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為什麼三峽大壩非拆不可之八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中的自相矛盾

人氣 2354

【大紀元2018年08月17日訊】高峽出平湖?高峽出斜湖?無論哪一個說法勝出,三峽工程都是輸。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認為高峽出斜湖,因為沒有水力坡度,泥沙組根本無法解決三 峽水庫泥沙淤積問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移民組卻認為高峽出平湖,如果三峽水庫有水力坡度,移民組無法得出三峽工程移民可以就地安置的結論。三峽工程可行 性論證報告自相矛盾,可行性論證報告的這個錯誤無法糾正,唯一拆除三峽大壩才能保子孫後代安全。

一、北京大學武際可教授的《從流體力學看三門峽和三峽大壩》與此文給他帶來的煩惱

武際可教授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後為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現為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空天技術系) 的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已退休。

2010年武際可教授撰寫了《從流體力學看三門峽和三峽大壩》一文,觸發撰寫這篇文 章的動機是「三峽大壩自2003年攔洪以來,多次聽到重慶鬧水災的報道」。武際可教授便問了一位生長在重慶的80高齡的老同學,重慶以前是否總鬧水災。這 位老同學只是笑笑,說沒有見過。筆者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在三峽工程建設之前,重慶是中國所有大城市中防洪標準最高的,而三峽工程建設後,重慶是中國所 有大城市中防洪標準最低的,部分城區幾乎是年年被洪水淹沒。武際可教授擔憂,長江三峽工程又在重複黃河三門峽工程的錯誤。

武際可教授認為:「從根本上說,在主幹河道上修建水庫,就會把上游地區的泄水速度減小。從而如黃萬里先生所說,是「把大壩下游的洪水災害移到大壩上游去。」這一點,從簡單的托裡拆利定律的分析便可以弄清楚。」

托裡拆利定律是著名力學家伽利略的學生托裡拆利提出的。在一個容器底部開孔時,流出射流的速度為v=√2gh
式中v是開孔口的流速,g是重力加速度,h是液面距開孔口的高度。

托裡拆利用實驗驗證了公式的正確性。

水利工程中經常使用的伯努利定律就是從托裡拆利定律引申和發展而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水流速度大致上與落差h的平方根成正比。

在文章中武際可教授先介紹了黃河三門峽工程所造成的渭河洪水危害。三門峽水庫 1961年2月9日壩址處蓄至最高水位332.58米,而關中平原的海拔高度是325—800米,就是說三門峽的蓄水水位和關中平原的徑流的水位大致是在 同一高程。渭河平原的積水,只能往三門峽水庫排放,但是水在同一個高程上,排放速度只能是零。這就難怪在1961年渭河平原出現水患。而2003年8月 24日,一場特大洪災突然降臨陝西渭河流域,洪災持續到10月5日。在洪水肆虐之下,數十人死亡,20萬人被迫撤離家園,大量農田、村莊被淹,直接經濟損 失超過10億元。這場洪水後,錢正英、張光斗都表態說,他們兩人當初都是反對建設黃河三門峽工程的。至今為止,中國還沒有一個官員或者一個科學家出來為黃河三門峽工程的錯誤承擔責任。

然後武際可教授將話題轉到了長江三峽工程。據2009年8月6日的數據,三峽大壩壩 前水位為145米,而重慶朝天門的水位是183米。也就是說,這時重慶的積水外泄的落差大致是40米。而在沒有建造三峽大壩時,三斗坪的的水位為66米。 將朝天門的水位,減去66米,得117米。大致說來,建造三峽大壩之後,使重慶地方的洪水外泄的落差從120米,減少為40米。按照托裡拆利定律,建造三峽大壩後的流速減小為原來流速的0.6倍。流速的減少,意味著重慶方面積水增加。這就難怪重慶的水災要增加了。

武際可教授最後指出:「也許會提出疑問:你說的這些都是婦孺皆知的常識,凡是文化程度上過中學的都知道。難道大壩論證會上那些專家,有教授、有院士,哪個在水利上都比你牛,你說的這些,沒準他們都已經考慮過了。哪裡有你插嘴的餘地。

別忙,位卑未敢忘憂國嘛。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水庫蓄水後,按照常識,是來流方向的水面要高。可是那些專家們都說是「高峽出平湖」,水庫裡的水從三斗坪到朝天門是一路平過去的。既然專家們會鬧這樣的笑話出來,我說的以上的計算,雖然簡單,牛人們興許也會失誤的。」

