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德如玉 先秦君子具真正的貴族風範

文/劉曉

文雅的君子,就像經過仔細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樣。圖為周朝玉環。(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253
【字號】    
   標籤: tags: , ,

先秦時期,尤其是傳國近八百年的周朝,是一個君子輩出的時代,如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邵穆公、仲山甫、鄭武公、衛武公、曹劌、叔孫穆子、管仲、鮑叔牙、晉文公、晏子、狐偃、趙衰、趙宣子、範文子、魏絳、祁溪、叔向、趙襄子、子產、伍子胥、范蠡、師曠、老子、孔子、孟子……他們不僅具有內在的美德和智慧,而且舉止優雅得體。他們就是孔子所說的「文質彬彬」的君子。

「文質彬彬」的君子,不僅具有內在的美德和智慧,而且舉止優雅得體。圖為周武王立像。(公有領域)

按照《周禮》規定,當時的貴族8歲入小學,15歲入大學,在小學階段除了要學習識字外,還要學習灑掃進退規矩和禮、樂(音樂和舞蹈)、射(箭術)、御(駕車)、書(書法)、數(算法)這「六藝」。到了大學,則學習更高深的思想道理和將來從政的各種本事,科目如德行、政事、言語、文學等。

從小在如此教育下長大的貴族精英,長大後自然成為社會的表率、成為治國的良才,並可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周朝的君子非常講究風度,這可以從他們的服飾打扮和言談舉止看出來。

根據禮制,周朝的天子和貴族、士人、平民在衣著的形制、顏色、花樣上都有定製。《白虎通‧衣裳》中說:「天子狐白,諸侯狐黃,大夫蒼,士羔裘。」即天子穿白色狐裘,諸侯穿黃色狐裘,大夫穿青色狐裘,士子穿的是羊皮裘。天子、諸侯的裘,一般使用全裘而不加袖飾,下卿、大夫則以豹皮飾作袖端。古人所穿的裘衣,毛朝外穿,而在裘外另加罩衣(裼衣)。

除了服飾上存在等級差別外,佩飾上也是如此,如佩玉。《禮記‧玉藻》說:「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音同『齊』)組綬,士佩瓀(音同『軟』)玟而縕組綬。」組綬,指佩玉的絲帶。君子佩玉是為了時時提醒自己的品行要像玉一樣。

西周 龍紋玉珮。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暢遠聞,智之方也。不折不撓,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這就是古人所稱玉所蘊涵的五德。君子如玉,就是要兼備仁、義、智、勇、潔的德行。

《詩經‧衛風‧淇奧(yù)》中有這樣的詩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說,文雅的君子,就像經過仔細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樣。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君子之美德也是通過學習和人生中的磨礪與修為才可以達到的。

對於先秦君子而言,服飾打扮應該和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相符合,要表裡如一,由外在美能窺見其內在的修為。君子的修為除了可以從其穿著打扮得以窺見,最主要的是觀察其言談舉止。《國語‧周語下》說:「夫君子目以定禮,足以從之,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處義,足以步目。」意思是說君子一切都要依照禮而行,用眼來觀察,用腳來行動,從他的外表就可以知道其內心。

在言談舉止方面,《禮記‧玉藻》中規定,君子的住處總要對著門,睡覺要頭朝向東面。如果出現疾風、迅雷、暴雨,則預示著情況會發生變化,所以即便是在夜裡也要起來,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在上朝的頭一天晚上要齋戒,要住在中門外的寢室中,不與妻妾同寢,還要沐浴更衣。出門前,府中掌管文史的人會遞上象笏,上邊記載著要與天子對答的內容和擬討論的事情。君子在整理好儀容、繫好佩玉,並確定玉的聲音如常後才出門。出門後向自己的屬下作揖告辭,登車時要容光煥發。

君子走路的時候,身體要保持正直,腳步輕快。在廟宇中,要虔誠莊重,以示不敢輕慢神。在朝堂上,要莊嚴恭敬。君子要做到「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屍」,意思是君子要步履穩重,手不要亂動,觀察事物時要目不斜視,不要亂說話,不要有喧譁的聲音,要昂首挺胸,呼吸勻稱。站立時要得體,面色要莊重,坐下時要像受祭的神主一樣端正不動。

君子站立時要得體,面色要莊重,坐下時要像受祭的神主一樣端正不動。圖為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唐虞夏商周)‧周成王一》。(公有領域)

《禮記‧曲禮上》說:「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意思是君子要用恭敬、抑制、退讓的精神來顯示禮。無疑,守德如玉的君子一定是知禮明禮之人。

