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蕭郎是路人」 蕭郎是何人?

文/宋寶藍
秦穆公的小女兒名叫弄玉,弄玉和丈夫蕭史的「吹簫引鳳」是個千古傳奇。圖為《吹簫仕女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5297
【字號】    
   標籤: tags: ,

在唐宋二朝,有不少詩詞以「蕭郎」比作女子的心儀之人,以「蕭郎思」表達少女對情郎的愛慕與思念。備受唐宋文人青睞的「蕭郎」是何人?又是如何成為唐詩宋詞中的常客?這背後還有幾則動人的故事呢!

據《列仙傳》記載:秦穆公時,有一個善於吹簫的年輕人蕭史,每當他吹簫時,能感得白孔雀飛落在他的庭院。秦穆公的女兒弄玉非常愛慕他,於是秦穆公就將女兒嫁給他。

白天,蕭史教弄玉吹簫學鳳的鳴聲。幾年以後,弄玉吹出的樂聲如同真鳳的叫聲,甚至吸引了天上的鳳凰飛來,降落在殿宇上。於是,秦穆公就建造了一座鳳台。蕭史與弄玉就居住在鳳台上。這對在音樂中圓滿的佳偶,後來隨著鳳凰一起飛去。

後人仰慕這對神仙眷侶,以「弄玉」比作美人、仙子;以「蕭郎」喻指情郎或佳偶。「蕭郎」與「弄玉」也成為詩詞中的常客,暢遊於字裡乾坤,同時成為世人心中無限眷戀的仙緣,雋永而綿長。

幾年以後,秦弄玉吹出的樂聲如同真鳳的叫聲,甚至吸引了天上的鳳凰飛來,降落在殿宇上。圖為清 赫達資《麗珠萃秀冊.秦弄玉》。(公有領域)

至唐朝時,因秀才崔郊的一句詩「從此蕭郎是路人」以及背後的感人故事,「蕭郎」再傳佳話。

崔郊很有才學,但是家境貧寒。崔郊的姑媽有一個婢女,長得端莊秀麗,並且通曉音律,在漢南也是難得的佳人。崔郊很愛她,婢女也中意他的才學。崔郊苦於家境貧窮,一時難以與婢女比翼雙飛。

二人兩情相悅,但是姑媽毫不知情。後來由於姑媽生活窮困,難以生存,就將婢女以四十萬錢賣給了襄陽司空于頔。于頔青睞於婢女美色,對她寵愛有加。

于頔青睞於婢女美色,對她寵愛有加。圖為明 唐寅《陶穀贈詞圖》局部。(公有領域)

崔郊失去心愛之人,既痛苦又思念。寒食節時婢女外出,在于府外的柳樹下看見崔郊。二人相見,痛哭不已。分別之前,崔郊送給她一首詩: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註)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公子王孫競相爭逐,緊跟在你的身後,貌美的女子的眼淚滴落在絲巾上。
一旦踏進官宦之家的大門,就像踏進深邃的大海。從此以後,你的蕭郎就是陌生的路人。

一旦踏進官宦之家的大門,就像踏進深邃的大海。圖為《清畫院畫十二月月令圖八月》局部。(公有領域)

當時,有一人妒嫉崔郊的才華,故意將這首詩出示給于頔。

于頔於是令人召見崔郊,眾人得知後都為崔郊擔心,不知此次前去是福是禍。崔郊也非常後悔,但又無處可逃。於是戰戰兢兢地來到于頔府邸。

于頔身分顯貴,倒也是通情達理之人。他一見到崔郊,便握著他的手說:「『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首詩就是您寫的吧。」

于頔愛才惜才,見崔郊詩文出色,為此也不願奪人所愛,甘願放手,成人之美。他當場爽快地說:「四十萬錢,小事!你怎麼不早說呢!」於是,叫婢女和他一起回去了。同時贈送給他們一份豐厚的賀禮,恭喜他們結為連理,從此可以比翼雙飛。@*#

參考資料:《雲溪友議·襄陽傑》卷上、《列仙傳》

(註)綠珠:晉代石崇的愛妾,美豔絕倫。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崔郊家裏很貧困,他的姑母有個婢女,長得很秀麗,並且精通音樂。崔郊愛上了她,婢女也很喜歡崔郊,二人暗地裡立下了嫁娶的誓言。
  • 至漢朝時,朱雲將尸位和素餐連接起來。朱雲對漢成帝說:「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現在朝廷中的大臣,對上不能輔佐國君;對下不能幫助百姓,都是占著職位,只享受著國家的俸祿,卻不盡職守。
  • 古人認為,聲音出自於五臟,是總合五臟之神發出的聲音,所以有人能通過聲音判斷吉凶,即相術中的聲相。有句話說:「上相審聲,中相察色,下相看骨。」上等相士通過聲音,就可以知道人的吉凶。
  • 趙威后很清楚,如果收成不好,糧食缺乏,百姓就會挨餓。國家內部不安,國君的位子就坐不穩當。她說的話,其意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是相通的。
  • 在中國古代,「畫麟閣」或「入麟閣」代表著作為臣子的卓著功勳或最高榮耀。李白詩云「功成畫麟閣」,杜甫抒懷「志在麒麟閣」。這一典故因何而來?這要從漢宣帝甘露三年說起。那年,漢宣帝因匈奴歸降,回憶起輔佐有功之臣,於是命人在未央宮麒麟閣繪製了十一名功臣的圖像。
  • 本世紀罕見日食,世界唯一的全日食記者對日食如此反應?科學研究表明,觀看日食可以強烈影響人的心理,使人敬畏,激發原始的歸屬感。
  • 「年」的古字寫作「秊」,從古來字形的演變中可以看到「年」的本意。「年年有餘」,老百姓期待,天子也期待——他們共同的祈願是什麼?這個成語典故的本事起源於夏朝末年,源遠流長。
  • 門楹上掛上春聯,將冬天的氣氛一轉成新春,千門萬戶立即煥然一新。除夕前,什麼時候換上新春聯好呢?在中華文化史上,當前的這種遍及百姓家的紙春聯是何時開始黏掛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