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盤點2019年澳洲十大新聞

2019年,對於澳洲來說,可謂是關鍵的一年。大紀元帶您回顧2019年澳洲十大新聞。(合成圖)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9年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安平雅、林玥瑤悉尼報導)2019年,對於澳洲來說,可謂是關鍵的一年。在決定著澳洲未來數年走向的聯邦大選中,聯盟黨逆轉民調奇蹟勝選,標誌著保守勢力當道澳洲。在國際間,澳洲政府加強與傳統盟友美國的更多合作,在國內,繼續關注中共滲透及其影響力,王立強投誠事件在國際引發震動效應,也令澳洲政府推出應對措施。2019年澳洲也經歷了極端天氣,希望政府能帶領澳人走過天災。在此,大紀元帶您回顧2019年澳洲十大新聞。

極端天氣肆虐澳洲

2019年是澳洲有史以來最熱、最乾旱的一年,山火持續肆虐澳洲。(AAP Image/Dan Peled))

2019年早些時候的洪災,繼而可怕的叢林大火,最後是蔓延至全國的乾旱,令許多澳洲人在艱辛中度過。

2019年是澳洲有史以來最熱、最乾旱的一年,山火、沙塵暴、乾旱等極端天氣持續肆虐澳洲,多個州的農業受到較大影響。

截至12月下旬,2019年澳洲各地的平均降雨量僅是長期年平均水平的55%。從2019年年初開始,熱浪席捲澳洲,平均氣溫升高2℃,12月18日澳洲全國最高平均氣溫高達41.9度,突破歷史記錄。由於降雨量減少,澳洲旱情日益嚴重。以昆州為例,儘管年初夏季的暴雨曾引發洪水,但仍未能緩解當地旱情,昆州近三分之二的土地仍處於乾旱狀態。

持續惡化的旱情加劇了山火威脅。從年頭開始,全澳範圍內多地頻繁出現山火。至2019年12月,新州大火已焚燬700多棟房屋和270萬公頃林地,造成八人死亡。12月19日新州一消防車在趕赴火場途中遭倒下的大樹砸中,導致兩名消防員喪生,總理莫里森致哀並提前結束休假。頻發的山火和沙塵天氣使澳洲的空氣質量不斷惡化,悉尼在11-12月中,有28天空氣質量至「危險」級別。

乾旱導致水壩水位迅速降低,新州部分水庫幾近乾涸。從12月10日起悉尼及一些周邊地區實行2級限水,如果乾旱繼續,水庫蓄水進一步下降,更嚴厲的三級限水措施恐會在數月內實施。

此外極端天氣造成澳洲水果蔬菜的收成大減,全澳的果蔬價格出現暴漲。

投誠特工引發震動效應 助自由社會認清中共

前中共特工王立強。(授權影片截圖)

「王立強」這個原本普通的華人名字卻在2019年年末震動了澳洲、臺灣乃至世界。作為中共部署在香港的重量級特工的聯絡人,王立強主動投誠澳洲之舉被稱為中共70年來的首例。但中共的快速回應也讓人們看到王立強事件似將中共謊言堤壩打開缺口,還有澳洲專家認為,這可能掀起其他的中共官員也攜機密文件出逃潮。

11月23日,王立強向媒體曝光自己特工身份的新聞播出,節目中王詳述了其本人和其前特工老闆向心夫婦如何利用中共在香港的公司滲透香港、臺灣,操控臺灣大選等內情。

同日,中共連夜拋出公安機關聲明,稱王立強係詐騙案在逃人員。

王立強案引發外界第一個舉動是11月25日,向心夫婦在臺北桃園機場被拘;26日凌晨,兩人被限制出境、出海。

在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12月2日表示,澳洲安全情報部門已經清楚,「澳大利亞當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來自外國干涉的威脅」。澳洲為此投入8,800萬澳幣,成立高層級反間諜專門小組,反制外國勢力持續升高的干涉威脅。

澳洲政府的大動作,被外界看作是澳洲政府用實際行動在證明王立強提供情資的重要性。不過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隨後表示,澳洲炒作王立強案,只是一個「荒唐可笑的鬧劇、粗製濫造的肥皂劇」。

