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的毒笑話《笑得好》選譯

笑得好起死回生 搬弄老君與佛陀

作者:允嘉徽

敬在心,搬弄佛道是爭名還是敬神佛?(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680
【字號】    
   標籤: tags: , ,

有一座廟,廟中雕塑一太上老君像在左邊,一佛像在右邊。

和尚和道士的搬弄

有一和尚看見說道:「我佛法廣大,為何居老君之右?」

說著就將佛像搬在老君左邊。

又有一道士看見說道:「我道教極尊,為何居佛之右?」

道士將老君像又搬到佛像左邊。

兩人搬來搬去的,不覺把兩座泥塑像都搬碎了。

老君笑著對佛說道:「我和你兩個本是好好的,都被那兩個小人搬弄壞了。」

*《笑得好》原作者石成金簡介:

清代乾隆年間江蘇揚州人石成金,字天基,號惺庵愚人,留下中國十八世紀的笑話集《笑得好》,謔稱「毒笑話」。石成金是清代的醫家,他不僅診斷個體的病情,更是洞察了整體社會­善性佚失的病情,進而開出了「笑話」為藥方、為針砭,願以「笑話」作為提振世道、回復人心善性的「度世金針」。他在〈自序〉中這樣說:「人以笑話為笑,我以笑話醒人;雖然游戲三昧,可稱度世金針。」

石成金是醫家,也學佛、向佛,認為人性本善。然而,在近三百年前,石老已經意識到:物慾橫流昏蔽了善性、風氣敗壞墮落了人心,腐蝕敗壞的世道人心已經走入沉痾痼疾,不下猛藥已經救不了了!石老在〈自序〉中說:「予謂沉痾痼疾,非用猛藥,何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以「毒笑話」醍醐灌頂。從將近三百年後的今天回顧《笑得好》,竟然世道人心的墮落那麼的相似,惟今天人間道更加下流了。看《笑得好》果若入耳發笑,而且入耳警心, 這就「笑得好」,悟得了「度世金針」三昧!@*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生活中總有些令人難為情的時刻,譬如什麼呢?如「屁」就是一個。遇到不能響卻噗噗響的情境,好生難為情!古人怎樣對待?有掩飾的,有笑話的,也有「笑話」笑話的,都出自「毒笑話」*《笑得好》。
  • 能讀書的人不多,而不讀書的人又不少!三百年前石成金*就有「毒笑話」笑秀才不讀書,拿縣官的響屁作文章拍馬屁,看看縣官怎樣「投其所好」「治」了秀才。
  • 三百年前,當時人的「誇風」就已經很盛行,「風行」所及層面,幾幾乎層層、面面俱到。富有的顯族、讀了一些書的秀才少不了顯示的;有誇自己的,誇兒子的也很行;活著的人要誇,為死作準備的人也要「蓋棺」誇自己。那麼,窮人家怎麼參一腳?怎麼誇?
  • 知音在何方?人生知音難覓。《笑得好》有個市集中琴師遇知音的「毒笑話」,冷清清、空蕩蕩、硬梆梆,迴盪弦外之音。《笑得好》笑點:喜得知音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