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美】法國凱旋門的愛國藝術

人氣 485

【大紀元2019年02月10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LORRAINE FERRIER報導、亦凡編譯)1805年,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打贏著名的奧斯特里茲戰役(Battle of Austerlitz)後,他向士兵們承諾建造多座「勝利之門」。

拿破崙下令建造的第一座拱門即是巴黎著名的「凱旋門」(Arc de Triomphe )。凱旋門於1806年8月15日動土,那天也正是拿破崙的生日。

身為古代藝術的崇拜者,拿破崙要求建築師查爾格林(Jean-François-Thérèse Chalgrin)從古典建築中吸取靈感。查爾格林因此以西元81年的古羅馬建築「提圖斯凱旋門」(Arch of Titus)作為創作原型,但他所建造的凱旋門沒有圓柱。

義大利羅馬「提圖斯凱旋門」(Arch of Titus)。(Jebulon,攝於2013年8月22日/維基公有領域)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rch_Titus,_Forum_Romanum,_Rome,_Italy.jpg
義大利羅馬「提圖斯凱旋門」(Arch of Titus)。(Jebulon,攝於2013年8月22日/維基公有領域

與傳統凱旋門只描繪軍事勝利不同,這座寬164英尺(約44.5公尺)、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大拱門上同時展現了王家生活與戰爭場景。在上方處,帶狀裝飾環繞著整個拱門,其東面正對香榭麗舍大道,在拿破崙時代,它正對杜樂麗花園(Tuileries)與王宮(王宮於1871年遭巴黎公社摧毀)。東面的帶狀雕刻描繪了法國軍隊出征的英姿,而西面則刻上光榮凱旋的場景。

The Arc de Triomphe in Paris, built to celebrate Napoleon's victory over the Austrians at Austerlitz in 1805. Building began in 1806 to a design by Chalgrin, and was completed in 1836. (Photo by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法國巴黎凱旋門手繪圖。(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在拱門四根支柱的基座上,各展示了歷史性場景的雕塑。最著名的即是法國雕塑家呂德(François Rude)創作的《1792年志願軍的出征》(Departure of the Volunteers of 1792),它通常被稱為《馬賽曲》(La Marseillaise),與法國國歌同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Le_D%C3%A9part_des_Volontaires_(La_Marseillaise)_par_Rude,_Arc_de_Triomphe_Etoile_Paris.jpg
呂德(François Rude),《1792年志願軍的出征》或《馬賽曲》。(Jebulon攝於2013年5月2日/維基公有領域

《馬賽曲》記錄了20萬法國志願軍為保衛社稷出征。這些志願兵及法國民眾在雕塑中或裸體或平民裝束,有老也有少,但團結一心保家衛國。雕像中長著翅膀的女子即是自由女神,鼓舞著人民為國家戰鬥。

雕塑家柯爾托(Jean-Pierre Cortot)《拿破崙的勝利》(Triumph of Napoleon)一作,慶祝《維也納條約》(又名《美泉宮條約》,1809年法國與奧地利簽訂的停戰條約)的簽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B4%E9%BB%8E%E5%87%AF%E6%97%8B%E9%97%A8#/media/File:Arc_de_Triomphe_3.jpg
柯爾托(Jean-Pierre Cortot),《拿破崙的勝利》(圖片下半部)。(Jonathan Leung攝於2007年12月20日/維基公有領域

畫面中,拿破崙身穿禮袍,傲然的站在中央,勝利女神,羅馬神話中的維多利亞(Victoria)一手持棕櫚枝,一手為他戴上桂冠。名譽女神徘徊於上,以手中的號角宣告拿破崙的勝利。這個主題古代沒有,而是始於文藝復興時期。名譽女神的另一隻手持著戰鬥權杖,帝國鷹佇立其上,象徵拿破崙的軍隊投入戰場。

這組雕刻終於西面、雕塑家艾戴克斯(Antoine Etex)《1814年的抵抗》(Resistance of 1814)及《1815年的和平》(Peace of 1815)兩件作品。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rc_de_Triomphe,_la_R%C3%A9sistance_de_1814,_Antoine_Etex.jpg
艾戴克斯(Antoine Etex),《1814年的抵抗》。(Jebulon攝於2013年5月2日/維基公有領域
https://pixabay.com/zh/%E5%BC%A7-%E5%BE%B7-%E5%87%AF%E6%97%8B-%E5%92%8C%E5%B9%B3-1815-antoine-etex-%E5%B7%B4%E9%BB%8E-883827/
艾戴克斯(Antoine Etex),《1815年的和平》。(Pixabay

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Philippe I,1773-1850)將這座1836年竣工的凱旋門獻給共和國及帝國的軍隊。

TOPSHOT - An aerial view taken from a helicopter shows (from front) the Arc de Triomphe, the Place de la Concorde, the Tuilieries garden and the Seine river (R) during the annual Bastille Day military parade on the Champs-Elysees avenue in Paris on July 14, 2016. France holds annual Bastille Day military parade with troops from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s special guests among the 3,000 soldiers who will march up the Champs-Elysees avenue. They will be accompanied by 200 vehicles with 85 aircraft flying overhead. / AFP / Thomas SAMSON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THOMAS SAMSON/AFP/Getty Images)
法國巴黎凱旋門空照圖,攝於2016年7月14日。(THOMAS SAMSON/AFP/Getty Images)

更多關於巴黎凱旋門的資料,詳見凱旋門英文網站
http://www.paris-arc-de-triomphe.fr/en/

責任編輯:亦潔

相關新聞
理性、明晰的新古典主義(八)
法國藝術紀行(上)
法國藝術紀行(下)
法國藝術與歷史之宮——貢比涅城堡(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