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歸屬

作者:吳晟

圖為南投縣水里鄉,台灣地標人文自然景觀(王嘉益/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01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上天恩賜的水源

滾滾濁水陽光下閃著銀光

奔流河川,灌注遼闊田地

恩養世代子民

是島嶼農鄉的血脈

1

桌面上攤開一幅臺灣地圖,圖上顯示的,只是幾條水藍曲線,繪在綠、黃、褐色澤交混的平面上,梭形的島嶼包圍在藍色汪洋之間;在世界的大版圖上,臺灣島嶼只是歐亞大陸板塊邊陲上的一個小點。

猶記得年少時候,我曾經看過一部日本電影,片名翻譯為《日本誕生》。象徵日本國的富士山噴發熔融的岩漿,與史前的恐龍怪獸,交織成一部既富神話想像又有歷史人文思考的巨片。

有時候我也會幻想早年臺灣島嶼如何從浪沫間誕生,那究竟是怎樣的情境?想當然不是如科幻影片般的瞬間變換,而是歷經久久長長的時間軌道,才換得今日空間的面貌。

原生的Formosa在我的想像裡,是一部色彩瑰麗的卡通影片,變幻著無限可能的圖像感。而我一個現代人,以一個被文明馴化的身軀,如何追溯亙古洪荒的容顏?

二○○二年春天,又一處隱藏在深山的巨大檜木林被發現,令人嘆為觀止的宏偉風貌,正是未開發之前的臺灣島;如果在臺灣的各鄉野小鎮走一走,到處都留有清水、龍泉、’水頭、湧泉、長流、溪洲……等等與水相關的地名,雖然這些地方現在看起來和其它乾涸的城鎮沒兩樣,天然水泉已不見蹤跡,但似乎在述說從前的臺灣,到處都是水溶溶。

小小的臺灣島,遍布丘陵、臺地、高山。以這些山脈的坡面為源頭,匯聚的河流,在資料上有記載的就有一百二十九條,長度超過一百公里的有六條,濁水溪則是全臺灣最長的大河,流域遍布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四個縣境。

雖然與世界上許多領土廣闊國家的大河相較,濁水溪顯然不足誇耀。但因為臺灣山勢的高聳,把低、中、高海拔的縱線空間拉開,從最高的山稜上,順著山勢千迴百轉的河流、加上多變化的海島型氣象,卻孕育了島嶼生態的豐富性。從低海拔處熱帶性、亞熱帶、溫帶、到高海拔的寒帶生物垂直分布,好像把地球從赤道到極地的生態相,「壓縮」在小小的臺灣島上。

許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特有種生物,許多值得驕傲的豐美景象,讓世界各地的生物學者驚豔嘆賞。有生物學者稱:「臺灣是世界物種的博物館。」

2

中央山脈從奇萊主峰以北的畢祿山,向西南方向縱走一直到能高山,巍峨的山勢,成為南投和花蓮的縣界。我們若以南北為經,東西為緯,南投恰是臺灣的心臟地帶。若以天地為縱座標、海平面為橫座標,則臺灣島距離地平面最高的頂點,正落在南投、雲林、嘉義、花蓮的縣界上。

一年來,我和妻為了「展讀」南投,忙碌的行腳可以用「奔波」來形容。親自走在大地上讀地理,才深深體會,地圖上所標示的幾筆簡略線條,想要一一踏臨,還真是一門浩瀚的學問呢!整個尋覓濁水溪的歷程,越走越覺得走不完,心境總是在讚頌豐美和慚愧於無知二者之間擺盪。

我初抵濁水溪上游水源地,看群巒疊翠,一座比一座互爭高低,山稜的曲折弧度,還有深淺不一的碧綠,其間的微妙差異,真不是一個平日生活與高山無緣的莊稼人,所能理得清楚的。

山巒以龐大的身軀,前前後後相互阻隔,隨著天頂陽光的位移,向陽坡面與山蔭間繪著虛實莫辨的輪廓,山與山的交疊處,都自成一個神祕天地,讓觀看者除了讚美山勢的浩然之氣外,更感嘆想要理解山岳的真實面貌,真需要一番艱苦跋涉,追尋探索的大工夫呢。

「不動如山」是我們習用的成語,顯示山的恆久與安定。但如果拉長我們的視野來看「地史」,眼前恆久不動的大山,就和不停流動的水一樣,也都處在不斷成長與衰退的循環變動當中。

