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盛唐芳菲——李白詠春詩賞析

作者:高天韻
清 冷枚《春夜宴桃李園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51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春風捲入碧雲去,千門萬戶皆春聲。」(《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春天,在李白的詩中,翻卷著澎湃的生命力:東風送暖,千花如錦。盛唐的天空下,詩人欣然舉杯,歌詠自然的造化,抒發豪情壯志,也灑落幾許高處不勝寒的孤寂。

李白的詠春詩題材廣泛,以浪漫的筆觸和強烈的情感突破了前人的惜春和傷春內涵。在遊春宴飲、閒適感懷、離別羈旅、懷古登覽、閨婦春思等不同作品裡,豐富的意象群與巧妙奇絕的遣詞謀篇相結合,描繪多彩的季節、飄逸的人生。

春之明豔

詩仙筆下,春光賞心悅目,暖意融融。東風、明月、浮雲、落花、碧樹等自然意象起伏疊落,美景怡人。即使在傷春詩中,生動優美的文字也隨處可見,用來反襯淒涼的心境。

有詩為例:「芳草換野色,飛蘿搖春煙。」(《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沅湘春色還,風暖煙草綠。」(《春滯沅湘有懷山中》)「長安白日照春空,綠楊結煙垂裊風。」(《陽春歌》)「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鸚鵡洲》)等等。

李白的詠春詩氣勢開闊,宏觀和遠景呈現居多。詩人以大氣度的筆觸鋪陳時空背景——春風東來,白日綠草,孤雲空山。如此,讀者的吸引力不會聚焦在一朵花、一株草、或一座亭宇這類細微處,而是更關注在春日的事件和情感。這就好比一幅山水寫意畫,潑重墨而勾輪廓,傳神意而不拘小節。

《歷代聖賢半身像‧李白》。(公有領域)

春之喜悅

春天,陪伴李白漫遊四方,見證了他的追尋、快意和失落,牽出喜悅與悵惘。無論是喜或是憂,李白的情感都比他人來得強烈和灑脫,文字運用也透出純熟和奇麗。

許多首詠春詩釋放出高昂的調子,其中有再度逢春的欣喜,享受美景的愜意,還有及時行樂的瀟灑。從時間的縱軸來看,閒適感貫穿始終,詩人中後期作品的格調從奔放趨向恬淡,出現了一些激憤和感傷的吁嘆。

作於天寶二載的《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和《宮中行樂詞》是寫春樂的佳作。前者寫長安城的初春景色,「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的「綠」字用作動詞,平添生機;後面一聯「春風捲入碧雲去,千門萬戶皆春聲」,展現了盛世春天的磅礴氣勢和國泰民安的氣象。

《宮中行樂詞》其五描繪了一幅後宮花苑的綺麗春意圖:「繡戶香風暖,紗窗曙色新。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綠樹聞歌鳥,青樓見舞人。昭陽桃李月,羅綺自相親。」幾個形容詞「香」、「暖」、「新」、「暗」生動而傳神,詮釋了春天的動態生機與夢幻般的華貴。

(傳)明 仇英《乞巧圖》局部。(公有領域)
明 仇英《漢宮春曉》局部。(公有領域)

再看《待酒不至》:「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晚酌東窗下,流鶯復在茲。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暖風陶然,作者「銜杯」自得,與春風相伴「相宜」,好不自在。

《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散發清幽恬淡,似有仙氣飄出。

「雲臥三十年,好閒復愛仙。蓬壺雖冥絕,鸞鶴心悠然。歸來桃花岩,得憩雲窗眠。對嶺人共語,飲潭猿相連。時升翠微上,邈若羅浮巔。兩岑抱東壑,一嶂橫西天。樹雜日易隱,崖傾月難圓。芳草換野色,飛蘿搖春煙。」

《對酒》明快灑脫,既寫美景,也有「昨日朱顏子,今日白髮催」的慨嘆。然而,這份嘆息似悲不悲,化在春風桃李中,反而傳達出徹悟人生的灑脫,那一份清新爽俊,唯有詩仙才能揮就。

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
桃李如舊識,傾花向我開。
流鶯啼碧樹,明月窺金罍。
昨日朱顏子,今日白髮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蘇台。
自古帝王宅,城闕閉黃埃。
君若不飲酒,昔人安在哉。

