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隋朝孝義傳】

李德饒重信義 叛軍要他來才肯降

作者:洪熙

與中國歷史上的其它朝代相比,隋朝存在的時間並不算長,卻也出現過不少青史留名的人物。古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大唐名臣魏徵等飽學之士撰寫的《隋書》中,收錄了這些人忠孝仁義的故事,將中華傳統道德禮義傳承給後人。

《隋書‧孝義傳》中提到隋朝的一位叫李德饒的名士。李德饒祖父叫李徹,是北魏尚書右丞相。父親李純,於隋開皇年間擔任介州刺史。

李德饒從小聰慧好學,德行也很好,受到宗族和鄉黨的尊敬。李德饒二十歲就做了校書郎,還在內史省當值,掌管公函書信。李德饒擔任監察御史期間,匡正綱紀不畏權貴。

隋煬帝大業三年,李德饒升任司隸從事。每次奉命到各地巡察,他都會為百姓洗雪沉冤;遇到仁孝之人,他都會給予表彰。

李德饒為人至孝,父母臥病在床,他就整日顧不上吃飯,一連上百天都衣不解帶地晝夜服侍在父母身旁。父母去世後,李德饒悲痛至極,以致吐血數升。送葬那天是隆冬冰雪天,李德饒穿著單薄的喪服、光著雙腳,迎風冒雪走了四十多里。參加喪禮的人高達上千人,幾乎人人都為他的至孝之心感動得流下眼淚。後來,甘露降落在李家門庭的大樹上,斑鳩在李德饒守孝的草廬築巢。(在中國古代,斑鳩有尊老敬老的象徵意義。)

送葬那天是隆冬冰雪天,李德饒穿著單薄的喪服、光著雙腳,迎風冒雪走了四十多里。(繪圖由素素提供)

隋朝納言(官職名)楊達到黃河北部巡察,特意前往李德饒守喪的草廬祭奠、慰問,並將李德饒居住的村莊改名為「孝敬村」,里改稱為「和順里」。

後來李德饒被任命為金河縣長官,剛要赴任,就遇到烽煙四起,以格謙、孫宣雅等為首的叛軍在渤海聚眾起兵。隋皇下詔,准許這些叛賊自首歸降。格謙等人害怕被殺,不敢投降。他們聽說李德饒為人誠信,於是派人奏請隋皇:「如果陛下派李德饒來勸降,我們就率兵歸降。」於是隋皇命李德饒前往渤海,傳遞皇帝的撫卹與喻命給叛軍。

古代社會中,對人的衡量標準與當今社會大不相同,古人最看重的是人的德行,史書中常見以仁孝聞名於天下之人,「孝廉」(孝順正直)也是很多國之棟梁最初被授予官職的唯一原因。@*#

父母去世後,李德饒悲痛至極,以致吐血數升。圖為明 仇英王《裒聞雷省墓》。(公有領域)

事據:《隋書‧孝義傳》卷七十二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