大約在兩百到四百萬年前的「上新世」末期,大洋中的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相互擠壓,板塊與板塊的交鋒,形成所謂的造山運動。於是臺灣島嶼,從太平洋沿岸的海底隆起,與相鄰近的日本、琉球、菲律賓等島嶼,連接成環太平洋濱的「花彩島弧」。

看似堅硬的地層,在強大自然營力的作用下,卻像一塊富有彈性的軟泥,板塊的位移,造成一波又一波的重複推擠,大小不一的波狀褶皺,就這樣形成。最龐大的中央山脈以及臺灣島的其它高山峻嶺,都是這樣誕生的。大氣降落的雨水,匯聚在各個山脊谷地之間,即為無數的溪流。

為了尋覓濁水溪水的源頭,我沿著「14甲」公路上合歡山,我們在沿途的武嶺停車眺望。

「武嶺」,目前是全臺灣公路線所能抵達的最高點。置身在空曠的高地,群峰都在身邊、腳下,世界在視野中彷彿縮小了。

從平地上看起來龐然高聳的大山,現在只是峰與峰相互接壤的好鄰居,感覺近在身邊。但是視覺的想像瞞不過雙腳跋涉的艱難,那山山之間的真實距離,你若想靠行走親身抵達,確實深不可測、遠不能及啊。

站在武嶺上,聽當地人指點,再與手中的地圖比對,才知道東邊偏南的對岸,一列岩壁顯得蒼黑、剛楞突兀的山脈,原來就是頗富神秘傳說的所謂黑色奇萊山系,尖頂突出之處就是奇萊主峰。

佐久間鞍部像堅實的地母,坦開寬厚的胸懷、高高舉起兩臂,億萬年來接納天上落下的甘霖,兩大山系的水,涓涓滴滴都順著無數大大小小的野溪匯入鞍部,成為濁水溪的水源頭。

一趟讀山、讀水的經驗,我感覺實體的山嶽,比水流更不容易認識。從平面的地圖要與縱、橫、上、下多面空間的山岳對照,很難在抽象中理出具象,至於川流不定的水系,倒比較像繪在大地的藍色公路線,若能置身高地,向下俯瞰,與紙上的地圖一對照,就會有比較清晰的概念了。

3

根據資料統計,地球上地下水的蘊藏量是河川水的八千倍、是湖泊水的八十倍。原來看不見的地底,就是一個龐大的水庫。水和長年蘊藏的石油、煤礦一樣,同樣是地球老祖宗為我們留下的豐厚祖產。

天降雨水時,濃密的森林、植被,為大地護守了這些豐厚的水源。當地層或岩層露出地表或斷裂成懸崖時,地下蘊藏的水就形成泉水或瀑布,再匯集流進較深的谷地,開始河川長遠奔流的旅程。

河流的所謂源頭,究竟該從哪一點算起?來自天頂的第一滴水,最早落在哪一處山巔?千萬年來蘊藏在地層、樹根間的地下水,又如何釋放出來,成為奔走的水流?

我設想自己就是那從石墨片岩間滲出來的第一滴水,冰晶狀的水滴是臺灣希望的源頭,從踞高處出發,穿越密林間、奔走石隙縫、忽而墜下懸崖,忽而入土隱伏,忽而出土湧泉,一一撫觸臺灣中部大面積的土地,然後悠悠出海……

的確,活水是生命的起源,河域是文化的化育之地。世界上任何古文明都發源於大河流域區。印度的恆河、中亞地區的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中國的黃河……等,都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搖籃。小小島嶼的臺灣,一樣布滿密密麻麻的水系,是臺灣生民的生活命脈。數千年來,各種同中互異,異中又相互交融的生活模式,繪出臺灣的文化輪廓。

我一直住在濁水溪下游的農鄉,濁水溪從我家田園的南方經過然後出海。從小就常常看到母親為了爭取耕種用水,大白天要「巡田水」、漆黑的深夜,還要一個人坐在田頭「顧田水」。母親整夜守護著細細的水流,不敢回家睡覺,因為新插的水稻秧苗不能一刻缺水。一旦自家田邊的圳溝斷水時,母親就必須扛著鋤頭沿田埂走到更遠的埤仔頭,截引濁水溪的水源流進自家的田來。

「水」是農家人的命脈,因此有不少性急的鄉親,為了爭取較多的灌溉水,和「田邊」鄉親爭執起來,甚至演出「全武行」的事件。

對於仰賴溪水灌溉生產作物的農民,濁水溪一直不是溫婉的母親河。在大量降雨季節,濁水溪雄渾滾滾,好像大地上翻攪沙泥的巨龍,一發不可收拾,雨季去後又只剩細小水流,一年中更多時候河床乾涸,礫石遍布,讓沿岸的農田飽受缺水之苦。變幻不定的水量和難以捉摸的氣象,一樣不可信靠。

究竟河川的活水源頭是什麼?如果河流上游長年都有穩定的水源,為什麼來到下游會不見蹤跡?位處太平洋氣流帶的島嶼臺灣,水氣豐富、雨量豐沛,為什麼竟然留不住水,讓沿岸的生民、作物因無水而苦?