《擬古十二首》其五:「春風笑於人,何乃愁自居。」春風在對著人歡笑,為何要獨自發愁呢?後面「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餘」則體現出李白的豪氣與不羈。

[日]狩野正信(1653–1718)繪《李白觀瀑圖》軸,絹本水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餞校書叔雲》寫道:「不知忽已老,喜見春風還。」作者雖然青春不再,但並不懼怕季節的迴環反覆,而是滿懷期待地迎接又一個春天:「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

日本 相阿彌(1485–1525)繪《李白廬山觀瀑圖》軸,紙本水墨,美國舊金山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春之悵惘

「東風吹愁來」。傷春自是由惜春起,無力挽住時光是歷代文人同有的無奈。當春光明媚,萬物復甦,李白賞之喜之,但與此同時,心中的惆悵也被撩動。他慨嘆道:「昨日朱顏子,今日白髮催」(《對酒》),「梁王已去明月在,黃鸝愁醉啼春風」(《攜妓梁王棲霞山孟氏園中》),「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前有樽酒行》)。

李白自比大鵬,胸懷奇才壯志,卻宏圖難展,壯志難酬。李白在詠春時中,常用「孤」、「獨」二字,如:孤月、孤帆、孤雲、孤影、獨愁、獨酌等,這反映出他的孤高以及隨之而來的寂寞。不過,縱使是愁,也含著及時行樂的豁達強音。

《月下獨酌》其一流傳最廣,這首詩將李白的孤獨刻畫得細緻而浪漫。在一個春天的靜夜,詩人落寞獨飲,突發奇想:他邀請天上明月和地上身影為伴,三「人」同樂同遊。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其三開篇以大手筆畫出爛漫春景:「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之後轉而寫愁:「誰能春獨愁?對此徑須飲。」後又寫:「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一醉解千愁,忘掉自己在世間的存在,才是最大的快樂。這最後兩句既說明煩憂之深,又可見道家出塵離世的風采。

《贈錢徵君少陽》表面上寫錢少陽,實則隱含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暮年壯志:儘管「春風餘幾日,兩鬢各成絲」,但是「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這最後一句被學者讚為「傷春終究是英雄的傷春」。

《春夜洛城聞笛》屬另類詠春詩,它並非單純寫春景,而是由聽笛引出思鄉:「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淡淡的鄉愁,合著笛聲,在溫暖的春夜升起,匯入春風,灑下一路輕靈優雅。

此幅畫描繪李白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圖為宋 馬遠《對月圖》局部。(公有領域)

春之意象

「風」、「花」、「酒」、「月」等意象在李白詠春詩中占有很大比重,對於摹景、言情、傳意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白很少描寫靜止的景物,筆下的一切都充滿了動感和活力。風意象的頻繁出現渲染了春天的力度。摘錄幾例如下。

「東風已綠瀛洲草,紫殿紅樓覺春好。」「春風捲入碧雲去,千門萬戶皆春聲。 」(《侍從宜春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

「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前有樽酒行》其一)

「春風笑於人,何乃愁自居。」(《擬古十九首》其五)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勞勞亭》)

「昨夜東風入武昌,陌頭楊柳黃金色。」(《早春寄王漢陽》)

春風染綠大地,捲入雲端,吹至武昌,笑迎世人,悄然而又勢不可擋。李白寫春風,從虛處入手,虛中見實。一陣浩蕩東風,將人們旋即帶入濃濃的春色之中!

「花」是春天的象徵。李白多以「山花」、「千花」、「飛花」、「落花」等作概括性點染,鮮少描寫某種花的姿態或色彩。這種疏朗和大氣與「東風」的震撼相呼應,也反映出詩仙高於平常人的觀察視角。

例如:「三月咸陽城,千花晝如錦」(《月下獨酌》其三),「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待酒不至》),「落花踏遍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宮中行樂詞》其五),「好鳥迎春歌後院,飛花送酒舞前檐」(《題東溪公幽居》),「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欲醉朱顏酡」(《前有樽酒行》其一),「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然」(《寄韋南陵冰餘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等。

