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睡眠救贖-缺氧型失眠:魚池平衡理論》書摘(2)

陳志明博士(志明博博)

失眠吃安眠藥,容易衍生副作用。(Shutterstock)
人氣: 19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9年12月03日訊】 (接上篇)

安眠藥的根本問題:缺氧

在媒體上偶爾會聽過服用大量的安眠藥物自殺的事件,但是如果摒除安眠藥物本身的作用,最多是讓人昏迷罷了,為什麼會致死呢?原來,真正致命的問題是過度缺氧!過多的安眠藥物可以阻斷了所有中樞神經的傳遞動作,所以當昏迷之後,呼吸及心跳都將被嚴重干擾甚至停頓,而發生類似缺氧窒息或器官衰竭而死亡。

像上面這類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算是很少見,但是如果像絕大多數失眠者,在很小的安全劑量下,當長期的使用的情況時,會發生哪些狀況呢?答案是慢性缺氧。

大多數人使用安眠藥物最大的睡眠特徵,是快速眼動睡眠的現象消失或減少降低了!簡單的說,你在睡眠中只會沉睡而不會做夢了,乍聽之下,這豈非是一件好事嗎?可是真實的情況卻不是你所想像的,因為幾十年來的研究都發現,如果一個人因為藥物的介入而使睡眠期間長期缺少夢境,或者快速眼動睡眠消失的話,他的壽命將明顯的比正常人甚至失眠的人還要短少了很多,簡單的說,也就是死得比較快!

這就像是前一節用魚塭的比喻那樣,我們在熟睡的時期,因為呼吸系統及循環系統呈現半休息狀態,將會使得全身細胞的血氧濃度越來越少,這些缺氧細胞的代謝產物:氫離子,也會一直不斷的被釋出到細胞外面,在不斷累積之後使周遭微環境的酸鹼度降低,因而激化周邊神經的酸敏感離子通道,引發神經信號傳遞到延腦部位的自主神經,去激化心臟及呼吸系統加強一下動作,也就形成所謂的快速眼動睡眠。

上面這一套睡眠專用的既精密又合理去調控體細胞和神經之間的運作關係,將會被絕大多數的安眠藥物在神經節點上面所阻斷。也就是說,像魚塭池裡面幫浦馬達功能的心臟及呼吸系統,在原本應該啟動運轉強化打氧氣的動作,被安眠藥給強制阻斷電力的供應,當然這池水裡頭數以兆萬計的細胞就面臨到慢性缺氧的嚴重問題了!

安眠藥如何殘害身體

前面已經討論過,安眠藥物如何在睡眠時造成身體慢性缺氧的機制,但是這樣的過程到底如何傷害身體,應該是許多讀者所關心的事。經過我的整理後,發現所有類別的安眠藥物在使用過後都有幾種共同的副作用:疲累、想睡、意識模糊、焦慮等等情況,而其他的副作用則因為不同的藥物類別而有一些差異,包括嚴重一點的副作用,如暴斃死亡、自殺、重度憂鬱、心臟衰竭、帕金森氏症、糖尿病、心律不整等等。長期使用則將明顯發生失智、癡呆、阿茲海默氏症等神經退化問題。

同時大多數安眠藥物在戒斷時都會產生較明顯的失眠、焦慮、頭痛、憂鬱、意識混亂的現象。其他一般常見的副作用則還有:反應遲鈍、低血壓、便秘或腹瀉、心跳過快、體溫偏低、口乾舌燥、暈眩、反胃嘔吐、食慾變差、記憶喪失、幻視、骨密降低、夢靨、心悸、性無能、肢體顫抖、流口水、無力、恐慌感等等生理及心理反應。如果我將這些副作用分類整理過後,可以發現這些藥物所引發的症狀、問題或疾病都屬於慢性缺氧所造成的。

情緒失控問題

睡眠時期的慢性缺氧狀態下,大腦的「打或逃」本能會偵測發現,在正常狀況下會去激發多巴胺神經系統,而啟動腎上腺素等壓力型內分泌系統去強化一下身體的血氧,例如心跳快一點、血壓拉高一些等等武裝動作。可惜,當這些自發性的身體武裝動作,被這些安眠藥物給抑制住時,尤其鎮定劑、抗精神病藥物及抗憂鬱劑等類的安眠藥物,它們的主要作用點都圍繞在多巴胺的上下游生產分泌方面。

於是當我們身體發現了想要逃或想去打的缺氧壓力警告時,卻被這些藥物給抑制住,發生了有志難伸無法進行的現象。所以造成在服用安眠藥物的初期,每當藥效減退,醒後的一段時間內,很容易的發生焦慮、恐慌、意識混亂、暈眩等現象,隨後身體也將發生心跳過快、頭痛、心律不整、便秘等等的代償現象,更重要的是,原本要依賴這些藥物來幫助入睡或解決失眠的問題,只要不繼續使用時,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失眠問題!當上面的現象持續一段時間之後,身體因安眠藥物所造成的慢性缺氧,將使大腦神經及各處器官發生不可逆的破壞。@(待續)

——節錄自《睡眠救贖-缺氧型失眠:魚池平衡理論》/顯微鏡文化事業出版社

責任編輯:蘇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