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iFi6到5G 今年網絡技術更新將帶來什麼

人氣 2852
標籤: , ,

【大紀元2019年04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今年即將推出兩項新的無線標準:WiFi 6和5G-2019,給物聯網(IoT)帶來很大影響。這些新技術,均具有超快的速度、低功耗要求和高帶寬,有望徹底改變物聯網和移動通信。那麼這些新興技術為何令物聯網的未來如此受到關注?

無線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讓人們能夠在許多場所做更多事情。對制定和實施無線互聯網標準的人來說,都希望在降低功耗的同時提升連接速度。但面臨聯網設備數量即將迎來史無前例的爆炸性增長,數十億部智能家居傳感器、工業設備以及人工智能計算機將接入互聯網的前景,當前無線互聯網系統無法承受這一龐大設備接入規模。

不過,下一代WiFi技術——WiFi 6,和下一代蜂窩網絡5G的推出,或許能解決這個難題。讓物聯網運作更容易。

WiFi 6不僅僅是一個新名詞 能帶來什麼

WiFi 6是下一代無線標準的名稱。WiFi 6在技術上被稱為802.11ax,但除了新的無線技術之外,它還帶來了一種新的命名方案:它將被簡單地稱為WiFi 6,而802.11ac將被稱為WiFi 5。

支持WiFi 6的新路由器將能夠讓電視、手機、Xbox、智能冰箱更好地在網絡上共存。

在設備密集區域,使用WiFi 6技術,網絡速度將提高四倍,並且比前一代WiFi提供更大的帶寬。隨著互聯網服務變得越來越快,WiFi 6將允許無線設備充分實踐快速體驗。

預計這些新技術將使家庭和企業能夠同時使用更多設備,同時使用更少能源。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專家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安裝近310億台物聯網設備。

WiFi聯盟營銷副總裁凱文‧羅賓遜(Kevin Robinson)今年1月曾表示:「當你身處東京火車站,擠在人群裡看超級碗時,這些環境下的WiFi體驗將發生徹底改變。」

WiFi 6是下一代無線標準的名稱。(Fotolia)

5G帶來速度

5G是用於替代4G LTE的下一代蜂窩技術的名稱。通常,蜂窩網絡覆蓋較大的區域,而WiFi在較小範圍內使用。但是,5G可能會挑戰這種模式,供應商計劃提供個人5G網絡,以供家庭使用。

5G蜂窩連接將比目前可用的最快LTE速度快得多。除了更快速度之外,5G還將為網絡帶來更大的帶寬和容量,就如同WiFi 6。這將使網絡設備呈爆炸式增長,因為網絡可以在不減速的情況下處理更高的使用率。

5G蜂窩連接將比目前可用的最快LTE速度快得多。(Robyn Beck/AFP)

WiFi 6和5G將改變使用物聯網設備的方式

為什麼大家對這兩類新技術感到振奮呢?除了更快的速度,5G和WiFi 6都將改善擁擠區域的信號強度,如市中心或擁擠的家庭。這將明顯改善以前有太多無線流量地區的網絡使用體驗。對於容量更大的網絡,這種過度擁擠的問題也將成為過去。

在商業用戶方面,WiFi 6網絡的新速度和帶寬可為客戶提供更快的訪問WiFi速度,其效率可以降低網絡和設備本身的成本,甚至小型企業也能利用這些新技術。

作為另一種選擇,5G蜂窩連接可以允許連接設備的新業務設置。零售店老闆將不用擔心使用分布在不同樓層的多個接入點連接智能設備。像實時安全攝像頭這樣的數據量很大的設備,在上傳視頻時不會占用你的帶寬。

在消費者方面,5G不僅是幾種特定設備的出現,且可以打造整個智能家居。

許多家庭安全系統已經使用蜂窩網絡進行監控和報告,但5G可以使用戶在任何地方安裝智能設備變得更加簡單。

對於未來的蜂窩設備,用戶可以將安全攝像頭、智能鎖或數字助理放置在有5G服務的地方,而不需要使用藍牙、Z-Wave或WiFi連接。

5G也可能意味著更多容易即刻使用的設置問世,因為用戶將不需要為WiFi配置設備。

智能家居產品有許多優點,但也帶來一些危險。這些智能新設備中的一些程序是黑客和身分盜竊者的主要目標。(Pixabay.com)

物聯網設備將如何變化

隨著5G和WiFi 6在2019年開始逐步上市,預計將會看到物聯網設備可發送更多信息,並使用更少電力。這些技術可以實現設備始終在線和始終連接,這些設備使用更少的能源並提供更長的電池壽命。

各種類型的設備也可能開始使用SIM卡托盤或嵌入式SIM卡來啟用蜂窩功能,這將改變WiFi設備的當前趨勢。WiFi不會完全消失,但遠程蜂窩連接提供了比固定WiFi網絡更多的優勢,特別是當速度相當時。當5G蜂窩電話不可用時,WiFi可能成為後備。

推出WiFi 6和5G蜂窩網絡將使2019年成為物聯網行業令人興奮的一年。雖然確切地說出事情會如何發展還為時尚早,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事情。#

責任編輯:李寰宇

相關新聞
談貿易戰和華為 川普智答中共媒體提問
美中貿易談判轉向5G科技戰 川普招招對準華為
專家:中共利用華為輸出監控模式 擴張權力
蓬佩奧:世界應對中國技術風險睜大眼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