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軼事:李白葬友 孝解危難 水神語告終身事

整理:宋寶藍
圖為《樓閣山水圖》局部,江戶時代18世紀日本畫家和書法家池大雅(1723年至1776年)作品。東京博物館藏品。(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54
【字號】    
   標籤: tags: , , ,

洞庭湖,因洞庭山而名。據《湘妃廟記略》記載,洞庭山原本是神仙的洞府(神話傳說中的神仙居所)之一,洞府之庭,故稱為洞庭。古人就以「洞庭」來命名環山的一片水域,稱為洞庭湖。

傳說中,中華人文初祖黃帝在洞庭之野命人演奏樂曲《咸池》祭地,當演奏到第八遍時,會召來地神現身。歷代名士,像屈原、李白、杜甫等人歌詠洞庭湖,也留下不少精采篇章。此外,洞庭湖在歷史上也留下了不少軼事。

李白葬友

唐朝詩仙李白於《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說道,昔日,他和蜀中友人吳指南一同前往楚地遊覽。不料,吳指南病死於洞庭湖上。李白除去喪服時,依然痛哭不止,好像失去至親一樣。在炎熱的天氣裡,他伏在友人身上,眼淚都哭乾了,最後哭出了血淚。

過往行人看到這番景象,都為李白感到傷心。有一隻猛虎靠近李白,他也依然堅守不動。李白將友人葬在洞庭湖畔,然後就啟程前往金陵。幾年以後,李白再來尋覓友人屍骨,加以祭拜,哭泣著挖出友人骸骨,屍骨揀拾裝好包起來,背在身上,晝夜不離己身,一路徒步行走到鄂城,借錢將友人骸骨厚葬在鄂城東面。

李白不忍心友人客死他鄉,魂魄沒有歸處。於是依照禮俗,盡心盡意為其改葬。這段故事見證了李白對友人的情義,連身後事都為之設想周全。

日本 相阿彌(1485–1525)繪《李白廬山觀瀑圖》,美國舊金山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孝解險厄

龍陽書生曾壽貴乘船過洞庭,湖面風浪迅猛,同船的人都戰戰兢兢,惟獨壽貴蒙上被子,沉沉地酣睡。曾壽貴於夢中來到一座大殿,堂上的王者召見壽貴,並賜他入座。

王者對他說:「這麼大的風浪,你這個少年書生怎麼能冒險搭乘此船呢?你知道黃卷通嗎?如果不是這個人,整艘船早就葬身魚腹。我是水府神君,你可以將這番話轉告世人。」

書生醒來後,發現風波已經平息了。於是詢問船中的同行者,誰叫「黃卷通」,原來是一名少年。眾人都說,黃卷通侍奉父親極為孝順,勤懇苦讀,絲毫不荒怠學業。

同船的人都托黃卷通的孝德,得以平安渡過洞庭。後來黃卷通也登科入仕。

龍陽書生曾壽貴乘船過洞庭,湖面風浪迅猛。圖為宋 李嵩《樓船出海》。(公有領域)

洞庭水君 語告終身事

據《江夏縣誌》記載,江西進賢有一書生,名叫樊尚。有一天,樊尚於夢中夢到一位神人,穿著紅色衣袍,面相極為奇特。他對樊尚說:「我是洞庭水君,日後您會成為進士,必當管轄我的土地。」

明神宗朱翊鈞萬曆(1573年-1620年)末年,樊尚登科,朝廷派遣樊尚擔任江夏令。樊尚到任當天,正好碰到鄉民修建洞庭神君廟,於是他捐出千兩,襄助鄉民修建洞庭神君廟。

樊尚進入廟中瞻仰禮拜神像,發現神像栩栩如生,就像夢中看到的洞庭水君。樊尚心中感歎:「神明能講出我終身之事。」

美麗的洞庭湖,伴隨著雋永的傳說,將名士的情義和神祗的眷顧,百代流芳。@*#


洞庭湖秋月,15世紀作品,作者不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公有領域)

出自《洞庭湖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許多人把記夢的詩都歸入遊仙詩,使人產生一種錯誤印象,好像記夢的詩也是以一種假托的手法來表達作者不便直言的思想內涵。再說,許多人認為記夢的詩即使真的在記夢,那也同樣是虛妄不真的,和假托手法的遊仙詩沒有本質區別。產生這種想法的根本原因是這些人不承認夢和現實或未來事件之間有確定的聯繫。其實,古今中外都一直有人能夠根據夢來作出對未來事件的預測。
  • 在《古風》其七中李白寫出其與名道「千歲翁」安期公相見場景。《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則描述李白在嶗山東海親嚐安期公所贈之棗。近千年前,千古一帝秦始皇東巡琅邪之中,在嶗山曾經召見過這位比彭祖還壽長200年的安期公,密談了三天三宿。安期公師從河上公。當年,安期公離開時,給秦始皇留書並留言,「千年之後,求我於蓬萊山下。」(漢劉向《列仙傳》,晉皇甫謐《高士傳》)但千年以後,卻是李白親嚐安期公所贈之棗,並和安期公一同暢遊天庭。莫非歷史深邃的時空中藏有更深的謎底?
  •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這是杜甫對李白充滿傾慕的歌頌,清新飄逸卓然不群,正是李白最傳神的寫照,也是他作品的風格。雖然出生在格律詩的全盛的年代,但李白還是最喜歡寫那不拘字數、不拘長短,自在又痛快的古詩或者樂府。
  • 紹興城外的若耶溪上的風,晨吹南風,傍晚吹北風,打柴人到山裡砍柴去、回過溪的時侯總能遇上順風。據《會稽志》記載,以前的若耶溪上吹的是頂頭風,有的砍柴人在翻船時沒頂。一個孩子的善心讓風向改變了……
  • 正史和歷代古籍中有不少名人轉世的記載:李白為報郭子儀的救命之恩,所以轉世為郭家後代再續前緣;南宋岳飛轉世為大明戰將徐達;唐朝宰相牛僧孺轉世為劉沆,這些故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 白鶴挽救了300多人生命財產的消息傳出後,東洞庭湖區的人們開始視白鶴為幸運鳥。湖區規定,每年白鶴來東洞庭湖度冬時,人們不得掏鳥蛋、毀鳥窩,不得在白鶴棲居的湖面上捕魚打獵。這之後,東洞庭湖的白鶴愈來愈多,成了白鶴生長棲息的樂園。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 唐總督只信鬼話勘案,不重證據,差點造成一樁冤案;而江蘇司郎中紀容舒與刑部主事余文儀,雖遇奇事,仍盡忠職守,詳實勘查案件,最後讓一樁沉冤得以昭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