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讀書

潘冀
font print 人氣: 57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關於「讀書」這件事,我的答案依然很傳統,就是按部就班進行。現在回想起來,在人生不同階段,其實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經驗,隨著時代背景的差異,我們和子女所處的學習環境也不同,但是堅持的信念與學習的態度是一樣的。

之前有一部印度勵志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電影中的父親熱愛角力運動,曾經得到印度國家級比賽冠軍,他偶然發現兩個女兒也有角力的天分,便在鄉下以十分克難的設備親自訓練她們,父親十分嚴格,女兒也如願以償成為國家代表隊,進入國家體育學院接受訓練。之後,大女兒被城市所同化,對於父親的角力指導不以為然,認為他的訓練方法老舊且落伍,父女之間產生嚴重的摩擦與衝突。

如果把電影中角力訓練的設備場所比喻為學習環境,學習環境是隨時代轉換而改變,就如同建築師事務所以前是用「紙和筆」來畫設計圖,現在是用「電腦」,兩者之間代表的是表達工具的改變,工具本身並沒有對錯;就像現在的學生習慣用電腦來學習,而我們這一代是透過書本來獲得知識,父母與子女之間本來就存在時代變遷的差異,對於學習的形式不用各自堅持己見,反倒是應該針對每個人所面臨的挑戰,賦予學習的目標與動力。

以二女兒貝寧為例,她看過姊姊經歷高中聯考挫敗、心情低落的模樣,所以在國三準備為聯考奮戰時,老早就擬好讀書計畫 ── 一張用心製作的行事曆,洋洋灑灑、巨細靡遺的列出從星期一到星期日、從早上到晚上各個科目的溫書時程。我和太太看著貝寧貼在房間牆上密密麻麻的時間表,拍拍她的肩膀表示非常讚許,開步走吧!

貝寧是個實踐力很強的孩子,一旦決定要做的事絕對全力以赴。除了讀書計畫之外,因為她的第一志願是師大附中美術班,必須加考術科,其他應考學生多半老早在國小、國中階段就到美術班或畫室補習,學習各種素材的繪圖技巧以爭取高分,而貝寧卻是國三才決定考美術班,起步比別人晚很多,但是憑著對美學的喜好與素養,她終於如願以第一名考上師大附中美術班。

但這只是開始,進入美術班後,炭筆、版刻、雕塑、金工等各種美術相關課程接踵而來,還有一般的高中課程要學習。我和太太看到一個十五歲小女生要應付這麼多課程,心中憂喜參半。雖然貝寧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但我們心中了解,這是她必須親身經歷的成長過程,因為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歷練。

試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而且要讀這麼多科目?回想起來,有些課程我真的已經遺忘,但是,有些課程卻是一生受益。

求學過程中,我算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一向認真讀書,成績也不錯。我從師大附中畢業後,保送進入成功大學建築系,大學畢業後,我跟當時所有的有志青年一樣,積極申請攻讀美國研究所的機會,大部分的回函都是寫著「接受」或是「不接受」,卻有一所學校的回信很不一樣。

那封來自德州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回信寫著,他們歡迎我到萊斯大學就讀,但是分析我的成績單之後,覺得台灣的建築課程太偏重工程,較少人文科目,學校願意接受我的入學申請並提供全額獎學金,條件是我得從大學四年級念起,加強建構人文素養。

考慮許久之後,我接受萊斯大學的邀請,在大四與大五的就學期間(專業建築系要念五年),除了建築相關科目之外,我和一般美國學生一起修習藝術史、心理學、邏輯學、社會學、美國歷史等科目。

那是一段精神與體力都難以支撐的艱苦時光,每逢週末老師會發下十幾本書的書單,我一度想放棄,現在回想起來,卻是一生最充實美好的讀書經驗。藝術史讓我了解歷代藝術風潮的演變,領會美學與建築結合的脈絡;心理學讓我能同理使用者的需求,架構出適用的建築空間;邏輯學使我找出因果關聯,追查問題的始末,尋求解決之道;社會學讓我了解時空變遷下的社會習性與行為背景……所有課程都對我日後的建築設計有極大助益。

我花了兩年重讀大學部課程,之後順利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九個月就取得碩士學位,也就是說,我在美國總共花了三年讀完大學及研究所,並沒有比別人多花太多時間,重要的是,我對建築有更宏大的視野。

回到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故事中的大女兒成為印度國家角力選手,代表印度參加國際賽事,卻屢戰屢敗,連教練都不看好她,要她聽從戰略分析,以守代攻;大女兒完全失去了信心,只有父親依然相信她有能力得到金牌,再度指導大女兒角力,找回最初那份單純的信念。最後,大女兒把握比賽中某個瞬間的完美進擊,逆轉局面得到金牌,激勵許多印度女性學習角力這項競技運動。

學習與讀書是每個人必須親自經歷的路,這是「真人真事」的親身體驗,別人無法代勞;要將所學的科目融會貫通,也不是學習的當下就能立即做到。身為父母,我們可以與子女交換不同世代的讀書心得,分享獨特的學習經驗,在適當的時候,全力鼓勵並支持子女努力向前。只有在過程中經歷流淚撒種,才能歡呼收割,消化所學的課程,結出甜美的果實。

─ ─摘自:《星空下的一家人:建築師潘冀的築夢教養》天下文化提供@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