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想進獻「晒太陽」──野人獻曝

文/宋寶藍
實忱的農夫想把「晒太陽」獻給國君。(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5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在一些詩文中,常會看到「獻曝」一詞。如清朝湘鄉朱蓂於《游絲詩》曰:「蒼蒼白髮老諸生,莫獻曝忱空弄情」。楊鍾羲十一歲時作詩云:「圍爐未肯因人熱,獻曝常存保主心」。《幼學瓊林》卷一《天文篇》曰:「饋物致敬,曰敢效獻曝之忱」。

什麼是「獻曝」?

曝,音鋪,意為在太陽下晒,晒太陽。獻曝,獻出「晒太陽」,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用法?其實,獻曝的背後還有一段故事呢。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經常穿著用亂麻作絮的冬衣,並且只穿這一件過冬。到了春天,鄉民開始耕種的時候,這農夫常在太陽下曝晒。他不知道,天下還有高大、寬廣、暖和的宮殿,還有溫暖的絲棉與狐貉皮裘可以避寒呢。

農夫被春日晒得暖洋洋的,心裡滿是喜悅和幸福感。雖然日子過得很辛苦,但一陣暖陽就讓他感到無比的滿足,似乎為他驅散了所有的寒冷,所以他想把這份美好與他人分享。他回頭對妻子說:「晒太陽,可以讓人這麼暖和,誰也不知道吧。」於是農夫想把「晒太陽」獻給國君。

清 董誥《菜圃風暄》。(公有領域)

鄉里的富人聽到他的話,告訴他:「昔日,曾有人將胡豆、麻杆、水芹與蒿子等野菜當作美味的食物,並對鄉里富豪誇耀這些食物的美味,鄉里的富豪拿過來嘗了嘗,發現那味道非常奇怪,富人的嘴巴就像被毒蟲叮蟄了一樣,苦澀不堪,而且肚子也跟著疼痛起來。眾人都譏笑並埋怨那個人,那人也大為慚愧。」富人說農夫也是這樣的人。

這則故事載於《列子·楊朱》,魏國學者楊朱,又稱楊子、陽子居、陽生。他講到「故野人之所安,野人之所美,謂天下無過者。」野人,指住在國都郊野的鄉民。凡是鄉民覺得舒適安逸的,鄉民覺得美味的,美好的,就會說天下沒有比這更好的了。楊朱舉例時,講到這則故事。

凡是鄉民覺得舒適安逸的,鄉民覺得美味的,美好的,就會說天下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圖為水芹。(公有領域)

在數千年的流傳中,這則典故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說法,比如獻曝之忱、野人獻曝、野人奏曝、野人獻芹等等。後人因此將「獻曝」作為謙言,謙稱自己的建議淺陋,或所贈的物品菲薄。

事據《列子·楊朱》卷七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華大地一直被稱作「神州」,因為它是神的故鄉。縱觀整個中國歷史,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到女媧、伏羲、神農三皇所經歷的歲月來看,這顯然是一段人與神共處的歲月,神曾經直接傳授文化給人類。神傳文化當然就有它的神跡存在。在神有意的安排下,佛道神輾轉下世,方方面面給人類啟蒙,從衣食住行到語言、文字、文化、娛樂以及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留下了無數的神跡。本文只從浩如煙海的史籍中選取幾則關於詩、畫、樂界出現的神人神跡。
  • 韓愈在《馬說》中嘆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因為伯樂不僅本身要具備才能、要有識別人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容人的肚量、不怕他人超越自己的心胸、善於識別他人的長處、更不起妒嫉之心。正是孔子所說「君子坦蕩蕩」中的君子,這樣的君子在中國歷代都有出現。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就送走了溫順可愛的玉兔,迎來了瑞氣萬千的祥龍,這兒先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龍騰虎躍,好運連連。
  • 冬至:夜從今夜短,日從今日長!冬至日陽光達到南至點將要北返,陽氣從地底升起。你對「冬至」的內涵文化知多少?在此盤點冬至的重要的文化光彩與典故。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