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唐詩系列之七

【品讀唐詩】把塞外雪比作梨花的奇詩

作者:蘭音
南宋 馬遠《寒岩積雪圖軸》(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生活在北方的人們,幾乎年年都能看到雪。皚皚冰雪,純潔無瑕,不僅在寒冬妝點了大地,預示來年的豐收,還豐富了人們的戶外活動。從古到今,有誰不愛雪呢?文采飛揚的詩人們,更喜歡用雅俗共賞的詩句來歌詠它。比如東晉才女謝道韞形容雪「未若柳絮因風起」,非常輕盈優美;唐代詩仙李白說「燕山雪花大如席」,一派壯闊雄渾;北宋文豪蘇軾還說「光搖銀海眼生花」,卻是絢麗奪目。

這些比喻雪的詩句,風格多樣,各具千秋。不過,要說構思精巧、想像奇特的比喻,恐怕要數這位大詩人的手筆:

西北塞外,呼嘯的北風吹折了白色的牧草,不過才八月仲秋時節,這裡已經紛紛揚揚飄落大雪。這場雪,彷彿是一夜之間吹來了春風,樹枝上竟有千萬朵梨花競相綻放。風雪稍停時,無邊沙漠彷彿覆蓋百丈寒冰,陰雲密布彷彿凝結在空中。直到黃昏時分,大雪仍然未停,軍營外的紅旗早已凍硬結冰,連狂風也吹不動!

這是怎樣一幅瑰奇壯麗的塞外風雪圖啊!風景奇,比喻奇,體驗更是奇特。

在唐朝有這麼一批文士,他們深入苦寒的邊疆地區,在驚歎大漠異域風光的同時,也接受嚴酷的生活考驗,在激烈的戰事中不斷成長。流露在他們筆下的,就是唐詩中最特別的類別之一——陽剛雄渾的邊塞詩。這一首詩,就是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它是一首七言歌行體古詩,全文是這樣的: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宋人繪《溪山暮雪圖軸》。(公有領域)

詩境賞析

這首詩篇幅較長,但是詩人以一天中的雪景變化為線索,依次描寫清晨瑰麗壯闊的雪景、餞別同僚的宴會盛況以及傍晚送別的場面。整首詩層次分明,文氣貫通,更以奇思妙語取勝,因此我們讀起來並沒有冗長拖沓之感。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即詩歌的前八句。「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八月的漠北塞外,有著和中原大地迥然不同的氣候和風景,北風席捲大地而來,白草都被這呼嘯的狂風吹斷;中原不過才到秋天,這裡已是飛雪滿天的寒冬天氣。詩歌以白雪為題,卻從北風寫起,猛烈的風必然帶來紛飛的雪,雖未詠雪,氣勢卻呼之欲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忽如」表明塞外天氣變化無常,這場雪下得大,來得快,一夜之間就落滿樹枝。所以詩人清晨看到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才會如此驚喜,並觸動浪漫的詩興。他用了一個奇妙的比喻,來讚歎大雪壓枝的壯美景觀,就像是南方的千萬樹梨花盛開一樣!這是全詩最為人稱道的句子,成為千古以來詠雪的經典。

接下來四句,作者通過生活中的幾個小片段,來突出酷寒的風雪天氣。片片雪花飄進並打濕了營帳的簾幕,人們就算披上厚實的狐皮大衣或者華麗的錦被,還是感覺異常寒冷。帳外的將士們還在緊張地操練,但是天氣太過嚴寒,以至於拉不開弓箭、鐵甲也覺得太冷而難以穿上身。詩人的視角從室外轉到室內又回到戶外,全方位表現了風雪的嚴酷。但是因為前面營造了春風催放梨花的意境,我們讀到這裡,反而驚歎風雪的威力,感受到詩人和那些將士們以苦為樂、愈冷愈堅強的剛健精神,這也是唐詩中獨有的樂觀精神和滂薄氣象。

詩歌的第二部分是接下來四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雪勢暫停,詩人的視野得以延伸向更廣闊的空間,去仔細觀察天地間的雪景。浩瀚沙漠,冰雪遍布;萬里長空,陰雲稠密。百丈、萬里這兩個詞,用誇張的手法極言雪景的壯美,而一個「愁」字,不經意流露出作者送別的心緒,為下文的送行宴會埋下伏筆。「中軍置酒飲歸客」,真是佩服詩人的筆力,直到詩歌過半他才進入送別的正題,描寫軍營中為武判官設宴送行的場面。「胡琴琵琶與羌笛」,詩人又選取富有當地風格的樂器來渲染送別的氛圍。滿座將士都是背井離鄉,在邊塞出生入死,現在只有一人能夠回京。聆聽著異域的音樂,不知在場的又有幾人觸動了歸鄉的情思?

接下來就是第三部分,黃昏時分詩人親自送行,遇到大雪又起。他發現了另一番奇景:「風掣紅旗凍不翻。」原來紅旗總被凍結成冰,再大的風也吹不動了。銀白世界中這一點奇異的紅,是詩人又一處佳句。「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但是詩人看到大雪封山的景象,忍不住為朋友擔心。「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友人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中,但是詩人仍然靜靜地佇立遙望,一種依依惜別之情油然而生。這首詩用語奇特,情感豐富,有著一唱三歎的韻味,讓我們記住了梨花一般的塞外雪,也記住了詩人雪中送友的深情厚誼。

北宋 范寬《雪景寒林圖》。(公有領域)

詩人背後的故事

岑參的邊塞詩成就很高,與高適並稱「高岑」,他兩人又和王昌齡、王之渙並稱唐朝的四大邊塞詩人。岑參工詩,最擅長七言歌行,意境新奇、風格奇峭,古人評價他:「嘉州(指岑參)七古,縱橫跌蕩,大氣盤旋,讀之使人自生感慨。」《唐才子傳》說他每次完成一篇詩文,都會被人爭相傳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古詩,那麼這首詩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呢?