「詩仙」也是「酒仙」,常在春日獨酌自遣。「酒」與「花」、「風」、「月」常常聯合出現,構成溫暖、暢快、朦朧的意象群。

「酒」與「花」的組合有:「山花向我笑,正好銜杯時。」(《待酒不至》)「細雨春風花落時,揮鞭直就胡姬飲。」(《白鼻騧》)「落花踏遍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少年行》)「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酒肆留別》)「看花飲美酒,聽鳥臨晴山。」(《餞校書叔雲》)「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月下獨酌》其一)

「酒」與「風」的組合有:「「勸君莫拒杯,春風笑人來。」(《對酒》)「春風與醉客,今日乃相宜。」(《待酒不至》)「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前有樽酒行》其一)

「酒」與「月」的組合有:「「酒傾無限月,客醉幾重春。」(《江夏送張丞》)「對此石上月,長歌醉芳菲。」(《春日獨酌》其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其一)等等。

「謫仙」胸懷錦繡,難掩人生的不稱意。他「獨酌勸孤影,閒歌面芳林」,「千金買一醉」。李白把生命中的喜悅、激憤和灑脫都融進了春天的酒樽。

結語

春天的組詩,在李白的人生旅途上迴響。繁花皓月,明山秀水,天人合一。詩仙的詠歎,總是超凡脫俗、出人意表。千年前的心靈放歌,寫下季節和生命的永恆。@*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東晉以後,山水遊記體詩文開始受到關注,從唐朝開始,遊山水已擴大到對臺閣名勝、邊塞以及繁華名都大邑之遊歷。所以在唐詩中有很多優秀山水詩、邊塞詩。唐代很多文人在入仕以前都有長期遊歷經歷。這種遊歷除了遊賞名山大川、增聞廣見之需要,還有出於對佛、道之信仰而尋仙訪道的目的。李白在《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云:「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他是遊歷詩人的典型代表。
  • 在《古風》其七中李白寫出其與名道「千歲翁」安期公相見場景。《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則描述李白在嶗山東海親嚐安期公所贈之棗。近千年前,千古一帝秦始皇東巡琅邪之中,在嶗山曾經召見過這位比彭祖還壽長200年的安期公,密談了三天三宿。安期公師從河上公。當年,安期公離開時,給秦始皇留書並留言,「千年之後,求我於蓬萊山下。」(漢劉向《列仙傳》,晉皇甫謐《高士傳》)但千年以後,卻是李白親嚐安期公所贈之棗,並和安期公一同暢遊天庭。莫非歷史深邃的時空中藏有更深的謎底?
  •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極具藝術涵養的君王,不但能鑒賞音樂,自己更是一位卓越的作曲家,有著絕對音感。眾多樂曲中,唐玄宗最喜愛出塵飄逸的道家法樂。
  • 李白(701-762),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有著「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美譽。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也留下了許多的幽默趣聞……
  • 上篇說到集律詩大成的唐代,不論是否是七言詩,皆字數雖不多,但留傳的許多詩作都很精練的記載了豐富奇妙的神傳事蹟。例如;赫赫名聲的黃鶴樓,不獨讓唐朝崔顥留下傳頌千古的《黃鶴樓》,詩仙李白也有《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的詩作傳世,不同的詩人雖然有著不同的寫作風格,但都提及仙人蹤跡。
  • 大唐詩仙李白善於賦詩,除此之外,傳說中李白還是難得一見的外語高手。圖為宋 馬遠《山徑春行圖》。(公有領域)
    渤海國王見書中文字工整流暢,心中也是大吃一驚。國王召大臣商議,道:「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能打得過呢!」於是修書稱臣,願意每年朝貢大唐。
  • 洞庭湖,因洞庭山而名。據《湘妃廟記略》記載,洞庭原本是神仙的洞府之一,以洞庭為庭,所以稱為洞庭。後來因為洪水滔天,洞庭山周圍形成一座巨大的天然湖,因山而名,稱為洞庭湖。
  • 聚焦盛唐詩壇,以「驚風雨」、「泣鬼神」的筆觸放射出萬丈光焰的李白也留下了幾多愁绪、愤懑和忧思。不過,在李白笔下,縱使是愁,也揮灑得率真靈動,卓爾不群。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