以大名鼎鼎的孔子為例。孔子在公共場合,無論與何人交往,都做到動靜適度,有禮有節。比如,他與同鄉人飲酒過後,總是讓年長者先離開,自己才走。平時乘車遇見送死者衣服的人和背著國家圖籍的人,都要微微俯下身子、手扶車前橫木,表示同情和敬意。席位不正,不就坐。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在一天內哭泣過,就不會再歌唱。看見穿孝服的人和盲人,即使是個小孩,也必定改變面容以示同情等等。

或許,在現代人看來,周朝的君子行為舉止過於呆板,但這樣的行為舉止卻是當時社會所提倡和讚許的,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必須做到的。他們的翩翩君子風度,影響了後世。與幾千年前的君子所言所行相比,今天的我們差的何止是十萬八千里?@*#◇

參考資料:

1. 《禮記》
2. 《詩經》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看過明代吳承恩小說《西遊記》或同名電視劇的人,對於天蓬元帥下凡的豬八戒的好吃懶做、滑稽可愛的特徵印象頗深,而他在高老莊作女婿,後被孫悟空降伏同保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更是被許多人津津樂道。有意思的是,唐朝傳奇小說集《玄怪錄》中有一篇《郭代公》,講述了唐代的大將軍、做過宰相還被封為代國公的郭元振解救民間少女,殺死豬妖烏將軍的故事,而《西遊記》裡豬八戒高老莊那段,無疑有著這個故事的影子。或許吳承恩是從這裡得到的靈感?
  • 很多人都知道三國時期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其核心講的是諸葛亮如何運用攻心為上、以德服人的策略,徹底使南人歸順。而在春秋時期,也有類似的在征伐中以威服國、以德服人的故事。
  • 台灣民主自由
    對於台灣人來說,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對台灣的貢獻很大。正是他,在成為集黨、政大權於一身的政治強人後,除了致力於發展台灣經濟,還成功推動了台灣的政治轉型,讓台灣走上了民主之路。
  • 中醫乃是神傳醫學,古代的中醫,尤其是那些在歷史上留下許多神奇故事的中醫,不僅可以透視人體、隔牆看物,而且還能開刀做手術,他們的神奇技能絕不是現代人現在通過讀醫科大學就能夠得到的,也不是讀古書就可以擁有的,一定要通過修煉、醫道中專門的師父祕密傳授,才有可能得到。宋元以後,有所謂「儒醫」,但離道日遠,流於方劑。到了現代,醫道更是徹底失傳,留下的中醫只是經驗的摸索與藥方的傳承等等罷了。
  • 劉政認為世間的榮華富貴都不能長久,還不如修道,得長生之法。圖為明 文伯仁《丹臺春曉圖卷》局部。(公有領域)
    當今很多受現代觀念影響的人,不僅不相信神佛的存在,而且對修煉更是嗤之以鼻。其實,翻開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信神、信佛、信道和修佛、修道從來就沒有缺席過,無論是史籍還是民間傳說,都記載了大量遠超現代人想像的故事。
  • 春秋時魯國的大臣叔孫豹在一次出使晉國時,與晉國大臣范宣子談及何為「死而不朽」,他認為延續幾代的功名利祿,算不上不朽,而真正獲得永恆的是人在有生之年要「立德」、「立功」和「立言」。其中擁有讓人敬仰的德行最為重要。無疑,西周至春秋初期衛國的國君衛武公就是這樣一位讓時人和後人敬仰的君子。
  • 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稱帝九年後,發現不少官員的德才和職位不相符,導致很多政事廢弛。忽必烈向漢臣張雄飛、江孝卿說起此事,將此局面比喻為「大廈將傾,非良工不能扶」。並詢問二人的建議。
  • 不久前,媒體報導了徐州八孩母被鐵鏈鎖頸,遭受囚禁及虐待一事。此事涉嫌拐賣人口,備受外界關注。徐州官方發布四次通告,其說辭對八孩母身分前後矛盾,引發外界質疑,更有法律人士認為,中共官方縱容和參與拐賣人口犯罪。如果在中國古代拐賣人口,各朝刑法將如何懲治?
  • 古典小說《紅樓夢》第三十九回中,有這麼一段:賈母等人在屋裡聊天,忽聽外面的人吵嚷起來。賈母問怎麼了,丫鬟回話說:「南院子馬棚裡走了水了,不相干,已經救下去了。」這裡的「走水」是失火的意思。
  •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市井雞販。(公有領域)
    在當今社會,人們稱生意人為「商人」,稱買賣行業為「商業」,而買賣雙方交易的物品稱為「商品」。在上古三代,中國出現了一個商朝。現今人們所說的「商」,是否和商朝有關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