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祕你看不見的玄機

【西遊漫注】(2)隱藏的境界

作者:挪威龍王

《西遊記》說修煉的故事。清彩繪西遊記插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27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9年01月11日訊】

(2)隱藏的境界

 

自始至終《西遊記》行文中,詩句、對仗句俯拾皆是。「丹崖怪石,削壁奇峰。」「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翠蘚堆藍,白雲浮玉。」一部神怪小說,一部修煉故事,怎麼會這麼多對仗句呢?詩詞對仗我不大懂,我只知道一個歷史的大趨勢。

那就是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清對聯,越是陰陽失衡的時候,越是需要調和陰陽。所有文體的流行,都是跟這個陰陽逐漸失衡的大趨勢吻合的。到得清末,已經陰陽分崩離析、文失其剛、武失其傳,盛行對聯、以調和之。明代盛行修道,多不入門徑,閱讀陰陽平衡的對仗詩句,自然也有調和陰陽的功效。宋詞的節奏、合乎人體韻律、合乎天地的氣息;唐詩圓潤無方、渾然如丹、天然就是修煉人的境界;而古老的《詩經》,看似質樸、其實更不一般,每一首都天然合乎易經的卦象。

每一種文體,自有他應在的境界,不在那個境界的人,就算模仿了文體,仍然是空有其表,跟這種文體真正所在的境界對不上號,那麼看上去自然就空蕩蕩的。現在人再聰明絕頂,也寫不出來《詩經》那樣的境界,也寫不出來宋詞、唐詩的境界,也寫不出來明小說的境界。不在那個境界,自然寫不到那個境界。中國古代文化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此,有境界。這個境界就是這個物質結構所促成——分層。那深邃的又似乎是觸手可及的悠然韻味,你看得到、體味得到,就是捕捉不到。

所以我覺得,《西遊記》作者被後人給低估了,他的《西遊記》、裡面的陰陽對仗、詩詞境界,可以使讀者們,在閱讀的時候,不知不覺地,調和氣息、和合陰陽。那麼多人喜歡他,津津樂道數百年,在我看來,並不只是小說內容的生動有趣,他有著這種隱形的調和劑。如果翻譯成外文,我相信,這些隱形的因素會被失去大半。

且看看花果山都有什麼珍禽異獸:彩鳳,麒麟,錦雞,龍,壽鹿,仙狐,玄鶴。其中的鳳、麒麟、龍,屬於超級祥瑞的動物,據說由於近代消失,現代人無法採信。其它幾種錦雞、鹿、狐、鶴,則為中國常見的比較代表祥瑞的動物。就是麼,花果山是祥瑞之地,自然都是祥瑞的物種。這幾種動物,屬於水陸空都有了。哎,說到祥瑞動物、說到水陸空,您不覺得少了點什麼嗎?對了,是龜。花果山這麼集天地精華於一身的好地方,沒有古人喜歡的龜。是有點不應該啊。可是作者會遺忘嗎?為什麼就沒有龜?

話題還是回到我們的主角身上吧,看一看石猴的出世。那塊有著九宮八卦的九竅八孔的大仙石「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按照現在審視神話故事的角度來看:石猴的出世是非常富於瑰麗想象的、同時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當真了的話更是荒謬的。但是如果這個世界的結構,真的如神話故事所描述的那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可是,如果世界的結構,真的是古人所說的分層構造的,那古往今來一切學說理論,全部可以獲得一個圓滿的解釋,全部可以溶為一體,就這麼奇妙、就這麼不可思議。

且說這仙石與石猴。雖說石猴出世得很晚,但是這個仙石的來歷,那可是古老了去了,它居然是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就存在的,一直是存在的,不管經歷過多少劫,多少次毀滅與重建,這個仙石,居然是跟這個宇宙,這個盤古開創的宇宙,是同齡的。