曾經被譽為森林之島的臺灣,為何涵養不住水源,讓一時的雨水狂暴逕流,毀壞家園?如此不是患澇就是乾旱的河流,我們又如何稱頌它為「母親之河」呢?

走一趟河川源頭的朝聖之旅,能給予我們怎樣的反省?

4

在河床上 嬉戲 奔跑

在堤岸上打滾

是你 讓我的童年更加豐富

是你 滔滔水流動

哺育了家鄉田土

經常在夢中出現的活水源頭

似近還遠 召喚我去探尋……

我參考國民中學教本《認識臺灣「地理篇」》說:濁水溪全長一八六公里。究竟這個數據有沒有包含所有支流水系的總長,還是就一般所謂的濁水溪本流的距離?我並不確切了解。

尋覓濁水溪的旅程,我們先沿著「14甲」公路上合歡山頂,俯瞰奇萊北峰與合歡山東峰間的佐久間鞍部,山下溪澗中,正在流動的萬大溪水,被稱為濁水溪本流,應該是上個冬天,山上霜雪溶化之後的水流吧!但是若要親身撫觸溪水,必須離開峰頂,下到河階谷地。依傍濁水溪源頭最深入的村莊,應該是靜觀部落了。

濁水溪流入廬山溫泉區之前的上游地段,稱為萬大溪又稱為霧社溪。泰雅族原住民沿溪流的河階地逐水而居,建立部落。由上游以降,分別成為靜觀、平和、平靜、及廬山、春陽村落。

在廬山國小的前方,車子通過「入山檢查哨」,沿著合作產業道路溯濁水溪而行,約六公里處,右側有一分叉道可經囤原到天池。據說這一條就是過去的「能高山越嶺古道」。目前這條路況充滿險阻,若沒有內行的山地人引導,我們不敢冒險前進。

「天池」是塔羅灣溪水的源頭處,「天池」的名字清新雅淨,讓人有登臨天界的聯想,總以為一定像個神仙境界。雖然我尚無緣到達,卻曾經讀到報導說:目前天池的水也面臨了嚴重的污染,優氧化的藻華讓這個高山湖泊正在逐漸死去,看了令人無限感傷。

我們的車子不往右轉到天池,仍繼續順著濁水溪的曲流沿岸往東北行,先過平靜部落,再走六公里可到達靜觀部落,這是濁水溪上游最深處的部落社區。「靜觀」,這個引人沉靜深思的優美地名,現在被喚作「合作村」。

到達靜觀,我才明白所謂的水源並不是一個特定的點。當車子沿山緣峭壁環繞上行時,一路看見身旁的岩壁,這裡、那裡,「山水」汩汩滲出,隨處懸吊成大小不一的瀑布。剛剛驚喜發現右側一條白鍊,車子轉個彎左方遠處又出現一大疋銀緞,清冽湧泉始終跟隨在車道左右流竄,稱得上處處飛瀑、處處流泉。

我真的訝異於河流上游的豐沛活水,竟然千年、萬年來永遠流淌不盡,把整個靜觀村莊包圍在溶溶水聲之中。

靜觀分成上、下兩部落,我們把車子停在下部落的合作國小門前,沿產業道路步行下河階谷地,就置身在一片烏黑晶亮的河床上了。濁水溪正在兩山之間的U形谷地,嘩啦啦奔流,穿過靜觀橋。

碎石 細沙

迤邐出一片寬闊的河床

蒼樹 老藤

呵護著峻峭的岩壁

水聲 鳥鳴

似在幽林 又像在水濱

引我久久流連……

5

環繞濁水溪兩岸的山脊,地質大都是由黑色晶雲母礦組成。這些山岳在億萬年前還是層層積累在深海底部的泥巴,變質成為片狀板岩。在某些地殼陷入熔岩底層的「岩石循環」進行當中,此岩層卻由深海隆起誕生,所謂的造山運動讓這些山稜成為臺灣島的脊樑。

