是未來自由世界的頭號敵人,所以主張對前納粹德國寬大。他認為並非所有德國人都是納粹黨員,許多人加入納粹只是為了爭取表現及晉升,而非完全認同納粹極端的民族主義及暴力作為,納粹黨就如同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一樣是個普通的政黨。

巴頓在日記中提到:我想與德國人結為盟友並肩作戰擊敗蘇俄紅軍,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然而這時美國各界已遭共產集團勢力的滲透,在中國地區美國媒體各界給了蔣中正為首的國軍最壞的輿論。同樣的美國一家報社上的頭條斷章取義的登了巴頓的言論:納粹就像美國的民主黨人與共和黨人一樣!這一消息引起了極大騷動。

巴頓在歐洲戰場結束後回到了美國本土接受了英雄式的歡迎,各界邀訪演講不斷,巴頓也欣然參與,這時期巴頓在各地的演講卻被媒體記者刻意扭曲及誇大渲染報導,一如之前的掌摑士兵事件。

當二戰結束後,功勳卓著的巴頓將軍曾於1945年6月9日回到過故鄉,洛杉磯居民萬人空巷,歡迎這位凱旋的英雄。(公有領域)

日後有觀察家分析指出:當時的輿論界人士普遍都知道巴頓口直心快的個性,然而他們卻特意地設計語言陷阱讓巴頓掉入其中。

曾被巴頓帶領過的官兵都知道巴頓受過良好教育,有辦法寫出許多精采的詩篇作品,他的粗口、髒話只是為了領導統御,讓教育程度不高的基層士兵聽懂,美國陸軍當局為了平息輿論,決定解除巴頓的職務,安排他閒職。

這時的巴頓感到心灰意冷,苦於媒體的言論攻擊,他開始不再接受記者的採訪,他在離開美國前往歐洲前,對家人表達自己雖然僅60歲,但是感到自己的大限之日已即將到來,家人勸他別胡思亂想。

巴頓在日記中如此寫道:

「真希望我還年輕,這樣我就可以在未來與蘇俄紅軍作戰……

「我越想越是憂心,終日眉頭深鎖著,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

「為何當局不允許我趕在蘇俄紅軍之前占領柏林?眼看共產勢力日益擴張,有誰能夠制止?」

離開美國抵達德國的巴頓接受了指揮美國第十五軍團及編寫戰史的任務,這個職務是個閒職,巴頓上任不久後,就打算回美國過聖誕節,同時計劃退伍。

在出發前兩天他準備到施派爾附近去打獵,在途中不幸發生車禍而受到重傷,12天後因肺水腫及心衰竭在睡夢中去世,享年60歲。

巴頓去世的那一天是星期五,在當地海德堡所有招待美軍的俱樂部全部停止營業,家家戶戶都降半旗為他誌哀。

當時的主治醫師史普林說:醫院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感覺巴頓非常和藹可親,不如外界描述那樣的凶惡,他對醫師的吩咐都確實去做,不管是如何痛苦的療程都沒有喊痛過,一如在戰場上的勇敢,他是一位模範病人。

美軍也收到了無數封官兵的致意信:「他是歷史上最偉大軍人」、「他是最偉大的將領」、「我愛他,他是一位最好的領袖」、「他是我力量的泉源」。

有一位士兵寫給父母的家書中提到: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個人去世了,世界上其他人會認為他只不過是個肩上掛幾顆星的將領,但在他底下服役過的士兵都知道他是一位真正的領袖,我們要求每位過路的德國人脫帽為他致意,我不知世人是否能理解我們與他的感情……

依照遺願,巴頓不願安葬於美國本土,而選擇陪伴戰死的第三軍團將士安葬於盧森堡美軍公墓。

巴頓將軍之墓。(公有領域)

最初他墓地的位置與墓前的白色十字架與其他士官兵一樣,但是前往向巴頓將軍致意的各界人士實在太多,美國當局只得將他的墓安排在所有將士的最前方。

盧森堡美軍公墓沒有圍牆,沒有衛兵,只有一個簡單的紀念館。在這裡長眠著五千多位美軍將士,墓碑在草地上呈輻射狀排列成九個扇形的方陣,輻射狀的中心最前方佇立著兩根旗杆,巴頓將軍的墓就在旗杆之間,就像他生前檢閱著士兵一般。

盧森堡美軍公墓和紀念館。(公有領域)

巴頓去世後,幾乎所有的名眾及主流媒體紛紛改變了對他過去的評價,不斷的有作家發表文章稱頌他的成就,美國人民也歌頌著他,稱他為民族英雄。

戰史家馬丁.布拉曼生稱頌巴頓將軍的成就與漢尼拔、亞歷山大、拿破崙相較毫不遜色,他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將軍之一。

戰後的局勢也如此發展:蘇俄共產集團占領了中國,並在東南亞、東歐各國全面擴張,共黨在世界引發的戰亂讓超過一億以上無辜的人民喪生,如同他生前的預言。

參考資料:

◎《19顆星:美國近代四大陸軍名將》艾德格‧普伊爾 著  蘇維文譯  麥田出版

◎《巴頓將軍—美國的閃擊英雄》馬丁‧布拉曼生 著  譚天譯  麥田出版

#*

責任編輯:王愉悅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