這塊仙石,既古老,又靈異,符合九宮八卦,集合十洲祖脈,產一仙卵,化育出來一個五官具備、四肢皆全的,似乎應該是一個人啊!天地之間,人為大。但是沒有,它孕育出來的竟然是一隻猴子。還有更不可思議的,這石猴剛剛出生「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學爬學走不算稀奇,所有的動物昆蟲出生後就自然地開始爬動、行走了。但是稀奇的是這隻應該什麼都還不懂的猴子,馬上就不學自通地「拜了四方」!懂得禮儀,這可是連沒有經過教化的人類都不懂的事情。這個猴子天生就會禮儀,比受過教育的人還懂文明。拜四方,屬於是拜見四方諸神,四方諸神屬於地上神,相當於西方希臘神話中的自然神。這個猴子,如果真的沒人教它就會禮拜神靈,一個最大的可能是,它一出生就能看見這些地上的神靈。如果這些神靈是屬於人類看不見的,那麼他們應該都不在人類所在的這個空間。如果猴子看得見,那又反過來說明,猴子不在人類這個層面。

對了,剛才提到花果山有龍鳳麒麟,後來這隻猴子大鬧東海龍宮,東海龍王給折騰得那麼狼狽,卻不見花果山這兒的龍跟敖廣有任何通訊、沒有來往,似乎花果山的龍完全不關心四海的龍,四海的龍也完全無視花果山這兒的龍的存在。一種可能的可能是,這些龍跟海龍不是一個體系的。龍怎麼還分體系了?當然了,佛教故事中有龍眾,道教故事中有龍,雖然大家都是龍,各自屬於不同的體系,彼此沒啥關係。並且龍還分天龍、土龍、水龍。

《西遊記》中,有著很多隱形的伏筆,不仔細斟酌,這些伏筆就是透明人,總讓人視而不見。

比如這個花果山,還有很多奇異的草木:青松、翠柏、仙桃、修竹、藤蘿、堤草,你注意了沒有,有喬木、有灌木,花果山有寒暑但沒有人間的季節。「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有道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可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這句話本來是指由於深山裡面沒有曆法,二十四節氣中小寒、大寒已經過去了,還不知新春即將來臨。但是花果山是在海里邊的山啊,並不是深山裡面。「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並且,「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山上和毗鄰的海洋、大陸,似乎氣候差異挺大。

話說石猴剛一出世,因為目光過於銳利,放射出來金光直達天上遙遠的星宿,於是就讓玉皇大帝給知道了。剛一出生的石猴,真氣百分百,目光炯炯有神是真氣充沛。千里眼、順風耳向玉皇大帝稟報了石猴的來歷,說了一番話,又是內含重重玄機。這倆神仙如是說:「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

你看出味道來了嗎?千里眼順風耳二神,不但看到了石猴的空間地理位置,還看到了他的出生的過程。看到出生過程有什麼稀奇?稀奇在於人家看到的是已經發生的過去!不僅看到了過去,還預見了石猴的未來!未來是什麼,是看到了石猴如炬的目光神奇將很快消失,「金光將潛息矣。」

其次,還有一個。就是石猴眼中的金光,為什麼會消失,是因為石猴開始吃它所在空間的物質食物「服餌水食」。石猴原本是個高於花果山這個遠遠高於人類的空間的,它來到這些個低層的空間,因為開始浸染這個空間的物質,原來的異能就很快被掩埋起來了。被什麼掩埋呢?被這低層空間的物質。(待續)@#

(本文由作者授權大紀元獨家連載,轉載需經大紀元授權)