美國情報專家認為,王立強也許不是專業的職業間諜,但他透露的情報「非常值得關注和認真分析」。

12月,中共當局用來貶低向澳洲投誠的王立強的可信度的「詐騙案」又牽出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內情,案中「受騙人」據報相信自己在與中共國安官員(指王立強等人)打交道,而他自己又與新州廉政公署(ICAC)認為可疑的一筆5萬澳元的神祕工黨政治捐款有牽連。

相信王立強事件會延續至2020年,下面還會挖出多少驚天內幕?人們都在拭目以待。

澳洲積極應對中共滲透

媒體曝出的中共試圖滲透澳洲聯邦議會、安插代理人的事件引發了強烈的反彈,聯邦兩黨已共同提出要求,立即升級防範外國干預的安全措施。(Matt King/Getty Images)

2019年澳洲媒體持續及大量曝光中共滲透。

首先是在2月曝光的黃向墨事件。2019年2月,澳洲政府指中國富商黃向墨因品格問題而取消其永居簽證,並拒絕其公民申請。

其次新州廉政公署審理新州工黨10萬元政治現金案,廉署追查這10萬澳元現金捐款是否來自黃向墨。新州法律規定,房地產開發商給政黨捐款屬違法。該政治現金案還將新州前華裔工黨上議員王國忠捲入,王國忠被曝授意對上述10萬澳元的虛假捐款人說謊。

2019年8月,澳媒報導了全澳多地出現大陸留學生辱罵支持香港抗爭運動的學生人士,墨爾本還發生媒體記者被攻擊情況。

11月底,澳媒再曝出墨爾本一華裔商人趙波在2019年3月被發現在墨爾本一家汽車旅館離奇死亡。一年前他曾向「澳洲安全情報組織」(ASIO)坦承,中共情報單位透過陳姓墨爾本商人(Brian Chen)給他100萬澳幣,要他投入議會選舉。

澳洲媒體還追蹤了今年大選時當選聯邦參議員的華裔廖嬋娥,廖嬋娥稱不認識趙波,隨後媒體發現二人在不同場合一起活動的照片。廖嬋娥此前被報導出與中共統戰相關部門有關聯。澳洲安全情報局前局長劉易斯(Duncan Lewis)表示,中共正在通過隱祕的干預手段試圖「接管」澳洲的政治系統,每個政治人物都是它的潛在目標。中共還試圖在社區、商界和媒體界施加影響,以取得「有利地位」。

2019年越來越多的事件讓大眾看清了中共對於澳洲各領域的干預,澳洲政府也為此推出更多應對措施。

澳儲銀三次降息 至0.75%歷史低點

2019年澳洲儲備銀行儲銀將官方利率下調至了0.75%的歷史低點。(Getty Images)

2019年,澳洲儲備銀行(RBA)三次降息。

2019年6月,儲銀將官方現金利率從1.5%的低點下調至1.25%。是自2016年8月後的首次降息,7月2日,儲銀再度降息25個基點,使現金利率降至1%。

由於國內經濟增速低於預期,加上儲銀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加劇,10月份儲銀再次將官方利率下調至了0.75%的歷史低點。

縱觀三輪降息,澳洲四大銀行均未全額跟進儲銀的降息,僅僅是將降息的大約四分之三轉傳給客戶。對此,聯邦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已要求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介入調查。

三輪降息對經濟的刺激似乎相對有限。澳新銀行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CI)顯示,在第三輪降息後,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兩週下滑,且遠低於長期均值。此外,澳洲的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在新州,失業率從1月的3.9%上升至10月的5.3%。

除降息外,澳洲政府也採取了減稅措施以提振經濟。7月,聯盟黨政府價值1,580億元的減稅法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該減稅計劃將給年收入12.6萬以下的人減稅最多1,080元。

澳聯盟黨奇蹟勝選

莫里森於2019年5月18日逆轉民調,贏得澳洲大選,連任澳洲總理。(Brook Mitchell/Getty Images)