武際可教授這篇文章出來之後,遭到了「內行們」和外行們的大量責難,討伐揭發,稱武 際可為假教授,欲置其與死地,迫使武際可教授消聲。後來武際可回憶道:「聰明的內行們以為把武際可駁倒了,到處發帖子嘲笑這位假教授,並且還及時把一位同 意他們責難的人任命為教授。因為我已經回過好幾次帖子說明,內行們就是從他們的角度一而再地責難。所以也就懶得再回了。現在他們大約認為武際可已經被駁倒 了,而已經到處發帖申明揭穿了一個假教授。在他們不再嚷的時候,我來回復認真討論問題的朋友,冷靜下來討論問題,是合適的。」武際可教授領悟到:「我們的 個別內行們是不是已經捲入到一個特別的利益集團中了」。之前武際可教授一直不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專家學者內行人反對三門峽工程和三峽大壩工程,而這些 工程卻能夠順利通過而無阻。通過這篇文章的發表和後續的事情,武際可教授懂了,這是特別利益集團的決策以及支撐決策的所謂專家論證。

筆者要告訴武際可教授讀者的是,無論是高峽出平湖還是高峽出斜湖勝出,三峽工程都是 輸。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認為高峽出斜湖,因為沒有水庫的水力坡度,泥沙組無法解決三峽水庫泥沙淤積問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移民組認為高峽出平湖, 如果三峽水庫有水力坡度,移民組無法得出三峽工程移民可以就地安置的結論。三峽大壩非拆不可的理由之一就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自相矛盾,問題根本無法 解決。

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

1980年7月鄧小平從重慶到武漢,坐船視察了三峽地區。到達武漢後,鄧小平就召見 胡耀邦、趙紫陽、宋平、姚依林等中央和國務院的負責人,表態支持三峽工程150米方案。1984年4月國務院原則批准了三峽工程150米方案。國務院於4 月28日成立了三峽工程籌備組,李鵬出任籌備組組長。1984年1984年11月20日李鵬向黨中央遞交了一份考察報告提出,建議把三峽工程的蓄水位從海 拔150米提高到180米。作為支持三峽工程上馬的行政措施,三峽省籌備組於1985年2月8日成立,原水利部副部長李伯寧出任籌備組組長,並計劃在 1986年2月正式成立三峽省。

由於國內和國際上的強烈反對,特別是全國政協的竭力反對,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不得不於 1986年4月宣布解散三峽省籌備組。1986年6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組織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並成立以李鵬為首的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審查委員會。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領導小組組長是錢正英。後錢正英升任政協副主席,由楊振環接任組長。論證領導小組邀請了412位專家參加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錢正英沒有邀請李銳參加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是因為林一山也沒有參加可行性論證(林一山當時已經雙目失明),要一碗水端平。但是錢正英沒有讓黃萬里參加三峽工程可行 性論證,卻邀請了張光斗參加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擔任顧問,顯然還是一碗水沒有端平。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共分14個專業組,如防洪、泥沙、移民、生態和環境等。每個專業 組分別遞交專業論證報告,專家們在專業論證報告上簽字。專業論證報告的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回答一個問題:專業組所研究的問題,是否構成阻礙三峽工程上馬的因 素。14個專業組的代表在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匯報會議上都在各自匯報的最後說,本專業組所研究的問題不構成阻礙三峽工程上馬的因素。這樣,三峽工程的可行 性就被「科學地、民主地」論證了。

平心而論,如果孤立地閱讀每一個專業組的專業論證報告,報告寫得還不錯。但是「橫著 讀」,那麼各個專業組論證報告之間是互相矛盾,漏洞百出。與中國之前的領導靠拍腦袋做決策相比較,錯誤的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比拍腦袋更糟糕。因為拍腦袋做 決策,有做出錯誤決策的可能,也有做出正確決策的可能,全部靠運氣;而錯誤的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必然導致錯誤的決策,無一例外。這是三峽大壩為什麼非拆不 可的一個重要理由。

三、移民組的「高峽出平湖」和泥沙組的「高峽出斜湖」

3.1、移民組認為:高峽出平湖

移民問題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要回答的是三峽工程的移民人數是多少?而移民人數的多少取決於三峽水庫的淹沒範圍,而三峽水庫淹沒範圍的大小取決於三峽水庫的水力坡度的大小。