點閱【西遊漫注】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朱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從小西天到大西天,需要穿過一條夾石衚衕。這衚衕名叫稀柿衕(音痛),在「七絕」山下,光山徑就有八百里。山上都是柿子樹,每年熟爛的柿子落到衚衕裡,爛果發酵發霉以後,這條路就成了極臭、極髒的污穢之路。
  • 破除色魔後,唐僧上馬直奔大路,向西前行,奔上了修行的大道。這一章回的結尾,小說作者吳承恩以詩句頌讚:「割斷塵緣離色相,推干金海悟禪心。」
  • 唐僧師徒熄滅了燥火,顯現出清涼的本性,不僅提升了境界,闖過了難關,還加快了取經進程。你看他們趕路,猶如乘鸞跨鶴一般,不一日就走了八百里,而且還不覺得疲累,反而逍遙自在的向西走去,來到了祭賽國的地界。
  • 深度揭秘你看不見的玄機
  • 老話講「妖不勝德」,在《西遊記》中,作者對一些小妖出場的描述也很真實生動且耐人思量。
  • 不一時,將出酒肴,無非魚肉之類。二人對酌。朱恩問道:「大哥有幾位令郎?」施復答道:「只有一個,剛才二歲,不知賢弟有幾個?」朱恩道:「止有一個女兒,也才二歲。」便教渾家抱出來,與施復觀看。朱恩又道:「大哥,我與你兄弟之間,再結個兒女親家何如?」施復道:「如此最好,但恐家寒攀陪不起。」朱恩道:「大哥何出此言!」兩下聯了姻事,愈加親熱。杯來盞去,直飲至更餘方止。
  • 這首詩引著兩個古人陰騭的故事。第一句說:「還帶曾消縱理紋。」乃唐朝晉公裴度之事。那裴度未遇時,一貧如洗,功名蹭蹬,就一風鑒,以決行藏。那相士說:「足下功名事,且不必問。更有句話,如不見怪,方敢直言。」裴度道:「小生因在迷途,故求指示,豈敢見怪!」相士道:「足下螣蛇縱理紋入口,數年之間,必致餓死溝渠。」連相錢俱不肯受。裴度是個知命君子,也不在其意。
  • 話休煩絮。一日張孝基有事來到陳留郡中,借個寓所住下。偶同家人到各處游玩。末後來至市上,只見個有病乞丐,坐在一人家檐下。那人家驅逐他起身。張孝基心中不忍,教家人朱信舍與他幾個錢鈔。那朱信原是過家老僕,極會鑒貌辨色,隨機應變,是個伶俐人兒。當下取錢遞與這乞丐,把眼觀看,吃了一驚,急忙趕來,對張孝基說道:「官人向來尋訪小官人下落。適來丐者,面貌好生廝像。」張孝基便定了腳,分付道:「你再去細看。若果是他,必然認得你。且莫說我是你家女婿,太公產業都歸於我。只說家已破散,我乃是你新主人,看他如何對答,然後你便引他來相見,我自有處。」
  • 說這漢末時,許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過名善,真個田連阡陌、牛馬成群,莊房屋舍,幾十餘處,童僕廝養,不計其數。他雖然是個富翁,一生省儉做家,從沒有穿一件新鮮衣服、吃一味可口東西;也不曉得花朝月夕,同個朋友到勝景處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時八節,備個筵席,會一會親族,請一請鄉黨。終日縮在家中,皺著兩個眉頭,吃這碗枯茶淡飯。一把匙鑰,緊緊掛在身邊,絲毫東西,都要親手出放。房中桌上,更無別物,單單一個算盤、幾本賬簿。身子恰像生鐵鑄就、熟銅打成,長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積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費。正是:世無百歲人,枉作千年調。
  • 這八句詩,奉勸世人公道存心,天理用事,莫要貪圖利己,謀害他人。常言道:「使心用心,反害其身。」你不存天理,皇天自然不佑。昔有一人,姓韋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隨著大親,在紹興府開個傾銀鋪兒。那老兒做人公道,利心頗輕,為此主顧甚多,生意盡好。不幾年,攢上好些家私。韋德年長,娶了鄰近單裁縫的女兒為媳。那單氏到有八九分顏色,本地大戶,情願出百十貫錢討他做偏房,單裁縫不肯,因見韋家父子本分,手頭活動,況又鄰居,一夫一婦,遂就了這頭親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