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提升心靈的影片

《烈火戰車》影評:奧林匹克中的信仰之光

文/馬克‧傑克遜(Mark Jackson) 譯/佳宜

人氣 2039

【大紀元2019年11月22日訊】之前我從沒看過1981年英國出品的《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我知道它上映後很快就成為了經典,並贏得了多項奧斯卡獎。記得當時我還得耐著性子聽著廣播裡播放的它的主題曲。因為在那個年代,電台會翻來覆去地播放流行的電影音樂。

最近我想追憶一下這部電影當時憑什麼造成如此的轟動,我租看了影片。故事背景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像其它講述歷史重要時期的作品一樣,這部影片也經受了時間的考驗,即便現在觀看,也不覺得過時。總體而言,雖然導演的敘事技巧顯得有些老舊,情節推展比我們現在習慣的速度要緩慢得多,但《烈火戰車》如雷轟頂般地提醒著我們什麼是生命中重要的東西。

《烈火戰車》劇照。 (20世紀福克斯)

二名賽跑者

雄心勃勃的英國法律專業學生哈羅德·亞伯拉罕(Harold Abrahams,Ben Cross 飾)是立陶宛和猶太人的後裔,是一名才華橫溢的短跑運動員。他剛到劍橋大學就讀、還是一名新生時,就立即挑戰了該校歷史悠久的廣場環跑記錄,這項競賽七百年來還從沒有人跑贏過(這是一場人跟大鐘比高低的傳統競賽,矗立在學校廣場的大鐘在正午12點開始敲鐘,敲到最後一下需時一分鐘,挑戰者必須在這之前繞著廣場跑完一圈)。

《烈火戰車》劇照。 (20世紀福克斯)

亞伯拉罕打破了這項記錄,也馬上引起了持種族偏見的名教授們的注意,他們管他叫 做「那個中東佬」。

對於亞伯拉罕來說,奔跑是一種「武器」。當他的女友西比爾 (Sybil,Alice Krige飾)問他這話是什麼意思時,亞伯拉罕答到:能以此來反抗對猶太人的歧視。雖然他得到同學,尤其是田徑隊夥伴的尊敬,但他就好像是常常被帶到水邊,卻不讓他喝水。

《烈火戰車》劇照。 (20世紀福克斯)

西比爾是一位外柔內剛的女演員,出眾得讓一般劍橋男生感到遙不可及。日後證實西比爾確是亞伯拉罕真正的心靈伴侶。

這部影片同時講述了另一位蘇格蘭短跑運動員,埃里克·利德爾(Eric Liddell,Ian Charleson飾),他出生於中國,是一名基督傳教士的兒子。

《烈火戰車》劇照 。(20世紀福克斯)

利德爾也擁有非凡的跑速,他立志最終回歸傳教生活。但與反對他賽跑的妹妹不同,利德爾認為自己的天賦來自於主的恩賜,他要為主的榮耀而跑,因此自己有責任爭取獲得1924年奧運會的金牌來侍奉主。當時,利德爾是唯一一個在賽跑中擊敗了亞伯拉罕的人。

二人的參賽動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亞伯拉罕聘請了一位專業教練山姆·穆薩比尼(Sam Mussabini,Ian Holm飾),試圖轉敗為贏,這讓劍橋這所貴族學校裡的兩位資深教授約翰·吉爾古德爵士(Sir John Gielgud)和林賽·安德森爵士(Lindsay Anderson)感到厭惡,因為他們覺到亞伯拉罕把自己降到了 「平民」的身分。

《烈火戰車》劇照。 (20世紀福克斯)

他們希望他採用不那麼較真的業餘訓練方式,這樣會顯得更貴族些(當時有個不成文的習俗:體育只是紳士們的業餘愛好)。但亞伯拉罕覺得這個觀點很荒謬,因為他知道他們和自己一樣渴望為學校贏得比賽。

其實亞伯拉罕這樣做,主要是源於他對失敗的恐懼,同時又要肯定自我,而恰恰由於他內心的矛盾,才導致他很難有機會品嘗勝利的滋味。

《烈火戰車》劇照。 (20世紀福克斯)

但另一方面,對亞伯拉罕來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性格溫和、極討人喜歡的利德爾兼具誠信與榮譽。利德爾是為了信仰而跑,懷著善用主所賜於的一雙飛毛腿來榮耀主的願望而跑。 利德爾內心寧靜,遇到的衝突卻是來自外界的。奧委會將百米賽跑安排在週日舉行 (按照基督教的教義,,週日是安息日,要參加教會的主日崇拜),因此利德爾斷然拒絕了在安息日出賽。

就這樣,我們看到了兩個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出於截然相反的理由賽跑:一位忠於信仰,一位遵循自我。