2019年5月18日,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領導的保守派聯盟黨(由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逆轉民調,一舉擊敗工黨,奇蹟般贏得國會大選,莫里森獲得連任。

在本次大選中,聯盟黨贏得了151個眾議院席位中的77個,成為多數黨政府,而工黨則拿下了68個席位。

大選前,主流媒體和各種民調幾乎一邊倒地預測工黨獲勝,結果卻讓很多人大吃一驚。

莫里森在選後表示感謝上帝的賜予,稱大選結果是「沉默的澳洲人」的勝利。

聯邦工黨意外失敗後,肖頓(Bill Shorten)宣布辭去自2013年10月起接任的工黨黨魁職務。由工黨前座議員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接替。

工黨官方大選總結報告稱,工黨敗選的首要原因有三點:競選戰略薄弱、適應能力差以及工黨領袖肖頓不得人心。

調查大選結果的專家認為,許多有宗教信仰的選民認為工黨的政策對信仰自由保有敵意。這導致全澳宗教信仰比例最高的十個選區中,有八個選區的選民大批倒向聯盟黨。

澳洲大幅調整移民政策

最新調查顯示,過半澳洲人認為,政府讓過多的移民進入澳洲。(大紀元)

2019年,澳洲政府對移民政策做出了較大調整。外國學生拿永久居留權將變得越來越難,但願意前往偏遠地區定居的移民將有更大優先權。留學生若在偏遠地區生活和工作,住滿三年後可申請永居簽證。

2019年4月7日,澳洲政府已開放了擔保父母簽證的申請。每年的臨時擔保父母簽證名額為1.5萬個,獲得擔保的父母有機會在澳洲連續停留長達五年。之後若在澳洲境外短暫停留一段時間後,還有機會申請第二次簽證。

2019年11月4日,澳洲全球人才獨立計劃(Global Talent Independent)移民專案正式啟動。每年將有5,000名高收入優秀人才得到特殊照顧,可在數週之內快速獲得澳洲永居簽證。該計劃面向從事農業、金融、航太、醫療、網路安全、能源採礦業、先進製造業的技術人才。申請人除了具備屬於上述七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外,年收入需要達到至少14.9萬澳元。

從2019年11月16日起,移民部還推出491類的偏遠地區技術移民臨居簽證來取代目前的489類簽證,還將推出494類的偏遠地區雇主擔保臨居移民簽證取代187類簽證。移民部也推出了新的移民打分系統,主申請人的配偶如果英語水準達標且有職業技能可獲得額外加分,單身申請人亦可加10分。

據悉,明年3月,澳洲技術移民職業表將發生重大變化。消息人士表示,澳洲需要更多護士、護工和IT業人士,之前職業表中的美髮師、職業顧問等會被去掉。

澳中停止兩國人權合作計劃

旨在「推進中國人權改革」的澳中「人權技術合作計劃」(HRTCP)在建立了21年後的2019年8月悄然停止。

官方並未給出該計劃終止的原因,但從今年澳洲外長及澳洲政治人物們的公開言論以及媒體的聚焦,或許可知端倪。

自香港的反送中運動以來,澳洲外長多次發聲。10月,港府宣布《禁蒙面法》後,外長佩恩(Marise Payne)警告香港政府,其做法「有可能引發脆弱和敏感的局勢」。11月,佩恩表示,澳洲政府支持加強對港警行為的獨立調查,以和平解決衝突。

2019年6月,二十多家國際主流媒體包括澳洲主要媒體都報導了「獨立人民法庭」在倫敦舉行的終審判決,判定中共政權對以法輪功學員為主的良心犯進行大規模器官摘取,犯下危害人類罪以及酷刑罪。

在澳洲,人們也普遍開始關注中共的這一罪行。10月,曾入圍第91屆奧斯卡最佳華語紀錄片、真實反映了中共如何迫害法輪功修炼者的《求救信》在新州議會大廈內上映。

澳美加強聯盟  聯手抗擊中共印太擴張

2019年9月20日上午,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仪式,欢迎来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亦平/大纪元)

2019年澳美間的互動頻繁,除了加強兩國的同盟外,更致力減弱中共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

