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內臟脂肪」和心肌梗塞有關 超過這個腹圍要當心

文/稻島司(醫學博士、循環系統器官專科醫師)

腸的周圍累積許多脂肪,即內臟脂肪,內臟脂肪囤積會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

腸的周圍累積許多脂肪,即內臟脂肪,內臟脂肪囤積會增加心血管病的風險。(大紀元製圖)

人氣: 72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編者按:人體內有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先不管哪個更難看,內臟脂肪的囤積卻是十分危險的。內臟脂肪超標,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病的機率,甚至提升心肌梗塞風險。怎樣知道自己的內臟脂肪是否在安全範圍內?

應該不少人認為肥胖的男性一定有囤積很多脂肪的啤酒肚,而肥胖女性的手臂跟腿一定囤積很多脂肪、很粗壯。

啤酒肚通常是因為腸的周圍累積許多脂肪,這種脂肪稱為「內臟脂肪」。另一方面,多累積在手腳,可以用手指捏出一塊脂肪的稱「皮下脂肪」。

腸的周圍累積許多脂肪,這種脂肪稱為「內臟脂肪」。可以用手指捏出一塊脂肪的稱「皮下脂肪」
腸的周圍累積許多脂肪,這種脂肪稱為「內臟脂肪」。可以用手指捏出一塊脂肪的稱「皮下脂肪」。(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從外表來看,內臟脂肪造成的肥胖又稱作「蘋果型肥胖」,皮下脂肪造成的肥胖則稱「洋梨型肥胖」。

由於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大多同時存在,無法太明確的將兩種肥胖各自分類。但是中年以上的男性,較多是累積內臟脂肪。

先不論內臟脂肪和皮下脂肪哪個造成的外表比較難看,醫界認為內臟脂肪是非常危險的存在。因為累積內臟脂肪會使罹患血管疾病的機率變高。

醫界會如此認為,是因為內臟脂肪不單是囤積能量使人肥胖,還會逐步釋出侵蝕身體的物質。這個物質總稱為「脂肪細胞激素(Adipo-cytokine)」。「Adipo」為脂肪,「Cytokine」指細胞間聯繫時使用的生物活性物質。體內的脂肪組織活躍的製造這個脂肪細胞激素,可說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脂肪細胞激素又分成很多種,根據其作用可簡單分好壞。

壞脂肪細胞激素包含漿胞素原活化劑之抑制劑-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腫瘤壞死因子-α、阻抗素、血管收縮素原、IL-1β(Interleukin-1β)等。漿胞素原活化劑之抑制劑-1會使血液凝固,讓身體容易出現血栓(血塊);腫瘤壞死因子-α跟阻抗素會妨礙吸收葡萄糖時必須的胰島素作用;血管收縮素原主要使末梢血管收縮,以提升血壓;IL-1β則和發炎反應相當有關。

若肥胖細胞大量分泌這些物質,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腦梗塞、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就高。

發炎物質是造成心肌梗塞的病因

這些壞細胞激素會進一步引發全身發炎。現在醫界更認為,引起心肌梗塞的主要病因,是壞細胞激素刺激心臟血管壁發炎而造成的。

最近藥廠正致力於開發抑制發炎物質,以預防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在2017年發表的CANTOS(The Canakinumab Antiinflammatory Thrombosis Outcomes Study)臨床實驗中,證實了針對IL-1β研發出的抗體「易來力」,可有效預防病患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這個新藥的確能成為新的預防及治療戰力。至今用來預防心肌梗塞復發的療法,除了使用阿斯匹林等所謂的順血藥之外,幾乎都是以改善高風險併發症狀,如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為主。未來像易來力般,直接針對致病物質施以治療的藥劑應該會陸續登場。

膝蓋疼痛也是壞脂肪細胞激素引起

現代人常為膝蓋疼痛所苦,幾乎都認為膝痛是因為體重的負擔所造成。實際上,到外科治療膝痛時,有時醫師也會直接建議病人減輕體重。

不過,現在醫界開始思考肥胖造成的膝痛,除了物理因素之外,還有可能和脂肪細胞等分泌出的壞脂肪細胞激素有關。

囤積在腹部的脂肪,在分泌脂肪細胞激素後,這些激素隨著血流抵達離腹部很遠的膝蓋,引起發炎症狀。因此,膝蓋會疼痛的人要減重的原因,不單是因為力學上能減輕負擔,也能改善脂肪細胞激素的分泌狀況。

另一方面,屬於好脂肪細胞激素的激素中,最有名的是脂聯素(adiponectin),它可防止動脈硬化。「Nectin」是指黏接、緊貼。若內臟脂肪在體內累積,就會減少脂聯素的分泌量,兩者的含量呈反比。因此當脂肪細胞縮小,脂聯素量就會增加,對人體帶來正面影響。飲食習慣和運動也可以增加脂聯素量。

此外,有研究報告指出,以改善飲食習慣來減重的時候,在減重幅度相同的情況下,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比低脂飲食分泌更多脂聯素。

囤積多少內臟脂肪才算危險?

一旦罹患高血壓,併發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就多了好幾倍。

內臟脂肪型肥胖者不只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疾病風險較高,還有可能同時罹患這三種疾病。只要同時罹患兩種以上,併發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在相乘效果下高出好幾倍。

因此,應該要在內臟脂肪型肥胖者罹患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之前,出現血糖值、血清脂質(高密度脂蛋白及中性脂肪),或血壓高於一定標準等較輕微前期症狀的時候警告他們,並早期預防血管疾病發生。

現在將這種因肥胖而使血糖等數值出現輕度異常的情況,統稱為「代謝症候群」,在罹患代謝疾病前已有各種預防對策。

其實嚴密來說,代謝症候群不單專指體型,是連血糖值、血脂和血壓都處於異常範圍的人。根據數據,四十歲至七十四歲的男性每兩人中有一人、女性每五人有一人,極有可能屬於代謝症候群患者。

究竟,囤積多少內臟脂肪才算危險呢?

目前醫界是以腹部電腦斷層檢查來檢測,當照出來的內臟脂肪面積超過100平方公分,就屬於危險範圍,不分年齡或性別。

相反的,目前已知皮下脂肪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性,與罹病風險相當低。

● 通過「腹圍」看內臟脂肪是否超標:

雖然內臟脂肪可透過腹部電腦斷層來檢測,可是進行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的過程卻非常麻煩,所以現在多使用好測量的腹圍,來當作最簡單、直接的判斷標準。當內臟脂肪面積超過100平方公分時,男性腹圍大約為85公分以上,女性為90公分以上。腹圍是以肚臍為中心測量,與腰圍不同。

<本文摘自《日本醫學博士親身實踐的飲食法》方智出版>

· 日醫師瘦腰法:1天2分鐘 一星期腰圍減小

· 水桶腰將軍肚?消內臟脂肪 中醫送二字妙方

· 生酮飲食 可能耗損你的肌肉和器官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