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成語數來寶】

為何借三、四來說「不三不四」?道理何在?

作者:容乃加

「不三不四」像什麼樣呢?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726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不三不四」像什麼樣呢?人說「不三不四」意味著不像樣、不正派的意思,「沒三沒四」也是一樣的意思。為什麼拿「三」和「四」這兩個數字來作比喻呢?我們先從漢字的構成本意,來追根究底。

說「三」

《說文解字》解釋「三」:「天、地、人之道」。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說法來自易經,《易經‧繫辭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也就是說「三」涵蓋了天、地、人之道。

「三」,衍生出「多、豐富」的含意,也代表天地人間極致的意思,例如「三生有幸」表示幸運之極。再看漢字的構成表現,同樣的三字相疊造成一字,成了「眾多」的化身,如「鑫」(音同「心」)表示興盛、金多財多;「森」以三木表示木多、樹木濃密的樣子;「淼」(音同「秒」)是水多,水流廣大無邊際的樣子;「焱」就是烈焰、火花;「矗」就是直立高聳的意思,例如崇山矗矗。

中國傳統文化中,帶有「三」的意象的詞語很多,例如:歲寒三友——松竹梅,三顧茅廬,周處除三害,桃園三結義等等,表現了中華文化豐厚的文化內涵。

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公有領域)

說「四」

《說文解字》解釋「四」:「象四分之形」。「囗」表四方,內中有「八」,象四分之形。那麼,四方之內四分之形代表什麼意義?看《易經.繫辭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就是說從高層次看「四」表示天地陰陽變化組合成的四象,從而衍生種種現象。[1] 西漢史書《古三墳》說:「四象變而成萬物」。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四」用在許多詞語中,表現了天地四方種種現象,例如:四季、四方、四海、四君子、名揚四海、大丈夫志在四方、沒肉也有四兩豆腐[2] ……,「四」無所不在、無所不通。

再說人生,人生的黃金時期在於「四」。《禮記·曲禮上》說人生「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所以說人生邁入「四十」這一程是最好的時期,方方面面都成熟了,種種能力發展到最強盛的時期,可以入仕途發揮抱負、貢獻專長。人生「四十」最強、最美。

後來中國人對「四」不懷好感,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喜事不喜「四」,送禮不用含有「四」的東西,禮金的數字不要帶有「四」,這裡面有與「死」諧音的思考,這是以偏概全,過度忌諱諧音的自我束縛了。

說「不三不四

追究了三、四的字義,得以了解其來自易經賦予生命的智慧,說「不三不四」的表現,就是不符合天地人之道,當然就不是「正道」。「不三不四」就是不在天、地、人道中,不符合天地陰陽變化之道,不符合陰陽調和之道,所以就是不像樣、不正派的東西或行為。

《周易‧說卦》也說,天、地、人之道,表現在天之道有陰與陽,表現在地之道有柔與剛,表現在人之道有仁與義,在《易》卦中,以六畫(六爻)成一卦,天、地、人三才各有二爻來展現。[3] 第三爻和第四爻居於天地之中,是人之道的表現,展現性命本於「仁義」的道理。所以從《易》的人道來看「不三不四」,就是指「不仁不義」的行為,也就是非人的行為表現。另外,還有「半三不四」一詞,就是形容「失魂落魄,無精打采」,「三」去了一半,就像徒然有個人樣但沒了人的精氣神。「不三不四」、「半三不四」這樣的造詞真的是緊扣漢字的精髓,有著深奧的文化內蘊。

明白了「不三不四」的內在含意,對中華文化深厚的內蘊是否更佩服了呢?借個老子《道德經》的說法,做本文的完結:「明白四達,能無知乎?」明白 「不三不四」的內涵深又廣,也是得一智也!

註釋

[1] :《朱子語類.卷一三七.戰國漢唐諸子》:「易中只有陰陽奇耦(*雙數,陽卦奇,陰卦耦),便有四象:如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

[2] :「沒肉也有四兩豆腐」,此諺語比喻每個人多少都有點自尊或能力。

[3] :《周易‧說卦》:「《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

-點閱:【成語數來寶】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篆在我們當今社會中,已經不再是一種實用的字體,但是它的藝術價值和存在意義依然經久不衰,它的精神內涵、神性特點和傳統藝術價值,通過許多歸屬大篆的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留傳下來的古人佳作,發揮其影響力。
  • 新年元旦新桃換舊符,家家戶戶最常見的單字斗方春貼是哪個字呢?摘冠的當屬「福」字。這個福字不僅是庶民百姓熱愛,也為朝廷皇室鍾愛。為什麼從帝王到庶民家,新年都尚「福」迎「福」呢?在中華文化中「福氣」到底從何而來?
  • 在兩周金文書法中,《虢季子白盤》銘文與眾不同,藝術性相當突出。它流淌著創意者與書寫者的人生境界及道德標準,負載著豐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氣息,隱含深厚的文化內涵且具創意精神。《虢季子白盤》銘文在章法上,兼具傳統和獨特的審美性,寓古寓新、亦古亦新的境界顯示其表現技藝之爐火純青。
  • 神傳漢字還有許多妙解法,類似各種燈謎的作法。拆字、合字、妙會等等是漢字具有的特色文化之一,在燈謎中常用,古代讀書人也喜愛玩玩這種文字遊戲,透過玩字、猜字也能預測考題,端看猜者的妙解智慧。
  • 西周早期的青銅器《大盂鼎》,被列為「四大國寶」之一,非但其銘文字數多、書法藝術精彩絕倫,它本身的造型雄渾,工藝精湛,堪稱一流的寶鼎。
  • 關於雞蛋有個迴旋不盡的問題——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考倒古今眾生的問題,可以從漢字的起源中找到答案。就來看兩個關鍵——存在。有神論與無神論結出的果實大不同。
  • 散氏盤是西周厲王時期的經典之作,清乾隆初年陝西風翔出土。盤高20.6厘米,口徑54.6厘米,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 我們可能天天在看字、寫字、打字,然而我們真的懂得漢字內蘊的義涵嗎?來一趟甲骨文和金文之旅吧,從文字的始初意義和生命的意義接軌,這是一趟又有趣又深刻的神傳文化之旅!
  •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是特定禮器,高貴華典、古意盎然,與散氏盤、大盂鼎、虢季子白盤並稱為四大國寶。
  • 雖然現今「貧窮」常並列出現,「貧」與「窮」也都有缺錢少財之意,不過貧、窮意義並相同。生活清貧無須擔憂,如果走到「窮」的境況,那才真正考驗意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