根據原全國政協委員、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防洪組顧問陸欽侃先生提供的資料,三峽工程論證移民組認為,當長江流量在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時、當三峽水庫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時,大壩上游三峽水庫各地的水位為:

三斗坪三峽大壩壩址:海拔175米;
秭歸老縣城:海拔175米(距三峽大壩壩址37.6公里);
巴東縣城:海拔175米;(距三峽大壩壩址72.5公里);
巫山縣城:海拔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124.3公里);
奉節縣城:海拔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162.2公里);
雲陽老縣城:海拔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223.7公里);
萬州:海拔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281.3公里),
忠縣:海拔175.1米(距三峽大壩壩址370.3公里),
豐都縣城:海拔175.2米(距三峽大壩壩址429公里),
涪陵:海拔175.3米(距三峽大壩壩址483公里),
涪陵李渡鎮:海拔175.4米(距三峽大壩壩址493.9公里)

三斗坪三峽大壩壩址的三峽水庫蓄水位為海拔175米,距離三斗坪三峽大壩壩址493.9公里的涪陵李渡鎮的水位是175.4米,兩地的水位差為0.4米,水力坡度為萬分之0.0081,即每一百公里水位差為8.1厘米。這萬分之0.0081的水力坡度在493.9公里的三峽水庫範圍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為三峽工程論證移民組提出的移民新鎮建築紅線為海拔177米(海拔175米加上2米的風浪高)。

三峽工程論證移民組認為高峽出平湖。由此移民組得出三峽工程移民113萬的結論。在全國人大批准三峽工程之後,三峽庫區各地在海拔175米都用紅漆標出,意指三峽水庫淹沒至此為止。在紅漆標出的175米線以下的居民全部為三峽工程移民,175米線以上的居民均不用搬遷。中國官方媒體把這根三峽工程移民紅線稱為是決策民主、決策透明的標誌,意義十分重大。

3.2、泥沙組認為:高峽出斜湖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水庫泥沙淤積問題。三峽工程泥沙組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問題。

如果三峽水庫是高峽出平湖,那麼三峽壩址處的水位是海拔175米,三峽水庫庫尾的水 位也是海拔175米,兩地的水位差為零,三峽水庫的水流速度為零,水流的攜沙能力也為零。那麼進入三峽水庫的每一粒泥沙都將沉積在三峽水庫中。泥沙組的專 家縱然有三頭六臂,也是沒有辦法解決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問題。所以,對於三峽工程泥沙組來說,三峽水庫絕對不能是平湖,而是斜湖,有水力坡度,而且這個湖 斜得越厲害,水力坡度越大,對於泥沙組解決三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問題越是有利。

三峽工程論證泥沙組組長林秉南認為,長江宜昌至重慶河段(也稱川江)是山區河流,坡 陡流急,平均坡降約為萬分之二,是下游平原河道上荊江坡降的3倍.河床或為裸露的岩石或為卵石覆蓋.在三峽建庫前,川江輸沙處於次飽和狀態,大部分懸移質 屬於所謂的沖泄質.三峽建庫後,部分懸移質將在庫區淤積,最終在水庫的汛期水位下形成新的河床,雖然新河床表層主要是懸移質中較粗的部分,但是仍比原河床 的覆蓋物要小許多,因而,它的平均坡降也要比原來小許多,估計新河床的坡降應和上荊江接近.如按萬分之零點七計,也只有原坡降的三分之一。

三峽工程論證泥沙組認為三峽水庫水面存在水力坡度,平均水力坡降為萬分之零點七,與上荊江接近。

3.3、如果移民組採用泥沙組的「高峽出斜湖」或者泥沙組採用移民組的「高峽出平湖」,結果會怎麼樣?

如果移民組採用泥沙組的「高峽出斜湖」,三峽水庫的水力坡度按萬分之零點七計算(每100公里長度7米高差),那麼當三峽水庫蓄水在正常蓄水位海拔175時,大壩上游三峽水庫各地的水位為都會大大超過海拔175時。三峽水庫庫尾重慶處的水位為
175米+7米/100公里X600公里=217米。

如果移民組採用泥沙組的「高峽出斜湖」,那麼三峽工程的移民紅線就不是一根位於海拔175米的水平線,而是從三峽壩址處的海拔175米,連結到重慶海拔217米的一根曲線。那麼三峽工程移民人數就不是113萬而是250萬。

反過來,泥沙組採用移民組的「高峽出平湖」,三峽水庫沒有水力坡度,泥沙組提出的「排渾蓄清」水庫運行方式如何得到實現?排渾靠什麼力量來排渾?

