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道的一點感悟

作者:雨蓮
font print 人氣: 683
【字號】    
   標籤: tags: , ,

我以前只知道孝道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但隱隱的感覺離現實有些遙遠,特別是小時候讀的二十四孝裡的一些故事,都被摻入了黨文化故意抹黑和曲解的成分。現在整個中國幾乎很少人知道孝為何物了。很多人都在按照黨媒和五毛們的調子,把孝道罵成是「糟粕」、是中國人「奴性的根源」。

雖然我對黨文化這種極端反傳統的做法非常反感,但在多年的潛移默化灌輸中還是受到了影響,心底形成了一個隔膜,總覺得那些孝行故事是古代的產物,對現在已不適用。

所以,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我的孝行一直是自己不能滿意的弱項,但同時又陷於隨波逐流,無可奈何的境地,有心提高,卻無從下手。

今天我有幸聽了明慧廣播播出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孝篇》,突然有所感悟,打破了心底的那層黨文化的隔膜,並且發現這些故事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孝篇》(下):閔損蘆衣

在閔子騫繼母的惡行曝光後,如果把繼母趕走,無論孩子、父親、包括繼母本身都將遭受生活上的困難、他人的非議,是一個沒有贏家的結局。唯一趕走繼母的理由是她做了錯事,而且是大錯事,應得這樣的懲罰。

如果閔子騫作為整個事件唯一的受害者,原諒了繼母,讓她能有機會將功補過。這樣是對所有人都好,是最圓滿的結局。這裡唯一的障礙就是受了那麼大的委屈,閔子騫能否真心原諒?這在普通人是絕不可能的。但是他做到了。

在家庭裡,是矛盾最容易爆發和聚集的地方。原諒一個家庭成員的過錯,是相當難的。

但是,孝這個概念的出現,給人鋪就了一條路。因為父母養育了我們,對我們有恩在先,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有嚴厲苛刻的地方,也是可以平衡和原諒的。而且,父母的出發點通常都是為了子女好(像閔子騫這種是特例),態度簡單粗暴一點,只是教育方法問題,而不是本質的仇視與故意陷害的問題。所以在這種前提下,用「孝道」去抑制孩子們一時的衝動,避免做出不理智的事,對維護整個家庭的融洽,塑造孩子的品行,培養更加健全的人格,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再比如,還有一個曾參養志的故事,提到曾參細心觀察父母的飲食習慣、以及喜愛的一切事物,並牢記在心,謹言慎行,時時滿足父母的需要,不使父母不快。

這個例子,從現實的角度來衡量,依然非常有價值。一個孩子在未成年時,沒有接觸社會,家庭內的人際關係,就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這是為他將來走進社會打基礎的實習期。觀察別人的喜好、習慣,並投其所好,這不是鑽營,而是提高效率,節約資源。

比如,父母喜歡吃魚,不喜歡羊肉。如果不知道,買了羊肉認為是孝敬老人,不但浪費時間金錢,還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而如果把有限的資源放在長輩喜歡的東西上,當然效果是最好的。

現在很多人都在過節時愁送禮,因為大家已經沒有了細心觀察的習慣,到要送禮時,根本不知道父母長輩真正需要什麼。

在社會上、在工作中,及時滿足他人的需求,自然會拉近感情距離,那麼合作就會更容易,溝通就會更順暢。但因為社會有功利的因素牽扯其中,談起來就比較複雜。而在家庭中沒有利益的因素牽扯其中,就是一個「孝行」、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從理念上就容易理順。

所以,一個人如果能運用孝道孝行,把家裡的各種矛盾解決,那他在社會上,在工作中,也一定是一個不錯的領導者和管理者。

正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規律,家是一個人走向社會的基礎,家裡搞得一團糟,他社會上的工作也很難出色。

同時反過來,要想把家管好,自己的品行一定得到位,而孝道就是品行中一個重要的指標。

所以提倡孝道、培養孝行不但對於提升個人的道德、涵養、為人處世技巧有好處,而且對於家庭、社會乃至國家的良性發展都有巨大的好處。

以前當我回顧幾千年來中華燦爛的文明、輝煌的歷史,幾乎從未想到,那些輝煌的基礎,正是我們祖先所奉行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原則,如「仁、義、禮、智、信」、忠誠、孝道、友愛等等。

而現時,應只有先找回、修正那些被曲解、被遺忘的道德原則,才能從根本上恢復中華民族昔日的榮光。@*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帝舜歸天後,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繼天子之位,國號夏。
  • 有名的方士袁忠徹,是大明相士袁珙的兒子。得益於袁父的傳授,袁忠徹也善於占卜觀相。燕王朱棣坐鎮北平,一次宴請文武大臣,命袁忠徹為這些大臣相面。他看過宋忠、張昺、謝貴的相貌後,對燕王說,這幾位日後都會被依法處死。後來果然應驗。
  • 卓敬少年時期,他於下雨天在山裡迷了路,遇到一名老翁不僅預見了他的命運,贈送僧帽,希望日後他能解脫,還讓牛兒帶他回家。只是遺憾,卓敬拒絕了僧帽。他才華橫溢,但是「不得善終」的命運終是未能擺脫。
  • 打開中國歷史畫卷,不難發現,那些留下千古英名的帝王不僅有運籌帷幄的能力、如金剛鑄造的超常意志,而且均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和助力,在危難時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並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這其中就有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希冀天下共享太平盛世的明成祖朱棣,以及締造「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
  • 王蒙《摹王維〈輞川圖〉》
    史書稱王維「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晚年的王維,素食素衣,退朝下班之後,便獨自靜室焚香,摒棄雜念,冥想誦經。只要不亂於心,官場名利不影響他的修道。在朝不保夕的仕途上,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晚清《緙絲賀壽圖》,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傳神」是中國人物藝術作品的核心,也就是說,藝術家在創作中並不注重準確的體態描繪,而是力求把握人物的精神和氣韻。正如美學大師宗白華先生評價,「虛空中傳出動盪,神明裡透出幽深,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是中國藝術的一切造境。」
  • 我想對二十年前的我說,謝謝你當初沒有放棄,堅持下來,我才能提筆書寫今天的歲月靜好。當初你的性格決定了命運,現在我明白,認知同樣決定命運。
  • 感恩創造奇跡,昏睡四年的植物人成為鏡頭前耀眼的明星。從癱瘓到舞林高手,她是如何做到的?
  • 今天陽光明媚,太棒了,我又重生了。沒住過院,不知道健康的重要;能從病床上甦醒過來,才能感悟生命的可貴。感謝老天,感恩澳洲。
  • 世事錯綜複雜,黑白模糊,難辨真偽。用良知瞄準,射出的就是一顆善良的子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