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畫欣賞

青綠山水與名作《江帆樓閣圖》(2)

「青綠山水」「金碧山水」知多少
作者:飛鴻踏雪

唐 李思訊《江帆樓閣圖》局部。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4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續:青綠山水與名作《江帆樓閣圖》(1)

李思訓受展子虔的影響,題材上喜畫隱逸生活。他的畫風精麗嚴謹,以金碧青綠的濃重手法創作山水畫,可謂獨樹一幟。

他的青綠山水畫在用筆方面,能靈活地勾畫出丘壑樹石的多種變化,法度謹細、意境幽深,加上筆力剛勁有力、色彩又講究多層次的變化,可說已趨完美,無愧「國朝山水第一」這個稱譽。

《江帆樓閣圖》表現手法

《江帆樓閣圖》的表現手法,是忠於原物的工筆法。山石用筆勁簡,不見皴法,只勾了輪廓和分出層次,其餘的都交給色彩去呈現。這時石青石綠就有機會一顯身手,創造特色了。

畫家施染石青石綠是有自己的一套規範的,一般山岩都在上好了以赭石(或其它色調)為主調的顏料之後,才在岩塊上抹一帶石綠或石青,但也不是逢石必抹,畫家需審情度勢衡量其必要性才下筆的。

松與樹的表現 含蓄煥發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局部,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此畫的中心是幾棵高大的古松,主幹沒加皴法,以敷染方式層層叠染出瘦勁的仿若鐵鑄的主幹體。松葉則先以調了白粉(或直接用三綠)的石綠直接點染,乾後再以淡墨略略勾出松針。重點在於取三綠的亮麗感;也展現松葉一叢叢像無數飛天羽翼,振翅欲飛。然後,再把古松群安排在畫幅中央最顯眼的地方,就這樣,這古松群帶給整幅畫自內而外的神采,使得畫中有一種掩蓋不住的內蘊活力,既含蓄又光采煥發。

其它雜樹則是杈枒交織,盤根錯節,蒼蒼鬱鬱。枝葉用雙勾手法細緻地勾出,滿樹的花朵果實也心閒氣定地耐心勾畫,這些雜樹看來高下錯落,千姿百態。而其下的山岩也以類似的多層次結構來呈現,畫面因此能狀山水之貌而氣勢無窮。

唐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局部。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唐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局部,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白壁丹楹朱柱素壁 萬綠叢中一點紅

畫中心高大的古松群掩映著富麗的屋宇,綠灰瓦、朱柱白壁,看起來豪華有氣派,推測應是高官的山居別墅。因為畫家採俯瞰式構圖法,所以堂屋院落的情況,我們隨著畫家的視點,一目了然。畫中的建築體及院落都依山勢而建,堂屋呈南北向,左右有走廊銜接。正屋牆上安著直櫺窗、格子門。

中國人很早就懂得在木材上面塗色料,所謂「白壁丹楹」、「朱柱素壁」。唐代以前建築色彩以朱、白兩色為主,牆面皆用白色,木製部分則用朱色。

畫中的斗栱、梁柱都漆朱紅,置之於青山綠水中,便呈現出「萬綠叢中一點紅」醒目的對比效果。畫家還有意地讓周圍的山岩、樹木稍顯暗沉,把屋中男子身處的空間凸顯出來,在畫面中似乎特意地造就了一個亮點,一盞明燈。正所謂「白壁丹楹」,金碧輝煌,耀眼奪目。

唐.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古人是很有智慧的,千年前的畫家就能運用這種視覺特性,掌握這類視覺效果以增強畫面的多元、多樣性以及凸顯畫面的內蘊。

山水旅人  動靜呼應

畫面的底部表現的是旅人途經江畔的情景。

畫中姿態各異的樹木伴著起伏的山岩,旅人、訪客點綴於庭園、山徑中。其中有一小隊著唐衣冠的旅人是比較引人注目的,包括騎驢的主人,一位像是帶路的人,兩個僕人,一個捧著重要物件、一個挑行李。一行四人跋涉到此已顯疲態,前面兩人各有各的心思,默默地望向前方地面,無語地前行。後面兩僕轉頭相對,似乎正在交談。

在大片江天煙波的襯托下,前途仍然不見終點,崔顥的詩《 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懷油然而生。

唐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局部,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畫家以單純的江水做背景,把這四人襯托得清晰無比,也生動無比。不論是動作、表情、服飾、物件,都為後人留下了難得的歷史印記。而且在往前行的直線動勢下,正好和山岩的走勢互相調和,依山傍水,成為靜態山水中不可或缺的動態景觀。

唐 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局部,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目光往稍遠處坡岸邊移動,可看到兩人正臨流駐足,賞景觀物,談心抒懷。他們立足之地是塊大而平坦的坡石。兩人背後有一大石,它敷染的石青比較多,而且用的是最深的頭青。這塊大石還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它有明暗光影變化,立體感、實體感都出來了。

再有,我們發現這兩人前方有數塊小形岩石也染上了石青。目的是用來呼應岸上的大石,使之不那麼孤兀。也就是說,畫家在繪畫過程當中,隨時都要留意畫面協調與否,要能夠處處互相呼應,才能共譜完美諧和的樂章。

唐.李思訓《江帆樓閣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萬頃波光,浩渺江天,畫家必有此遼闊胸懷方能畫出這樣極具氣勢的妙境。幾葉扁舟浮蕩其上,除了抒寫胸臆外,或許也在暗喻人對自然的依賴與探索是永無休止的?

歷代評價【中國名畫欣賞】《江帆樓閣圖》

明代文徵明:其慎重縝密,自然有大家體段,無一毫塵俗氣,藝林中有千里,如山中有崑崙。

唐代張彥遠:山水之變,始於吳(道子),成於李思訓、李昭道。

五代荊浩:李將軍理深思遠,筆跡甚精,雖巧而華,大虧墨彩。

明代徐沁《明畫錄》:「自唐以來,畫學與禪宗並盛,山水一派亦分為南北兩宗。北宗首推李思訓昭道父子。」

清代安岐:「傅色古豔,筆墨超軼,雖千里希遠不能辨其青綠朱墨,傳經久遠,深透絹背,有入木三分之妙,的確是唐畫無疑,宜命為真跡。」@*#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中國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
  • 山水畫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像,同時又能夠集中反映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趣和傳統思想。山水畫家的心中講究的就是要容納天地萬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來去無阻。
  • 拆吾之名,賜汝姓字。沐我佛光,證人間世。
  • 人世間的一切都是有因緣關係的,了解善惡有報的道理,修持心性,人生自會美好和光明。
  • 唐寅的山水畫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使用的皴法不多,但卻能營造出豐富的質感。對岩塊的屬性與岩石本身的結構做靈活變化。在不斷地臨摹、試驗中,創造出一種金剛石般質地的山岩。
  • 《采薇圖》,乍看之下,會以為是個很浪漫抒情的畫作,其實非也。它是宋朝畫家李唐表現殷商末年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作品,這幅畫有導正人心的作用,也是李唐晚年人物畫中最傑出的創作,留與後世的南宋名畫之一。宋高宗鍾愛李唐的畫……
  • 中國名畫欣賞:「青綠山水」金碧山水知多少?我們此次要介紹的青綠山水,是唐代李思訓的代表作《江帆樓閣圖》。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