《烈火戰車》劇照。(20世紀福克斯)

其它橋段

影片中除了上述的這條主線外,還安排了幾個橋段:利德爾與他妹妹觀念上的衝突,亞伯拉罕追求他未來的妻子,及簡短的訓練慢鏡拍攝(當然是亞伯拉罕的訓練,因為他是那個把訓練推到了另一個範疇的人)。

還有,奧委會官員、英國政治人物和皇室成員在幕後的活動。他們不是以甜言蜜語勸說就是耍手段操控,試圖說服利德爾如果他們需要他參賽時,他應該聽從他們,而不是聽從上帝。他們當中有威爾士親王(Prince of Wales,David Yelland飾),他當時身兼英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

顯然,為了增加戲劇性,影片對當年的真人真事作了誇張和渲染。上面提到的影片中所呈現的政治上的交手、吹噓和欺詐,其實在現實中要低調得多。但這就是拍電影嘛,講故事時以拔高現實來烘托主題,這也不算錯吧。

《烈火戰車》劇照。 (20世紀福克斯)

個亮點

我注意到如今已久負盛名的作曲家范吉利斯·帕帕斯塔納西歐(Vangelis Papathanassiou)為《烈火戰車》譜寫的音樂,成了1986年電影《壯志凌雲》(Top Gun)主題音樂的模板,當然這是一個比較顯而易見的觀察。

接下來,是由莎士比亞劇院皇室成員約翰·吉爾古德(John Gielgud)扮演的大學資深教授所作的評論。當亞伯拉罕大聲疾呼自己將不惜一切代價獲勝並隨即離開後,教授對著同事聳聳肩,說:「不同的神,不同的高山之巔。」他之所以這麼說,是基於他的偏見和對其它宗教的歧視。但社會上還是有人認同存在著不同的神靈、不同的高山之巔和不同的天堂。

第三個亮點,《烈火戰車》遙遙呼應著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現狀:濫用興奮劑、撒謊、作弊,以及因濫用興奮劑而撒謊作弊。 蘭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還有誰?屢禁不止的服用興奮劑,醜聞多的已令人聽得昏昏欲睡,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鼓勵不惜一切代價去獲勝的現代社會。

當年亞伯拉罕的態度好像預示著現在發生的種種。 他本人對體育和奧運會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他當體育記者有四十年之久,並是BBC廣播電台的體育評論員(包括報道了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之後,他出任了猶太人運動協會主席及業餘運動協會的主席。

《烈火戰車》劇照。 (20世紀福克斯)

正因如此,在影片中見證到利德爾高尚的品質,令人耳目一新,不啻於一種心靈昇華。 他具有道德勇氣,無論結果如何,始終忠於自己的信仰。當然這樣的人,現在已經看不到多少了。這些品行如此古樸,如此正統,你看了卻會被打動。

誠然,亞伯拉罕在面對大學要求改變自己方式時的堅持讓人印象強烈,然而,終身傳教的利德爾去世後,蘇格蘭舉國為他哀悼。

片名:《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

又名《火戰車》,《火之戰車》
傳記,戲劇,體育

導演:休·哈德森 (Hugh Hudson)

主演:本·克羅斯(Ben Cross),伊恩·查爾森(Ian Charleson,伊恩·霍爾姆 (Ian Holm),約翰·吉爾古德爵士(Sir John Gielgud),奈傑爾·哈弗斯(Nigel Havers),尼古拉斯·法瑞爾(Nicholas Farrell),愛麗絲·克里格(Alice Krige)

級別:PG

片長:2小時5分鐘

上映日期:1982年4月9日 (美國)

評分: 4星 (滿分5星)

編譯後記:在1924年第8屆奧運會上,利德爾拒絕了在安息日參加百米賽跑,他的隊友將不在安息日舉行的四百米參賽權讓給了他。利迪爾是短跑運動員,並不擅長中長跑比賽,但為了他敬虔主的信仰,以主賜予的才能感恩主的心願,他在最短時間內刻苦鍛鍊,最終獲得了該項比賽的金牌,並打破了世界記錄。盛譽後的利德爾放棄了在蘇格蘭的優渥生活,回到他的出生地——中國傳教。之後,在1945年2月死於日軍戰俘營。他一生忠於自己的信仰,幫助過許多貧苦的中國青年學子。

責任編輯:朱麗雅

相關新聞
《劇場版 排球少年!!垃圾場的決戰》影評:一場比賽奠定優質看點
《啄木鳥伍迪來去夏令營》影評:愛搗蛋的鳥 促成死對頭化敵為友
《三體》首季影評:藉外星之名 探人性善惡
《寄生獸:灰色部隊》影評:對抗邪惡生物 有賴警民合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