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發揚台灣戲偶文化──徐建彰

徐建彰示範操偶的動作。 (湘宜/大紀元)

人氣: 57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9年0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湘宜台灣雲林報導)全台第一家布袋戲偶觀光工廠─「偶的家」炎卿戲偶文創園區,位於雲林縣斗南鎮,以豐富的內容帶給遊客最大的滿足,舉凡戲偶生旦淨末丑角色的介紹、戲服製作到布袋戲演變的歷史過程、東西方戲偶種類,都有實物的呈現,可說是布袋戲偶的博物館。

「偶的家」戲偶雕刻展示。(徐建彰提供)

以傳承布袋戲文化為宗旨的園區,除了傳統戲偶外還不定期的舉辦研習,安排國外偶戲的切磋與交流,尤其適合親子同遊,更是關心台灣民俗文化的人來到斗南必訪之地。

國寶大師黃俊雄演活了雲州大儒俠中的史豔文,而雕刻出史豔文戲偶的卻是斗南戲偶師徐炎卿,在布袋戲鼎盛時期,全台許多的戲偶都是來自炎卿戲偶。早年,為了能在晚間更清楚的觀看野台布袋戲演出,他精心開發了螢光偶,讓台灣布袋戲走進最風光的時期。

隨著霹靂布袋戲的盛行,炎卿師傅又研發了手掌關節會動的戲偶,能做出拔弓、射箭、撐傘等技術的特技偶。不幸的是徐炎卿因積勞成疾,在52歲那年英年早逝。如今則是由徐炎卿的兩位公子分別以不同方式繼承家業,長子徐俊文接下炎卿起家的班底,供應全台許多傳統掌中劇團戲偶的需求;次子徐建彰則與母親、姊姊一起經營「偶的家」並擔任執行長一職。

徐建彰專注的雕刻戲偶。(徐建彰提供)

徐建彰說,從小他不喜歡讀書,很早就跟在父親身邊學習刻偶,還記得他第一次拿筆畫偶是國小二年級,拿刀雕刻是國中二年級,然後逐步學習相關技術;童年最大的喜悅就是幫忙夜市擺攤後拿到屬於自己的零用錢。雖然當時是一邊做一邊流淚,如今則很感謝有父親的嚴苛才有紮實的雕刻功夫。隨時代改變,他並不滿足傳統經營方式,經常有創新的點子和構想,所以投入觀光工廠就成了當然的發展。

年輕的他也曾叛逆的負氣離家,只為了逃離父親的管教,只為了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他擺過夜市,也經營過超商,就在外面兜了一大圈回來發現,他最最在行的還是戲偶,於是認命的接下這個家族企業。不忍心母親及姊姊的堅持和辛苦,家人的期待成了他的使命,他開始發揮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只希望更有系統地將技術概念交到新人身上,同時認真培養第三代的接班人。

「偶的家」展示的珍藏板大型戲偶,是收藏家的藝術珍品。(徐建彰提供)

謙虛的他認為布袋戲文化的層次一直在往上爬,他則在不斷的學習和研究,客戶提出的要求讓自己有機會不斷研發、不斷進步,他意識到必須以更新的技術突破傳統,開發新作品,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一家人曾經走過辛酸的歲月,在投入心血大量生產新開發的600尊戲偶,在斷了原本生產線後,全部資金也投注了,卻沒有預期的訂單,最後只好查電話簿針對劇團挨家挨戶的拜訪,甚至從台北到屏東,跑遍百貨公司、錄影帶業做直接行銷。他們的努力終於被社會看見了,曾經拿到超商大筆訂單,創了戲偶在超商成功的販賣紀錄。

公司目前有九個人力,他要求每個人都要多方面的學習,多年來磨練出的經營概念,靈活的行銷方式和流程管理,讓他在生產線的控管上能有效率的駕馭訂單的消化量。

珍藏版大型戲偶,無論造型服飾都非常考究,成了收藏者的藝術品。(徐建彰提供)

一路走來他認為最大的瓶頸就是整個環境的改變,這種演變絕不是個人力量能扭轉的,首先是外來市場的衝擊,中國大陸及越南不斷以低價戲偶向本土進攻,幾乎讓人無力招架。第二則是原創跟二創的競爭,花了一兩年才研發出來的新商品,不到兩個月就出現大陸製作同樣的商品在全家上市,對他們造成嚴重打擊。

他知道市場的變化與殘酷,台灣要成為先驅者,更要快速的轉向應變,擴大視野、積極行動才能有生機。除了原有掌中劇團的市場,徐建彰發現還有更大的潛力,則是廣大民眾參與文化的深度體驗,這也是「偶的家」目前走的路線,唯有在傳統產業不斷曝光情形下,同時彰顯文化的核心價值,提升產業的新的價值才是下一步要走的方向。

小朋友在「偶的家」,體驗戲偶製作DIY。(徐建彰提供)
偶的家除了傳統戲偶外還有泰國提線偶。(徐建彰提供)

他知道除了影音製作、劇情製作、聲音製作外,還要掌握的是布袋戲原創與著作權,而且這是一個銳利的問題面,傳統文化要維持下去需視整個產業鏈大家共存,並且要大量生產才有生路,我們希望能跳脫戲偶只是道具的框框,讓這項民俗文化變得更多元、更年輕化。

早年不想讀書不想傳承父親的事業,如今繞了一圈回來,開始想認真讀書也在戲偶上思考突破與創新。到國外學習觀摩回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也真正投入戲偶的深度內涵,有機會再進修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知識,他選讀了漢學,希望將布袋戲成為一門學術,要讓台灣的戲偶與劇團文化能夠有更大提升空間。

「偶的家」展示生、旦、淨、末、丑、雜各個角色的服飾及頭飾配件。(徐建彰提供)

徐建彰試圖改變思維,將表演藝術升等到表演工藝,多次出國考察觀摩;他看見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高水平的收藏家,將不同文化資產當作寶貝、傳家寶。他認為改變經營模式不光是為了眼前利益、品牌而已,如何傳承文化才是大家要努力的目標。

徐建彰認為台灣布袋戲文化是需要目前全台近兩千個劇團及2‚300萬人的鞏固、擁護,才能看見布袋戲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他深信每位收藏家都希望擁有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這是機器電腦永遠也刻不出來的,因為手工的東西是有溫度的,因此才值得擁有與收藏。希望布袋戲文化不只是台灣的地方文化,更能在國際發光發亮!

──本文摘錄自「斗南人文協會縣政府社造計畫資源調查」◇

責任編輯:韻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