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什麼?一個紫金缽的故事

作者:宋寶藍
紫金缽是唐僧珍愛的聖物,一直陪伴他走到西天。唐僧師徒風餐露宿走了14年,終於走到了雷音寺,見到了如來。圖為清 利益金造蓮花缽 。(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在古時,一些修行有素的僧人,連君臨天下的帝王都欽佩不已。西遊故事中,唐僧奉太宗之命,前往西天求取真經。唐王親自贈賜紫金缽盂,教唐僧持此沿路化齋,所以紫金缽是唐僧珍愛的聖物,一直陪伴他走到天竺。唐僧師徒風餐露宿走了14年,終於走到了雷音寺,見到了如來。

如來命阿難迦葉引領唐僧師徒四人,到珍樓寶閣檢選經卷流傳東土。二尊者引領唐僧看遍諸多經名,緊接著就問他索要人事(見面禮)。唐僧是出家人不存錢、不存物,又是遠道而來,不知道還有「人事」這一說。阿難、迦葉就把無字經卷傳給他們。

阿難塑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閣上的燃燈古佛看到這一幕,為了不枉費唐僧跋涉一場,派出白雄奪下無字經,教他們再來取真經。白雄駕起一陣狂風,吹散了經卷,使唐僧師徒看到原來這些經書都是沒有字的。師徒四眾急急趕回靈山,再去換經書。

面對悟空的叫嚷,如來笑著為其解釋原因:「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因東土眾生愚迷不悟,所以傳白本,倒也不錯。說著,遂即吩咐阿難、迦葉去檢選有字真經。這次,二位尊者依然索要人事,唐僧就把唐王賜予的紫金缽送給了他們。這才為大唐取回了真經。

阿難與迦葉都達到羅漢果位,捨去了人的名利情才修上來的,怎麼反而索要禮金呢?再說,佛國世界金碧輝煌,不染纖塵,怎麼會出現世俗一般的場面?

看似唐突的場面,是否是佛祖設下的考題,使他們捨棄最後的執著的心念,才能達到真正的圓滿。

@*#

明 尤求《西園雅集圖》局部。(公有領域)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悟空哪一集沒有他出現,似乎這一集就沒有了生氣,顯得黯然失色。這大概是因為悟空有著其他人所沒有的特質。
  • 史載,張三丰本名張全一,字玄玄,號三丰。祖先為江西龍虎山人,張三丰祖父精通占星術,南宋末年,知天下王氣將從北起,於是,帶家人遷往遼陽懿州。張三丰生於元定宗丁未二年夏(公元1247年),四月初九日子時。據古籍所述,張三丰降誕之夕,張三丰母親林氏「夢斗母元君手招大鶴,止屋長嘯三聲。」(明陸西星《淮海雜記》)斗母元君為北斗眾星之母。張三丰出生時便有仙人昭示並護持,來歷非凡。
  • 小說中,通過對八戒和悟空的長篇描寫,勾勒出唐僧的執著。唐僧有疑心,還沒有見到妖怪,就開始草木皆兵。唐僧護短,袒護八戒,保護自己的執著,這一點悟空也看得很清楚。
  • 北宋時期,蔚州(河北蔚縣)城內有一座寺院,寺院的佛塔中供奉著一尊鐵塔神,據說十分靈驗。城裡的百姓都很尊敬祂。當(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將要(被金國女真人)滅亡時,有蔚州的居民看到鐵塔神在城外奔走忙碌著什麽,於是趕緊跑到寺裡去看,發現這個神像滿身都是汗。蔚州的老百姓雖然感到很訝異,但是都不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
  • 鴻篇巨著《西遊記》中,第一回就出場的樵夫只是閃了一個身影,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凡夫過客,還是洞見前緣的神者?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不解的懸念。重新品讀原著,方覺字裡行間含蘊的又一新意。
  • 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東方庭院,也無法想像,沒有芭蕉的古典文學。沒有那一簇簇葉面舒張,深碧漫展的芭蕉葉,開在白粉牆邊,湖石畔,生在三月的薰風裡,長夏的庭院中。古老的文學,沒有那一襲輕碧濃綠的芭蕉,千年來,那夜夜夜夜的雨,竟落向何處呢?那夜雨裡,那孤獨的,冤屈的,寂寞的,抑鬱的,在人世間受遍磨難的孤苦靈魂,又與誰共鳴?
  •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的故事是「圯橋進履」。這個故事啊,涉及到二個主角,我們逐一給大家介紹一下。
  • 唐朝時期,詩人賈島騎驢而行,忽然想到了一句詩,為了確定一個字,重複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引發了怎樣的趣聞?范仲淹寫了一篇記文,歌頌東漢先賢,友人為他改了哪個字?一字之師的故事,談談古人在文辭翰海中各留風采,各有千秋。
  • 自孟子道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千古名言,其剛正、博大的氣魄深受歷代文人仰慕。他們甚至化用這句話為名取字,時時激勵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還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學大家——張養浩。
  • 「噤李堂」,字面意思讓人噤聲,這是說仇家恩怨嗎?東漢時,有一人做了一件事,以為別人不知道。楊震當即以「四知」棒喝。您知道是哪「四知」嗎?載運麥子的舟船本行於水上,怎會成了家族的堂號「麥舟」?讓我們一一道來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