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第一到消失 新竹玻璃亟待關注

人氣 2365

【大紀元2019年10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台灣新竹報導)新竹玻璃於1960-80年間大放異彩,大約興盛了20多年,當年由於勞工成本低、產品品質穩定,加上來自日本的加工技術,全世界玻璃製品約有4成來自台灣,玻璃工藝外銷歐美曾風光一時,如今卻被稱為「夕陽產業」,仟庚企業經理洪瑜鶴說,翻開一頁新竹玻璃史,讓人不勝唏噓。

洪瑜鶴說,眾所周知,除了米粉、貢丸之外,玻璃也是新竹三大特產之一,某種產業的發生、存在與發展,必然與當地的天然環境資源有關,新竹得天獨厚同時擁有製造玻璃必需的兩種原料,即矽砂和天然氣,因此玻璃產業在新竹生根迅速發展,產量獨步全台,台灣有9成的玻璃製品都產自新竹。

張炳鈞(中、穿白色上衣、雙手比讚者)在眾人期盼下,承接「新竹竹塹玻璃協會」理事長重任,將帶領團隊找回新竹的驕傲,讓玻璃工藝再創輝煌。(賴月貴/大紀元)

其後由於勞基法的實施,台灣人力成本提高,隨著人力技術的移轉、工廠西進大陸,玻璃傳統產業逐漸沒落,1994-99年間新竹市政府見到危機,成立玻璃協會、玻璃工藝博物館及舉辦兩年一次的國際玻璃藝術節等,希望幫助玻璃產業從純工業轉型到文創藝術,然而結果並不如預期。

洪瑜鶴說看著母親和父執輩在玻璃工廠的身影,感觸良深!玻璃師傅們在40多年前還是20多歲的小夥子,就跟著老師傅學藝,2至3年才能出師,高溫環境與久坐的工作條件非常辛苦,如今平均年齡都已超過60歲,有的退休、也有的轉行,目前真正在做的只剩下30多人,老一輩凋零、年輕一代不願承接,再不想想辦法恐怕後繼無人,5年後玻璃工藝將在新竹消失。

清華大學推動USR計畫助產業,在竹北新瓦屋為藝術家舉辦特展,右2為藝術家許鈞淵,左為USR計畫團隊成員蕭蕓嬿。(賴月貴/大紀元)

洪瑜鶴憂心的說,台灣玻璃當年是世界第一名,以後只剩下日本製、印度製或大陸製,而沒有台灣製,將是多麼的令人惋惜!母親周彩怡創辦仟庚企業,也是有感於此,想要幫新竹玻璃走出一條路來,他本身是學行銷管理的,希望能運用所學幫助長輩們再度發光發亮,也讓年輕人願意投入,為產業注入活水,不致於因溫飽問題而卻步。

老師傅簡陋的工作室,生活在高溫一千多度的環境中,那種辛苦讓人心疼,他們是需要被關懷與看見的一群。(賴月貴/大紀元)

洪瑜鶴看到新竹玻璃工藝存在的兩個問題,即創新能量不足與欠缺行銷通路,老師傅的技術很好,連日本人都佩服,但普遍存在設計能力不足,需要補充美學素養與線條構圖等專業知識,未來將會與中華大學、清華大學的藝術設計相關科系合作,為老師傅添加正能量,用設計為產業注入活水。

至於行銷方面,仟庚將與專業合作,系統性的幫藝術家及其作品曝光,也計畫到海外參展,透過觀摩與交流開拓視野,提升藝術家的境界,不過,如何在傳統與現代派藝術之間取得平衡點,對他和老師傅們將是另一個重要的考驗。

位於「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2樓的展覽室,展售14位藝術家的作品。(賴月貴/大紀元)

另外,仟庚企業董事長周彩怡也在「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2樓,爭取到一間展覽室,展售14位藝術家的作品,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固定的展出場所,對店面租金昂貴負擔不起的藝術家而言,具有很大的意義,只是展覽室位於2樓後棟,指標告示又不明顯,很怕遊客不知道、擦肩而過,仟庚企業希望竹市文化局能體恤民情給予方便。

