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餐館剩菜不浪費 無家可歸者獲免費餐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侯慧斌澳洲布里斯本編譯報導) 蘇德 (Ashish Sood) 十多年前尚未開設自己的餐廳時,他曾經露宿街頭,苦不堪言。

據澳廣新聞網8月6日報導,蘇德於2007年以學生簽證抵達布里斯本。初來乍到時曾有兩個星期無家可歸,被迫露宿在公園內,那段辛酸的經歷刻骨銘心。

蘇德來澳洲目的是學習酒店業管理、兼商業烹飪,並夢想有一天能開設自己的餐廳。街頭露宿的體驗讓他感受到貧困者的滋味,由此立志若一朝事業有成,必盡力援助那些無家可歸人士,為他們提供免費膳食。

十年後他的夢想成真,決定兌現當初的心願。他開設於布里斯本市中心阿德萊德街的Ginger and Garlic印度餐廳,每天打烊後,員工便將剩餘的咖哩食品、咖哩角、naan印度薄餅、pappadams扁豆薄餅等分配好,再免費轉贈給那些貧困、無片瓦遮頭的人士。

現年33歲的蘇德在過去五個月一直都為無家可歸者提供免費食物。他說:「這裡有很多人無家可歸。我們經常有八、九位常客,來者大多是男性,亦有些小孩和女性。」「每天賣剩的食物都放在保溫盤內,來者喜歡吃,無論那款我都樂意分派,否則只有當垃圾倒掉。」

蘇德表示,他的顧客都很支持和鼓勵他的善舉。他說:「大家都很高興我的所作所為,均豎起拇指讚揚,並幫助我堅持下去;我真的很高興,亦感到自豪。」「對無家可歸的人士,這一切也是我力所能及的。」

布里斯本慈善機構「三度空間留宿中心 」(Drop-in centre 3rd Space Brisbane)的首席執行官薩拉哈魯普 (Sara Harrup)表示,蘇德提供與社會聯繫的方式非常寶貴,其實比食物更重要。她說:「供應食物是支持他人的最好方法,也是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的最佳方式。」

「無家可歸的人在社會上一般皆被衊視,很多人認為這一族人都是癮君子或罪犯,是自作自受,對其人及其行為均感到不安。這是對無家可歸者的一種不公平的假設,亦導致無家可歸者在社會上被孤立和受排斥。」她說,「用以上方式彌補這個缺憾,聯繫社群是一件好事。即使一個小小的友善姿態、或與他們淺談片刻,也是件好事。」

哈魯普表示,在市中心區的每個晚上,大約有1,700人無家可歸,這是一個駭人的數字。她說:「這表示他們不能安寢棲息。無家可歸是指一些人留離失所、公寓寄宿、寄躺在親友的沙發上過夜等的情況。」

據今年初的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的五年間,澳洲的無家可歸者人數上升了14%、超過14,000人次。

責任編輯:楊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