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卞壼父子一門忠孝 歷代帝王推崇

作者:洪熙

卞壼(音捆),晉朝名臣,他為國盡忠,殉節而亡,其二子也以父親為典範,為國捐軀。卞壼一家可謂滿門忠孝英烈。

卞壼出身名門,父親卞粹與其兄弟共六人,共登宰府,世稱「卞氏六龍」。卞壼學有所成,至弱冠(20歲)就享有美譽。

永嘉五年(311年)發生永嘉之亂,前趙軍隊攻破晉朝都城洛陽,並擄走晉懷帝。卞壼妻子裴氏的哥哥裴盾時任徐州刺史,卞壼前去投奔裴盾。裴盾讓卞壼代理廣陵相。

東晉建立後,卞壼擔任太子詹事、御史中丞等職位。他為人剛直,不懼權貴,盡心竭力維護朝綱,頗受王公大臣敬畏。

卞壼做事兢兢業業,以匡正國風、規正世俗為已任,始終不肯隨波逐流。因此有人曾問卞壼:「看您從來都沒有安閒舒泰的時候,常常像含著磚瓦、石頭一般,這樣是否太過辛苦?」

卞壼恪盡職守,也很有先見之明。同朝大臣庾亮認為大將蘇峻性情凶暴殘忍,如今他屯兵於歷陽,終究會發生禍亂。於是庾亮上表朝廷,建議朝廷召回蘇峻,並改委任其為大司馬官職,以此籠絡他,同時解除他的兵權,以免樹大根深,將來難以治理。

眾臣對於庾亮的建議都無異議,唯獨卞壼認為不可。

卞壼說,現在蘇峻擁兵自重,而且駐紮之地距離京師並不遠,一旦採用庾亮的提議,將引發蘇峻提前兵變,如此一來,後果不堪設想。卞壼主張,應慢慢削除蘇峻的兵權。但庾亮不聽卞壼所言,仍然一意孤行。

圖為宋 馬遠《高士觀瀑圖》。(公有領域)
無法阻止朝廷出兵,卞壼內心十分無奈。圖為宋 馬遠《高士觀瀑圖》。(公有領域)

無法阻止朝廷出兵,卞壼內心十分無奈,他深知此次出兵,必定兵敗而回。

咸和二年(327年),蘇峻以征討庾亮為名,聯結鎮西將軍祖約率領大軍進攻建康,反攻王師。卞壼奉命率領郭默和趙胤等部將,在西陵和蘇峻軍隊大戰。

征戰時,卞壼雖罹患背瘡,但為了儘早平定亂軍,他身先士卒,英勇殺敵,最終不幸殉國。他的兩個兒子卞眕、卞盱,見父親殉國,也追隨父親,殺入敵陣,二人也相繼戰亡。

當卞壼妻子裴氏見到兩個愛子的遺體,不禁悲慟大哭,她撫著他們的遺體,說:「你們的父親為忠臣,你們是孝子,我還能有什麼遺恨!」參戰的將士翟湯感嘆到:「父親死於忠,兒子死於孝,忠孝之道,盡占一門。」裴氏將亡夫、亡子安葬在南京。後來,晉安帝司馬德宗下詔賜十萬錢,專以修繕卞氏墳塋。

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為明太祖。即位後的明太祖計劃修建一座朝天宮,於是想把建造地基上的墳墓遷走。

一天,他夢見一名婦人,只見她穿著麻布喪服,守在墳墓那兒,大笑著。朱元璋覺得很奇怪,就問她怎麼回事。那名婦人說:「我的夫君盡忠而死,我的兒子盡孝而亡。我是忠臣的妻子,孝子的母親,我又有什麼值得悲戚的呢!」剛說完,婦人就消失不見了。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祠宇,追封卞氏一門。圖為南京卞壼墓碑相關建築。(<a href="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The_burial_site_of_Bian_Kun,20140820,01.JPG"> Berthe/Wikimedia Commons</a>)
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修建祠宇,追封卞氏一門。圖為南京卞壼墓碑相關建築。( Berthe/Wikimedia Commons)

朱元璋醒來後詢問近臣,方知地基上的墳墓是晉朝卞氏墓,那名婦人正是卞壼的妻子裴氏。於是,朱元璋下令修建祠宇,追封卞氏一門。

卞壼父子三人去世後,受到歷代帝王尊敬。東晉廢帝司馬奕褒獎卞壼曰:「忠心順天,孝德盡命;守忠殉國,誰不起敬?」

唐太宗稱讚卞壼父子:「應追加重臣尊號,以旌旗表彰忠烈功勳。」

明成祖朱棣稱讚卞壼父子忠貞,說:「父將一死報君恩,二子臨戎忍自存。慨慷相隨同日盡,千古忠孝表清門。」

大清康熙皇帝巡視江南,來到卞公祠,祭祀卞壼父子,並御書匾額「凜然正氣」。@*#

參考資料:
《八德須知全集》二集卷三之「十二、卞裴何恨」
《晉書.卞壼傳》卷七十

責任編輯: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