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際關係 即使一同競賽也能共同成長

文/亨利‧克勞德(Dr. Henry Cloud)

人氣 128
標籤: , ,

我們小時候不能選擇自己置身於什麼樣的關係,也不能選擇讓誰的聲音在我們腦海中反覆播放。但隨著我們逐漸成熟、發現自己可能走到極限時,我們有機會選擇自己想要的關係、想內化的聲音,讓我們走得更遠、爬得更高。所幸,神經學研究證明我們可以真真正正地重焊我們的腦。只因為腦裏有聲音讓你意氣消沉,不表示你不能將它打掉、灌進新的聲音。腦的軟體可以下載、更新,不過就像你的手機一樣,它需要與一個好的網路連線,這個網路要有無盡的數據,而且沒有病毒。

最讓我難以忍受的是,儘管內化是一切成長的根本,幾十年來,許多(並非全部)很熱門、甚至專業化了的心理學科研方法與技術,竟對內化隻字不提。試想一想以下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

‧     改變你的思考,就能改變你的人生!

‧     你若不能先愛你自己,又怎能愛其他人!

‧     找出「內在力」

‧     用正面的「自言自語」克服恐懼

‧     正面思考是成功之鑰

‧     你有力量!

要有好的人際關係先從服務別人開始。(fotolia)

問題是,所有這些標語口號都忘了「R」(關係〔relationship〕)的力量。但所有的研究都認定「R」是「G」(成長〔growth〕)的關鍵。不要誤會我的意思。這些心理學方法確實各有真理。舉例來說,我們知道內心的毀滅性「自言自語」能讓我們痛苦,能在人生每一領域侷限我們的表現,必須用正面自言自語加以取代才行。我們確實也有屬於我們個人的力量。但這些說法的問題在於,它們假定我們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完成這一切。就像我們可以像一種封閉式系統一樣自我改進,就像一切全靠我們自己的思考與選擇,就像儘管我們從未做過,只要我們做就能做到一樣。但這一切都是「就像」!最讓我冒火的口號是「你若不能先愛你自己,又怎能愛其他人」。當你的車子油料將盡時,你得開進加油站加油,不能憑自己空想變出汽油。

歸根結柢,這又得談到從失敗中求成長。除非我們獲得其他人照顧與關愛,就算我們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我們發展不出關愛他人、與他人結合的能力。這是「他人」的力量。若是少了那種讓關愛內化的關係,你不可能關愛他人。心中無愛的人不可能無私地愛人。這樣的人處於一種沒有安全感的真空狀態。婚姻的美滿需要溫情與關愛滋潤,一個從未享有溫暖、關愛關係的人一旦結了婚,結果不言可喻。那行不通。只是要他們「先愛你自己」也行不通。

從未內化關愛的人,往往以不成熟、自我安撫的方式尋求關係。一旦關係生變,他們不具備解決問題的內在關係裝備或能力,關係於是破裂。在那一刻,當他們掙扎著想讓關係運作時,要他們「先愛自己再說」不僅幫不上忙,而且錯得離譜。一旦關係失敗,他們必須向他人求助,由他人支持、關愛他們,教他們如何愛人,像父母對子女一樣監護他們。他人得施予他們一些東西,讓他們可以有所施予。愛的開端不是自我。愛的開端是接受愛、得到愛、內化愛,然後才能將愛轉給他人。

且聽我說,我的論點是這樣的。一開始,建立深度聯繫的能力來自我們身外;之後我們透過好的聯繫、模式,運用神經、生理、心理等系統加以內化。一旦一種外來安撫系統內化,我們也學會如何安撫、規範我們的情緒。當他人督促我們、讓我們超越我們自以為的極限時,我們學會如何挑戰自己,學會如何自我超越。有了他人對我們的監督,我們才會自我監督,才懂得如何以不同方式思考,才懂得思考我們的思考方式。想做到以上這一切,我們需要裝備,而這些裝備的電路、模式以及其他零組件,在一開始的內化主要來自外界。

這是最好的訓練與績效提升課程的基本因子。所謂自我改善(讓人做得更好的程序),實際上是一種「關係」課題,不是一種「自我」課題。談到競爭在績效提升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心流》一書作者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注意到英文裏有一個字很令人玩味。當個人在競技場上尋求成長與自我改善時,真正鼓舞他們的不是取勝本身,而是其他選手同場競技。「compete」(競賽)這個英文字源出於拉丁文動詞「competere」,意思是「尋求同在」。督促我們向前的其實是「同在」。我非常贊同這個觀點。他在《心流》中指出:

每個人都想發揮自己的潛能,當他人迫使我們做得最好時,我們也發揮得最好。當然,只有當全神貫注於活動本身時,競賽才能改善經驗。如果參賽人關心的是外在目標,例如打敗對手、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或爭取巨額職業合約;競賽不但不能讓人全力發揮潛能,反而令人分神。

競賽,尋求與他人同在以達到目標,這段文字真是將他人的力量闡述得淋漓盡致。我們需要與他人一起競技,為的不是要擊敗他人,也不是要向我們自己或他人證明我們很行,而是讓我們加足馬力、實現競賽為我們帶來的內在價值,讓我們與他人一起追求我們真正、真實、內在的最佳表現。麥可.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所以能再創高峰,靠的是教練,或游在身邊水道的另一選手為他帶來的督促。想做得更好,他人是重要關鍵。

<本文摘自《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經濟新潮社 提供>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愛的抱抱 讓人際關係更親密
懂得拒絕 人際關係更健康
建立完美人際關係 記住四要訣
都會男女會客室:人際關係大瓶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