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學新生指南(8):成為高效學生七大策略(2)

研究發現,「自我效能」(一種對自我能否勝任某項任務的感覺)越高,越讓人更自信且願意接受挑戰,學習表現越好。(Fotolia)

人氣: 12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9年02月20日訊】當今大學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授專業知識,還包括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及能夠將課本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

四、有效使用課堂講義

教授通常會在課前將講義發給學生。有的學生會帶著講義來聽課,但可能不完全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有的學生甚至只帶講義,卻不帶筆。

在2009年一項評估課堂講義影響的實驗中,學生被分為兩組。一組提前拿到講義,另一組沒有講義。在課後的測試中,有講義的學生對授課內容記住得更多。這是因為這些學生可以寫下一些講義中沒有的信息,同時聽講。而不是試圖記錄所有講課內容,或者被動地聽講。明白了講義的作用,高效學生會攜帶講義上課並在課前做好預習。

五、提高自我效能

不論學生在課程之初的表現怎麼樣,學生都要有自信。佛羅里達中央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研究發現,「自我效能」—— 一種對自我能否勝任某項任務的感覺越高,對實際學習表現的影響越正面,不論個人實際能力如何。自我效能並不能讓人變得更聰明,但可以讓人變得更自信且願意接受挑戰。

類似的,那些認為表現和智商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而不是根植在基因裡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表現更好。也就是說,你對成功的看法和你的能力同樣重要。

六、不要拖延

拖延症是絆腳石。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75%的學生認為自己有拖延症,50%的學生認為自己症狀嚴重。尤其是當作業提交截止日期還遠,大學裡又有很多能讓人分心的事物,學生很容易出現拖延的情況。

斯蒂爾(Piers Steel)的研究確認,當人們覺得不喜歡做某件事情,或者這件事情很枯燥時,拖延情況就會出現。這種狀況適用於很多學生作業。斯蒂爾認為,雖然有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現拖延情況,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人註定如此。

對於習慣性拖延和偶爾拖延的人來說,改變任務或環境可以降低拖延現象的發生。例如,將任務分解成幾個小一些的步驟,在最後完成時設置獎勵,這樣一個任務就變成了一系列目標。

容易犯拖延症的人通常容易分心,很難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因此,創造一個沒有電視、收音機,甚至沒有網絡的學習環境對他們來說比較好。

不要因為拖延而有壓力感,每個人都有拖延的時候。當你陷入拖延情況時,原諒自己可以讓你從中解脫出來。

七、了解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有的學生可能認為解決問題的情況只會在某些課程中遇到。但解決問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核心。所有學生都需要解決問題才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功。例如,幾個作業的截止日期在同一天,不同課程的要求互相之間有衝突,課外運動需要適應學習負荷量。

解決問題的步驟其實也可以應用到大學作業中。例如,寫作業包括一系列步驟:搜索文獻、計劃、打草稿和修改。

這些看起來可能有些抽象,學生卻絕不應該盲目地開始作業,或者希望隨著時間的流逝,問題可以自動解決。遇到問題時,學生應該主動尋求幫助,一點一點朝著目標前進。有時在開始做某件事之前,花兩分鐘時間思考一下做事的過程,這樣更可能在大學學習中獲得成功。

責任編輯:瑞木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