不斷在升高當中的山岳,也不斷同時進行崩解碎裂的復原過程。經歷漫長歲月的蛻變、新岩石上升、老岩石崩解、加上雨水沖刷與風化作用,由大量晶雲母石組成的巨大板岩,碎裂、掏洗,成為平鋪在河床上的鐵板砂。

靜觀部落的濁水溪河床上,板岩碎裂成長條狀,滿地都是「石筆」,攤在陽光下。晶雲母的細石反射出灰黑晶亮的光彩,這些岩礫最後都將成為下游黑質壤土的母土,再進入海底沉積。

從石墨片岩間隙溢出冰晶狀小水珠,不受囿限順地勢穿流匯聚成河。如果把我在源頭區所看到,千萬匯聚進入主溪流的小支流都計算在內,我相信所謂濁水溪的總長度,絕對比資料上的數字「一八六公里」更大、更長吧!

在這裡水這麼豐沛,住在水源頭的居民,不必像平原居的我們一樣,仰賴自來水公司給水用,因為到處都是水源,各家人各自接水管引水回家,就是最清冽的礦泉水了。

土地上,自然汨出的甘泉,可能是百年、千年之前滲入廣大森林地底,被盤根錯結的植物根系吸附、儲藏在岩隙間,經過大地層層過濾而來的地下泉水吧!

這樣豐沛的水源,曾經孕育了濃密森林,濃密森林餵養了大大小小的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和狩獵為生的泰雅族人間,能形成穩定平衡的生態系,水正是構成這種豐足生活的主要因素。

而今,狩獵時代已遠,個人獨占的經濟觀點,隨著無遠弗屆的傳媒入侵。燒山墾地的耕植生活,從河川下游坡地開始,也一路蔓延侵入上游水的源頭區。農業上山,使得甘冽山泉面臨質變的危機,不知這些生來就擁有好山好水的部落居民有沒有警覺?◇

《 筆記濁水溪》內容簡介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川,也是台灣最重要的動脈。作者出生在濁水溪流域,加上長期從事農田工作,對土地與河川有著濃厚的感情與依戀。本書為作者擔任第二屆南投縣駐縣作家完成的作品。在本書中,作者從濁水溪源頭──奇萊山北峰與合歡山東峰間的佐久間鞍部開始,沿著萬大、曲冰、萬豐、武界等部落,親身從事自然與人文的考察,一一詳加記錄,對於這塊土地的種種面貌,不管是美好的或者是有問題的,均以其樸質的文筆,知性與感性交融的行文,進行描繪與批判,展現一貫對鄉土的熱情與用心。此一書寫,是一個文學家對關愛台灣最直接有力的行動。

——節錄自《 筆記濁水溪》/ 聯合文學出版社

(〈文苑〉登文)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對於黑夜,我竟然沒有絲毫畏懼的感覺,因爲我老早就發現了夜的繽紛和熱鬧,笑臉的月光穿過濃密的樹林,我在其中感覺大樹正在拉拔成長;溪水的唱遊伴著夜蟲唧唧,我在庭前微弱的燈泡下看著飛蛾翩翩起舞。
  • 而我漸漸的相信,死亡只是靈魂的移居,正如同祖母身上的血水、精氣完整的灌注我的體內,只要我在,她終究還是存在的。
  • 從亭仔腳、漢字招牌到摩托車聲,杉山未來在強烈的陽光和熱風裡感受台南的氣息,循著台南女中、台糖宿舍的軌跡,回溯祖母戰前在台灣的青春歲月。
  • 人若成了變色龍,明明身不由己受人擺布,反而也能沾沾自喜。只不過,如果夜半醒來,看見一片清明的世界本色,毫無人工色彩,那時既不知自己何在,一定發愁不知該變成什麼才好!
  • 醒和醉之間,原來是在問我們如何自處。只怕,身在此山中,連這樣的選擇也無!
  • 上個週末,憑著報上一則含糊不清的賞花新聞,我和先生在不知地點和沒有地圖的情況下,開車往木柵附近山裡,尋一個杏花村。
  • 一個名字,確實就是一聲呼喚,我們喊著重慶,心頭映有重慶的人,一律都會回頭。「哎、哎,早上重慶出發,傍晚則到了重慶。」很遠很遠的,常可以近近地想了起來。這是命名的魔力。
  • 自從開始透過做菜,講述每道菜背後,屬於我自己的生命故事,才發現味蕾與情感交織成一張充滿酸、甜、苦、澀滋味的記憶網絡,隨著時間的流轉,就像食物經過釀造、儲藏展現的醍醐味,百感交集,令人在舌間心上低迴不已。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