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暑止
二十四節氣立秋後、處暑來,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了。有句俗語「爭秋奪暑」,指的就是從「立秋」到「處暑」這期間天氣微妙的拉鋸與遞變樣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下個節氣是「白露」。
2018年的處暑節氣,在8月23交節,再過兩天「三伏」天就要出伏了。「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過了末伏就叫出伏,暑氣也就要消停,進入秋天的天氣。這期間,各地溫差大,天乾物燥,而且秋颱多災變,所以「處暑」是個要小心處變的季節。
中國天文科學記載 七月流火 暑退秋至
中華文化講天人合一,對應到節氣,觀察天象的變化也是很科學的。此時節夜裡觀察天際,從中天到西天,有「七月流火」的天象,表示「暑退秋至」。

《詩經‧豳風》之詩〈七月〉記述:「七月流火,八月其獲,九月授衣」,反映了天象和民生息息相關的對應。「豳風」是豳國(邠縣,今陝西咸陽市彬州市)的民歌,為何說「流火」?
先說「火」是指心宿二大星,古人稱「大火」,即天蠍座α星。「流火」可以對應於「大火」這顆恆星出現在天空位置的縮時動貌。每年黃曆五月仲夏時,子夜時分「大火」出現在中天上,到了黃曆七月子夜,「大火」已經西斜到屋脊上,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七月流火」,就像大火流過天際。

因為地球有公轉,也有自轉,以上說的是公轉對應的天空現象。從地球自轉的角度來看,在黃曆七月時節,入夜後到子夜這一段時間,可以看到「大火」從中天一路往西流過天際,這就是「七月流火」。過了處暑,大火在子夜時已經落到屋脊後方了,表示「暑退秋至」。如果用縮時攝影來看的話「大火」流過天際的軌跡更是明白。
「七月流火」也是「將寒之漸」的星象,和立秋梧桐的「一葉知秋」成語,都展現了古人對大自然察敏的先知。《詩經》是三千年前的著作,顯露了中華民族科學智慧的早發,能夠將天象顯露的訊息融入生活中去實踐。
處暑中的民俗節祭──中元普渡
今年處暑節氣的半個月期間,有中元節這個重大的民俗節日。有句歇後語說:「七月半鴨──不知死活!」用以比喻世人不知大難臨頭。為什麼有此一說呢?俗稱的黃曆「七月半」就是中元節,今常俗稱「鬼節」,七月半的節俗大事就是「中元普渡」,鴨子長大到了七月半正是好吃的時候,應時應景將成為中元節的犧牲,所以有了這句俗語。
我們從古書《禮記》記載來看,戰國時代之前(公元前221年前)不見有七月鬼月的禁忌,而是修補城郭、防災、犒謝軍士等等,敬天道、盡人事。
道教文化興起後,傳說「地官赦罪」,地官在他生日,即中元這一天慈悲赦罪。民間俗眾就在七月十五日中元節請求地官赦免先人罪業,後來遍及普渡一切孤魂亡靈野鬼。
從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的信徒在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供奉美味果品、用物以報恩七世父母,並且宮中、民間都以慈悲情懷施捨孤苦民眾。
到了兩宋,佛家「盂蘭盆會」的感謝親恩、道教的「中元節」祭的救度孤魂亡靈,加上民間祭祖、敬告秋天收成感謝祖先等等活動,使得處暑節氣中的七月十五日成了天地人融合、慈悲流布的淨化日,日以繼夜,節慶活動非常盛大。

節氣與生活 處暑俗諺
在這七月流火暑退秋至之際,如何對應這半個月中的節氣,過著健康又優雅的生活?在這裡來品一品洋溢趣味的處暑節氣俗諺,借一借古人的生活智慧。
1. 「出伏迎處暑」當心「秋老虎」。
「秋老虎,毒過虎」的俗諺是形容處暑時節的天氣。處暑,在中緯度溫帶地區已是秋高氣爽,在副熱帶、熱帶,還見烈陽當頭,暑氣餘威甚至不亞於夏日。清代時,顧鐵卿《清嘉錄》風土誌說「處暑十八盆」,入了處暑還要熱個十八天左右,還得淋浴沖涼。一般三伏天都在處暑前出伏,2018年三伏天較長有40天,因而在處暑後出伏。「出伏迎處暑」,還是要當心「秋老虎」的天氣。
2. 紅雲日出生,勸君莫出行。

處暑這時節還是太平洋氣旋興盛的時期,對颱風的防範不可輕忽,史上有些嚴重的颱風,不少發生在秋天。處暑時節颱風盛,觀察天空,如果日出時有紅雲,就是大自然顯示颱風將來的「颱風雲」現象,居家、外出都要有防颱準備。
3. 秋收不失時,穀物不絕。
處暑穀到處黃,開始了收穫作物的農忙季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暑,天地始肅」。處暑,陰長陽消,天地展現肅殺之氣,萬物明顯轉向收斂凋零,所以「秋收不失時,穀物不絕」。從另一個方面來看,這也是提醒人們,養陰保健不失時的時節到了。
4. 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秋乾物燥,人們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秋令保健普遍首重養陰。古人在入秋時節養生,講究滋陰潤燥,潤肺、養胃、益腎、養肝。養陰潤燥是入秋的養生原則,這也是相通於二十四節氣展現給人的提醒。

取用天地間當令的食材,取乎時、用以節,調和天地氣候的變化以保健,一直是中國食療文化的重要環扣。處暑這節氣,民間的食俗中「處暑鴨」和「處暑梨」正當令。俗諺說:「 處暑送鴨,無病各家。」鴨肉味甘性涼,可以清熱生津,滋陰潤燥。處暑鴨子最是當令,一年中這時節,鴨子的羶臭味最輕微。
另外,梨子是處暑當令水果。梨子多汁有助於潤燥生津、 防秋燥。《本草綱目》說梨消痰降火涼心肺。處暑吃梨當令,但也不宜過量。

處暑之月 喜捨添福
「七月流火」美在天邊,處暑防寒將漸,近在身邊。從傳統的延展來看,黃曆七月是充滿慈悲、喜捨之月。就在這初秋處暑節氣中,充滿反哺先人的孝心、普渡孤魂的悲憫之心。廣布這樣的善心善行,怎不為人添福?!
@*#
責任編輯: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