8月4日美澳年度部長級會議在悉尼舉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美國新任防長埃斯珀共同出席。二人對中共在印太的擴張直言不諱地進行了批評。艾斯珀表示,美國已將印太地區列為「優先戰場」。

9月20日澳洲總理莫里森抵美進行國事訪問,美國總統川普舉行盛大歡迎儀式並與莫里森舉行一對一會談。雙方共祝兩國一個世紀的友誼。莫里森在一份重要聲明中表示,對華盛頓的訪問是一個發展更安全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機會。

11月1日,澳洲國防部長雷諾茲訪美,他表示中共採取了系列手段以破壞印太地區穩定。為應對印太地區的威脅和挑戰,澳洲和美國正在加強和深化合作,並建立新的亞太協調機制。

11月6日,澳美日三國在曼谷舉行的一次峰會上宣布合作推出「藍點網絡」(Blue Dot Network)計劃。該計劃有望取代中共的「一帶一路」,並且確實保證項目的質量。

除美國外,10月,太平洋島國的五個港口也與澳洲港務局簽署協議,意在抗衡中共政權對許多島國基礎設施項目的資助,穩定印太地區關係。

政府放寬信貸 澳洲樓市回暖

2019年上半年澳洲樓市經歷了最低谷,期間澳洲政府出臺了放寬信貸和降低首付要求,通過減稅刺激樓市,至此樓市7月底開始逐步回暖。

2019年7月,澳洲審慎監管局宣布放寬對還貸能力的評估要求,取消在2014年實施的以7%作為假設的最低利率來評估貸款人還款能力的規定。

2019年10月,聯盟黨政府公布了為首次購房者提供貸款擔保計劃的更多細節。這項將於明年1月起生效的計劃將基於「先申請先得」的原則,每年為1萬名中低收入的首次購房者提供貸款擔保,擔保獲批者只需支付5%的首付款即可購房。有資格獲得政府貸款擔保的悉尼首次購房者的買房上限為70萬元,墨爾本為60萬元,維州其它地區為37.5萬元。

伴隨著澳洲儲備銀行的三輪降息,全澳多地樓市出現回暖,悉尼和墨爾本的房價有明顯上升。

在放寬信貸和降低首付要求的同時,澳洲政府也開始收緊對閒置土地的管控。聯邦參議院在10月份通過了負扣稅規則改革法案,擁有閒置土地的業主將不再享有負扣稅優惠。該法案將在2020年年初實施。

澳公寓質量問題頻現 引公眾擔憂

悉尼内南区马斯科特出现裂缝的马斯科特塔楼(Mascot Towers)。(AAP Image/Bianca De Marchi)

2019年澳洲公寓頻頻曝出質量問題,引起了公眾的廣泛擔憂。

2019年新年前夕,悉尼澳寶塔樓(Opal Tower)突然出現大裂縫,大約300名居民被迫緊急疏散。澳寶塔樓建築商已花費了2,400萬澳元以安置居民和維修大樓。該塔樓土地由隸屬於新州政府的悉尼奧林匹克園管理局(SOPA)所擁有。2019年7月,該樓業主聯合對新州政府發起了集體訴訟。

2019年6月,悉尼馬斯科特塔樓(Mascot Towers)主要支撐結構和外牆出現裂縫,公寓樓中132戶居民被緊急疏散。據評估,大樓的維修費大約是1,000萬澳元,相當於大樓最初建造費用的一半。

此外,高層公寓易燃包層問題也備受關注,澳洲建築林業礦業與能源工會(CFMEU)公布的報告顯示,全澳有3,400多棟公寓樓可能含有易燃包層,新州444棟可能含有易燃包層的建築名單已經遞交給新州議會進行安全風險評估。

在連續多起公寓質量問題被曝光後,澳洲公寓市場信心明顯下滑。數據顯示,在悉尼和墨爾本,過半數新建公寓的現時房價都低於銷售樓花時的價格。受此影響,買家對新公寓的購買也變得更為謹慎,更多人會在購買房屋前索要建築檢查和物業報告。

責任編輯:宗敏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