這要從岑參的生平說起了,他出身官宦世家,祖上出了三位官至宰相的重臣,其中一位就是唐太宗時期的名相岑文本。他的父親也是一方刺史,但是早早去世致使家道中落。岑參幼年起就跟著哥哥讀書識字,博覽史籍。因為天資聰穎,岑參九歲時就能賦詩寫文章了,十五歲以後他結廬嵩山,潛心攻讀學問。先祖的成就,以及生活的貧寒,讓岑參一直懷抱振興家族、報效國家的壯志。因而成年後,他來到長安求仕。雖然沒有成功,但他自負才華出眾,於是過著漫遊的生活,等待機遇。

天寶三載(744年),三十歲的岑參進士及第,終於邁進仕途,也有了人生中的兩次出塞經歷。35歲時,岑參作為節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掌書記,第一次走出塞外。第二次出塞則是發生在他45歲的時候,當時擔任節度使封常青的判官隨軍出征。像《白雪歌》這樣的邊塞名作,大多在這一時期完成。

盛唐時期,國力強大,邊疆的戰事不斷取得勝利,整個國家洋溢著昂揚向上、開拓進取的氛圍。雖然邊塞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但是很多人都樂意投身軍旅,連讀書人都有著「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宣言。他們征戰沙場,殺敵報國,希望在戎馬生涯中建功立業,揚名立萬。古人對功名的追求,可不像一般人認為的純粹地追名逐利,而是出於對人生「三不朽」的追求。《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所謂功,指的是拯厄處難、功濟於時的功績。唐朝邊境戰事頻繁,許多人正是通過出塞從軍,以實現保家衛國的理想,並以此成就個人的不朽功業。

與此同時呢,塞外的奇景、戍邊的辛苦,都激發了唐代詩人無限的創作靈感,題材多樣的邊塞詩就這樣應運而生。岑參兩度出塞,對塞外生活有著深刻體驗,但是因為他心懷大志,故能苦中作樂,不僅描繪出一幅美若梨花的風雪圖,並展現了大唐將士們積極樂觀、不畏艱難的精神,因此今天我們讀他的邊塞詩,仍然感到精神振奮,備受鼓舞!@*#

點閱品讀唐詩】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千多年以前,一個平凡的春日的清晨,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擾亂了一個隱士的睡夢。隱士醒來後,沒有空閒去責怪那喧鬧的啼鳥,他第一個想到的,是整夜的瀟瀟風雨,又想到窗外的滿樹芳菲,此時大半都已凋落了吧?
  • 朋友,在傳統文化中被列為「五倫」之一,今天人們也常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真正的朋友,可以相伴一生,在患難中互相扶持,在生活中分享快樂。如果能夠結識一位志趣相投的朋友,真是不亦樂乎!在一些節日或者重要場合,我們都喜歡給朋友贈送禮物表達祝福;重情重義的古人,也會互相贈送禮物。而且,他們的禮物新穎別緻,甚至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比如,在唐朝的某一天⋯⋯
  • 如果要用一個聲音來代表夏天,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的,那一定是蟬聲了。碧綠的樹梢上,人們總能聽到蟬連續不斷的唧唧的鳴叫。有時候它很聒噪,吵得我們難以入眠,但更多時候,我們把它視為夏天的象徵。因為到了秋天,蟬就很少鳴叫了,也就有了「噤若寒蟬」這個成語。由於蟬獨特的生活習性,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樂於把蟬作為描寫或歌詠的對象了。
  • 今天的人們在總結傳統文化的時候,很喜歡做「四大」的概括,比如四大美女、四大發明、四大名著,不一而足。那麼朋友們,你知道中國古代還有四大名樓嗎,它們分別是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岳陽的岳陽樓,還有山西永濟的鸛雀樓。這幾座名樓修建的初衷,有的是為某位貴族而建,有的是用於軍事防禦,但無一例外的,它們之所以能夠聞名遐邇,都得益於流芳百世的不朽詩文。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 古代詩人常借月光來表達對親友的思念。李白的詩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亦然。「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因為月亮的清輝是兩地共有的,所以這裡作者要贈送的是思念之情;因為相隔兩地,不能將這濃濃的思念親手送給你,那我們還是期待在夢中相見吧!
  •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其中「鷗鷺忘機」典故出自《列子‧黃帝》,也作者的修行感悟。白居易《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辨物如此,識人亦然,不僅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還因此而衍生出了其它名句。如「路遙知馬力,歲久見人心。」
  • 「巴山夜雨漲秋池」言外之意是說,本身秋天因為天時的關係,河水開始上漲,河道開始暢通,就讓人有想回家的衝動,更何況是因夜雨河水都上漲了,河道已經暢通,能不想念嗎?而第三第四句中重複「巴山夜雨」四個字,是為了說自己在這個時候最想家。《唐詩繹》評曰:「於寄詩之夜,預寫歸後追敘此夜之情,是加一倍寫法。」
  • 宋玉、杜甫等先賢,將落泊生涯化為優美的詩篇。讓我們後人在拜讀了這些詩篇後,領略了有可說道的、有可借鑑的、有可受益的傳統文化內涵;並重新演繹、弘揚給現今的世人。正如北宋‧歐陽修《感二子》詩中寫的:「英雄白骨化黃土,富貴何止浮雲輕。唯有文章爛日星,氣凌山嶽常崢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