各人頭上一片天 不斷精進是關鍵

在新竹玻璃產業被大陸打趴,一片哀鴻遍野當中,也有例外的成功典範,他們靠的是不斷的學習精進,今年8月才接任「新竹竹塹玻璃協會」理事長的張炳鈞,與藝術家許鈞淵都是成功的例子。

文創首重研發與設計,張炳鈞從事藝術創作近40年,不斷的創新求變,喜歡嘗試應用各種媒材,包括玻璃、陶藝、銅雕、樹脂等,他也是台灣碩果僅存的工藝設計師,當今台灣會雕塑的工藝師僅他一人,不斷創新求變,接受具挑戰性的客製化服務,是他醉心工作的樂趣之一。

張炳鈞說,藝術家不能天馬行空、孤芳自賞,只做自己喜歡的,而是要做出別人喜歡的作品,讓它具有被珍愛收藏的價值;長年在國外為台灣的玻璃文創產業奔波,他看到台灣工藝師傅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有做法、沒有想法」,亦即不懂得創新,這也是他未來要帶領大家努力的方向。

另一位藝術家許鈞淵,自國中畢業即投入玻璃行業,跟著老師傅學習,累積約40年的經驗,他說大環境的改變很無奈,但也讓他體悟到,由傳統產業轉型文創藝術是生存的必要關鍵,他不斷的到大學進修學習藝術與美學理論,並加以實證創新,他說,不能只會一種技法,空心、實心、拉絲等技法要能融合運用,才能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獲得收藏家的青睞。

雖然來自海外的訂單接不完,不過,許鈞淵卻非常的謙虛,他說玻璃藝術的領域博大精深,他的程度只能算高中畢業,還有大學和研究所更深奧的內涵等著他去探索,藝術的領域學無止境。

文化藝術向下扎根,小朋友專注的學習。(清華大學USR計畫團隊提供)

清華大學推動USR計畫 助產業一臂之力

清華大學推動USR(大學實踐社會責任)計畫,關懷牛埔地區高溫產業-新竹玻璃,透過地方政府之協助,促進產業之再生,希望翻轉產業夕陽之命運,助他們一臂之力。

清華計畫團隊透過經濟部統計處與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取得廠家名錄及老師傅名單,展開聯繫與產業關懷,目前已完成18家產業訪談、15家產業盤點調查及2家企業健檢(電力檢測)。

在產業盤點調查分析結果出爐後,計畫團隊隨即舉辦產、官、學三方座談,共同討論產業發展困境及各單位所能提供之協助,包括新竹市政府產業發展處處長吳甲天及文化局副局長李欣耀等人,與30多位新竹在地玻璃產業代表出席,共商解決辦法。

計畫團隊也詳細訪談玻璃從業人員,瞭解現階段他們所遭遇的困境,聆聽老師傅經驗分享,並由老師傅親自示範並指導,在實際參與玻璃製作的過程中,體驗工藝傳承之艱辛,團隊並媒合推薦老師傅到校教學,國小、國中及高中各階段都安排玻璃工藝課程,讓學生認識在地產業,進而愛上玻璃文化藝術。

蕭蕓嬿是USR計畫團隊的成員之一,她表示,計畫團隊也結合清大藝術設計系,將設計理念帶給老師傅,將既有的技術加上創新理念,才能為產業注入活水開創商機,看到老師傅簡陋的工作室,生活在高溫一千多度的環境中,那種辛苦讓人心疼,他們是需要被關懷與看見的一群。

美麗的玻璃藝術品都是來自藝術家的心血結晶。(賴月貴/大紀元)
美麗的玻璃藝術品都是來自藝術家的心血結晶。(賴月貴/大紀元)
美麗的玻璃藝術品都是來自藝術家的心血結晶。(賴月貴/大紀元)
美麗的玻璃藝術品都是來自藝術家的心血結晶。(賴月貴/大紀元)
美麗的玻璃藝術品都是來自藝術家的心血結晶。(賴月貴/大紀元)
美麗的玻璃藝術品都是來自藝術家的心血結晶。(賴月貴/大紀元)

責任編輯:鄭樺

相關新聞
台玻璃纖維2018年產值157億 創歷史新高
台日玻璃藝術交流展 即日起盛大展出
竹塹玻璃協會交接 張炳鈞:找回驕傲再創輝煌
竹塹玻璃特展暨假日市集 新瓦屋亮麗登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