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典識慧

【成語感悟】「臨時抱佛腳」真的管用嗎?

積惡有餘殃,報應來時,就一定沒救了嗎?
文/宗家秀
供養天女
當一個人對神佛有了堅定的信念,自己的願望就可能改變未來,這就是心誠則靈吧。圖為遼代寺觀壁畫供養天女(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2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平時不燒香,危急時求神拜佛能管用嗎?

明代張誼的《宦遊紀聞·抱佛免罪》裡記載了一個「臨時抱佛腳」故事,過去我也認為這都屬無稽之談,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怎麼能管用?但現在看來,佛法的無邊確實遠超現代人的想像。

故事非常短,我們可以設身處地遐想一番。

古時候,在雲南南部有一個外族建立的小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信仰釋迦牟尼佛,民風淳樸,犯罪率很低。

有一次,一個按罪應當誅殺的犯罪之人越獄逃跑了。官府發現後,派差役四處追捕。逃犯走投無路,情急之下,倉皇撞進了一座寺廟,廟裡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驚慌的他一抬頭,心忽而安定了下來。原來頭頂上巍峨高大的佛像,表情肅穆,目光柔和,似乎正俯視著他呢。

逃犯突然有了悔恨之意,抱著佛像的腳,他號啕大哭,痛悔自己的罪錯,不斷磕頭:「佛祖慈悲!我已知罪,從今往後,再不敢為非作歹!我請求剃度為僧!」

供養天女
一心向佛向善的純正心念,至誠到足以震動十方世界,那麼天地人神都會幫他。圖為遼代寺觀壁畫供養天女,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底層內槽門楣東格外側。(公有領域)

當差役追殺到廟裡的時候,逃犯沒有一點驚慌,只是靜心懺悔,頭都磕破了,鮮血順頭流下來。在巨大佛像下,差役看著逃犯,被他的虔誠打動,就派人去稟告官府,請求寬恕逃犯。官府又稟告了國王。篤信佛祖的國王,最後赦免了逃犯的死罪,讓他剃髮當了和尚。

當一個人對神佛有了堅定的信念,自己的願望就可能改變未來,這就是心誠則靈吧。

按照量子力學,人的意識是一種能量,當一個人安靜下來,就有可能吸收到外界的高能量,從而讓自己也向高量級的狀態躍遷。自身能量高了,磁場就強,就能向身外散發能量,使周圍的人心平氣和,自己也能獲得更多幫助,從而改善自己的惡劣處境,所謂「相隨心生,念轉運轉」。

元代寺觀壁畫七佛圖中的供養菩薩
當一個人安靜下來,就有可能吸收到外界的高能量,從而讓自己也向高量級的狀態躍遷。圖為元代寺觀壁畫七佛圖中的供養菩薩。(公有領域)

「抱佛腳」是一些佛教徒表示最高禮敬的方式,「臨時抱佛腳」的本義,講的是佛陀慈悲無量,人的佛性一出,無邊佛法就能幫他化解苦厄。

但虔誠並不只是「抱佛腳」這種最高禮敬姿勢的虔誠,也不是磕多少頭的虔誠,而是一心向佛向善的純正心念,至誠到足以震動十方世界,那麼天地人神都會幫他。否則即使天天燒香,也不一定得到神佛的護佑吧。

參考書目:

清 翟灝《通俗編》卷二十釋道
明 張誼《宦遊紀聞·抱佛免罪》@*

點閱【撫典識慧】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蘇明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事有更替變化,舊的去、新的來,最終都會成為歷史。社會興衰、人事離合都在不斷變化中,表達懷古傷今的滄桑感。語出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 傳統私塾教育不僅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生家校關係、教育的社會效益等方面達到了當今中國社會教育所無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傳統私塾教育在傳承中華正統文化方面功不可沒。今天的國學得以仍在社會上流傳,沒有私塾教育是很難想像的。
  • 清佚名(傳元錢選)《洗象圖》
    「香象渡河」一語源出於佛教經典,比喻僧人證道深刻。今天的漢語成語中,有五百多條都是來源於佛家理論、修行實踐故事,比如「大千世界」、「生老病死」、「芸芸眾生」、「借花獻佛」等等,隨手拈來。
  • 今人對「借花獻佛」的理解是,拿別人的東西來做順水人情,饋贈並不發自本心,這個成語的現代解釋與它的內涵恰恰相反。「借花獻佛」是佛教詞彙,講了釋迦牟尼佛在修成正果前與妻子夙世姻緣的一個緣起。
  • 王蒙《摹王維〈輞川圖〉》
    史書稱王維「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晚年的王維,素食素衣,退朝下班之後,便獨自靜室焚香,摒棄雜念,冥想誦經。只要不亂於心,官場名利不影響他的修道。在朝不保夕的仕途上,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明仇英《二十孝圖冊》中的《董永賣身葬父》
    仙女為什麼會看上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下凡的仙女還能回到天上嗎?……董永賣身葬父,孝而有德;仙女秉神旨下凡,助董永還債……留下人神共處的千古佳話。
  • 唇亡齒寒這個成語故事來自西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時代,講了兩個關係密切,互相依存的國家,如何雙雙走向滅亡的故事,它們滅亡的關鍵就在於一個人性的弱點被敵人攻入了。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說「病在膏肓」是指一個人已經無藥可救了。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膏肓是在人體的什麼地方?為什麼「病入膏肓」就無藥可救?這成語是出自哪本古籍?
  • 《聽故事的天使》,每天都有好故事。每位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的天使,在價值觀不斷變化的時代裡,《聽故事的天使》節目製作群願意為您的孩子撐起一片純淨的天空。
  • 老虎,百獸之君。在中國的歷史舞台上,先民以老虎表達不同的心聲,演繹為固定成語,其中既有先人對生命的慈愛與認知,先賢的威武和勇猛,也有處理兵事的機警。虎君演繹的正反兩派,在歷史上深入民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