不管是移民組對還是泥沙組錯,也不管是泥沙組對還是移民組錯,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都是錯!

四、移民組的三峽水庫只有493.9公里長而航運組的三峽水庫長度超過600多公里

1980年7月鄧小平從重慶到武漢,坐船視察了三峽地區。在輪船上鄧小平聽取了長江 水利委員會主任魏廷錚關於三峽工程150米方案的匯報,其中最打動鄧小平的就是建造三峽工程可以使萬噸輪船從上海直達重慶。1920年9月鄧小平從重慶乘 船去上海,一路艱辛。船未出三峽就不能前行,鄧小平不得不中途棄船走陸路趕到上海,然後坐海輪去歐洲。從重慶到武漢的旅途未完,鄧小平就迫不及待地將中央 其他領導召到武漢等待他的招見。鄧小平對中央領導大談三峽工程能使萬噸輪船從上海直達重慶的好處。鄧小平去世後,王震聽說「萬噸輪船從上海直達重慶」也是 激動不已,親自在廣州召開專家會議,力促中央作出上馬三峽工程的決策。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有一個專業組為航運組。航運組專家的任務就是論證「萬噸船隊從 宜昌直達重慶」的經濟、技術的可行性。對於航運組的專家來說,萬噸輪船是不可能從上海直達重慶的,起碼三峽船閘滿足不了這個條件,下游的葛洲壩船閘也滿足 不了這個條件。他們把萬噸輪船悄悄地改成了萬噸船隊,不仔細的人,特別是不注重細節的政治家們是不會關注萬噸輪船和萬噸船隊的區別的。把幾條船舶捆綁在一 起,幾條船舶的載重量之總和超過萬噸,這就是萬噸船隊,比如四條2500噸的船舶或者十條1000噸的船舶捆綁在一起,都是萬噸船隊。

航運組專家論證了萬噸船隊從宜昌直達重慶的可行性,最主要的就是萬噸船隊從三峽壩址三斗坪通過三峽水庫到達水庫庫尾重慶(九龍坡港口)的可行性,這段水路有600多公里長。對於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航運組來說,三峽水庫的長度起碼有600 多公里長,庫尾為重慶(九龍坡港口),通過三峽工程的建設,這600多公里長的航道得到改造。

而對於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的移民組而言,三峽水庫的長度只有493.9公里長,三峽水庫的終端在涪陵李渡鎮,而不是重慶(九龍坡港口)。

那麼到底誰對呢?無論誰對,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都是錯。

把航運組的結論用於移民組,三峽水庫的末端是重慶(九龍坡港口),不是涪陵李渡鎮。從涪陵李渡鎮到重慶(九龍坡港口)這個範圍內的淹沒區中的居民沒有被計算在三峽工程移民之內,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故意壓低移民人數。

把移民組的結論用於航運組,三峽水庫的末端是涪陵李渡鎮,萬噸輪船,不,是萬噸船隊最多只能到涪陵李渡鎮,而不是重慶(九龍坡港口)。如果鄧小平想坐萬噸輪船從重慶直達上海,先要坐船到涪陵李渡鎮。

五、結束語

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泥沙組認為高峽出斜湖,而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移民組認為高峽出平湖,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專業組報告之間互相矛盾,這樣的例子還能指出許多。

無論是高峽出平湖還是高峽出斜湖勝出,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都是錯,三峽工程的結局都是輸。如何改正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中自相矛盾的錯誤?沒有別的辦法,唯有拆除三峽三峽大壩,讓大壩壩址處到重慶的水流速度恢復到自然狀態,讓兩地的水位差恢復到沒有建三峽大壩之前的狀態。這才是中華民族保全自己的正確之道。

==轉自《議報》

責任編輯:蕭明

相關新聞
習釋追責三峽工程信號 三峽辦副主任被免職
蔡慎坤:三峽工程能抵禦多少年一遇的洪水?
王維洛揭江澤民力推三峽工程上馬內幕
「三無院士」做的三峽工程報告 中共不敢公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