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諸侯會盟禮節:引用《詩經》篇章答賦

作者:杜若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公卿在會盟場合,饗宴之時,都以詩賦作為交際的必要禮儀。「答賦」,即以詩賦酬答君子的盛情。如果不答賦,當時會被認為是失禮行為。由此引出不少趣聞。

叔孫吟《相鼠》 諷勸慶封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載,齊國「崔慶之亂」的幫凶──齊國貴族慶封(?─前538年)不學無術,驕奢荒淫,剛愎自用,為人行事貪婪無禮。

慶封出訪魯國,乘坐的車子格外奢華。魯國大夫孟孫對叔孫說:「慶封的車子真是太華美了。」叔孫說道:「我聽說:『服飾過於華麗,就不符合禮法,也不會善終。』要奢華的車子有什麼用?」

叔孫用嘉賓之禮迎請慶封。宴席上,慶封舉止粗魯,缺乏貴族禮儀,於是叔孫吟詠《詩經‧相鼠》加以諷勸,他說: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連老鼠都有張皮、有牙齒、有肢體,而那人卻沒有儀表、沒有廉恥、沒有禮義,那還活著幹什麼?叔孫吟完《相鼠》,一看慶封的表情,就知道他沒聽懂詩中的意思。慶封離開魯國後,成為魯國朝野譏諷的焦點。

魯國大夫叔孫吟詠《詩經‧相鼠》諷勸齊國貴族慶封:連老鼠都有張皮、有牙齒、有肢體,而那人卻沒有儀表、沒有廉恥、沒有禮義,那還活著幹什麼?圖為《毛詩品物圖考(三)‧誰謂鼠無牙》。(公有領域)

華定不答賦 昭子預知他會逃亡

公元前531年宋國新君宋元公即位後,大夫華定出使魯國,為新君表達通好之意。魯國設宴款待華定,並誦詠《詩經‧蓼蕭》,表達他們的敬意和祝福:

蓼(音路)彼蕭斯,零露湑兮。既見君子,我心寫兮。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光。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既見君子,孔燕豈弟。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既見君子,鞗革忡忡。和鸞雍雍,萬福攸同。

艾蒿生長得又高又長,葉子上的露珠晶瑩閃亮。我已見到周天子,心裡真是歡樂舒暢。飲宴談笑頻頻,眾人樂樂陶陶享受著歡樂。

艾蒿生長得又高又長,葉子上的露珠繁多閃亮。我已見到周天子,承受恩寵的榮光。天子美德不變,祝願您長壽永遠安康。

艾蒿生長得又高又長,葉子上的露珠圓潤透亮。我已見到周天子,心裡快樂心情舒暢。相待如兄弟般和睦,祝您美德無瑕,康壽綿長。

艾蒿生長得又高又長,葉子上的露珠團團濃重。我已見到周天子,精緻的馬勒裝飾著黃銅。鑾鈴悅耳聲響叮噹,萬福聚在天子身上。

《蓼蕭》是祝頌詩,當諸侯朝見周天子,或者迎接他國使者時,用來表達尊崇、歌頌之意。 華定聽後,愣在原地,沒有賦詩答謝,這在當時是失禮行為。

魯國叔孫昭子(?─前517年)見狀,說道:日後華定一定會從宋國逃亡。叔孫昭子認為,華定不感懷饗宴的歡樂時光、不宣揚恩寵的榮光;不懂得兄弟般的情義,也不接受共同的祝福。他憑什麼坐在卿位呢?因此斷定他將來必會從宋國逃亡。後來果然應驗。

《蓼蕭》是祝頌詩,當諸侯朝見周天子,或者迎接他國使者時,用來表達尊崇、歌頌之意。(Fotolia)

駒支引《詩經》 宣子請罪道歉

襄公十三年(公元前557年),吳楚兩國交戰,吳國大敗。吳國邀請晉國卿大夫范宣子(─前548年)召開盟國會議,商議如何對付楚國。魯襄公十四年正月,諸侯的卿大夫在鄭國的向(現在的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西部)地舉行會議。

會議之前,因為莒國的使者和楚國有來往,范宣子囚禁了莒國的公子務婁。范宣子又在諸侯大夫面前數落了姜戎首領駒支,他警告駒支:「明天早晨盟會的事,你不要參加了。如果參加,就把你抓起來。」

《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了姜戎駒支的申辯,講的話很精采。駒支首先感謝晉惠公,昔日把土地分給戎人。戎人為報答晉國,跟隨晉文公大戰秦國,打敗了秦軍。

駒支回憶當時征戰的場面,說:「就像捕捉鹿,晉人抓鹿頭,我們戎人抓鹿腳,雙方合力才扳倒鹿。」言外之意,強秦被打敗,戎人有功勞,所以戎人早已報答了晉國的恩惠;而且此後,戎人跟隨晉國參加過上百次戰爭,每次都是捨命相隨。

駒支表示,現在諸侯離心,恐怕是晉國官吏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對所引起的,怎麼能怪罪我們戎人?駒支還說:「我們戎人部族從飲食、穿著到貨幣,和中原諸侯都不相同,財禮不相往來,言語不通,能夠做什麼壞事呢?不想讓我們參加盟會,那就不參加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駒支接著吟詠《詩經‧青蠅》:

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營營青蠅,止於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營營青蠅,止於榛。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蒼蠅嗡嗡亂飛,飛到籬笆上。開朗平和的君子,不要相信那些讒言。
蒼蠅嗡嗡亂飛,飛到酸棗樹上。讒人無德又無善行,擾亂四方不太平。
蒼蠅嗡嗡亂飛,飛到樟樹上。讒人無德又無善行,離間我們兩人。

駒支借詩勸戒范宣子,身為和樂平易的有德君子,不應聽信讒言。范宣子明白詩的意思,馬上謝罪道歉,請駒支參加盟國會議。

在《左傳》中,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許多。諸侯會盟以《詩》答賦是禮節,誦讀詩歌也像早期的外交辭令,能夠借以表達心志,也能得體地表達不宜直說的話。@*

駒支回憶當時征戰的場面,說:「就像捕捉鹿,晉人抓鹿頭,我們戎人抓鹿腳,雙方合力才扳倒鹿。」圖為宋人《壽鹿圖》。(公有領域)

參考資料:

《左傳》何福仁,《歷史的際會——先秦史傳散文新讀》,三聯出版社,2013年
何新,《風與雅‧詩經新證(上下)》,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