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玫瑰花茶緩解壓力又養顏 這樣喝功效加倍

文/譚娓(新西蘭同德堂中醫師)

玫瑰花茶可以舒緩壓力,還有養顏抗老、調經止痛等功效。(Shutterstock)

玫瑰花茶可以舒緩壓力,還有養顏抗老、調經止痛等功效。(Shutterstock)

人氣: 7830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中醫認為,玫瑰花歸肝、脾經,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的功效。玫瑰花多用於緩和情緒,治療壓力和惱怒引起的胸腹和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問題。常飲玫瑰花茶,可以舒緩壓力,還有美顏抗老、調經止痛等益處。

壓力大、七情不調易生病

很多人想不到壓力對身體健康會有多大影響,忽視了自我減壓,結果日積月累,造成嚴重的疾病。

中醫認為疾病是由「外感」和「內傷七情」引起。外感,就是外界環境變化,如「風、寒、暑、濕、燥、火」;七情,就是人的的情志變化,分別為「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會對人體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喜傷心,輕則心氣渙散、無力、心悸,重則心神失守、心智狂亂;

怒傷肝,輕則頭痛頭暈、嘔吐腹瀉,重則吐血暈倒、半身不遂;

憂思傷脾,思則氣結導致脾氣鬱結,不思飲食、便溏,重者氣結而亡;

悲傷肺、悲則氣消,導致肺氣不暢通以及耗傷,輕則氣短胸悶、精神萎靡,重則意志消沉;

驚恐傷腎,導致腎氣不固,氣陷於下,表現為大小便失禁、遺精等。

壓力可以造成人的怒、憂、思、恐等情緒,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臨床上最常見的,就是「肝鬱」引起女子月經失調、乳癖、乳癌,以及肝經所經過的肩頸區的疼痛、偏頭痛。

外感疾病容易治療,內傷七情引起的疾病則難以治療。

玫瑰花茶紓解壓力、有多種功效 教你這樣喝

生活壓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可以用簡單又經濟的食療來調節情緒。玫瑰花泡茶喝,既可以緩解壓力,還可美顏、調節女性荷爾蒙。

1. 調節內分泌

玫瑰花加卡其花沖泡可調節內分泌。(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玫瑰花和卡其花泡茶可調節內分泌,增加女性荷爾蒙。(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做法:玫瑰花6克,卡其花2克,開水沖泡,待水溫到40度左右可加入蜂蜜。

可幫助女性緩解壓力,增強女性荷爾蒙的分泌,調節內分泌。對於更年期的女性荷爾蒙降低問題,效果極佳。

2. 護肝胃、養顏抗老

保護肝胃、養顏抗老的玫瑰花茶搭配。(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保護肝胃、養顏抗老的玫瑰花茶搭配。(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做法:玫瑰花6克、枸杞子9粒、葡萄乾9粒,開水泡5分鐘後,沖入牛奶100毫升左右,再加蜂蜜適量。

可保護肝胃,養顏美容,延緩皮膚衰老。

3. 祛痘養顏

玫瑰花和金銀花茶可改善因壓力大,內分泌失調引起的痘痘,痘裡有膿可加蒲公英。(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玫瑰花和金銀花泡茶,可改善壓力引起的痘痘,痘裡有膿可加蒲公英。(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做法:玫瑰花6克、金銀花20克(如果痘痘裡面有膿,需加蒲公英15克),開水沖服,連續喝 3個月。

可改善因壓力大,內分泌失調引起的青春痘。痘痘非常嚴重的人,需沖服6個月,通常青春痘可全消。

泡過的玫瑰花不用丟掉,搗爛如泥,外敷面部,乾後洗淨。長期使用可潤肌膚,去黃除斑。

4. 調經止痛

調經止痛的玫瑰花茶搭配。(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調經止痛的玫瑰花茶搭配。(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做法:玫瑰花6克、當歸6克、 川芎3克、白芍6克、柴胡3克泡茶喝,待水溫到40度左右可加入蜂蜜。

可改善女性因壓力過大所引起月經不調,經前乳房脹痛。

用玫瑰精油緩解壓力的方法

玫瑰精油也有紓解壓力的作用,可以通過如下方法來舒緩情緒:

● 精油薰香

在薰香爐中加入2/3的水,按2:1比例滴入玫瑰花精油、薰衣草精油,點燃無煙蠟燭。

● 精油泡澡

將玫瑰花精油按比例調配入水中,加入牛奶適量。在可以耐受的熱水中,泡澡15~20分鐘,可消除疲勞,緩解壓力。

玫瑰花的食用禁忌

玫瑰花雖好,但是如下人群不宜食用或多食:

● 便祕的人

● 陰虛火旺體質、實熱體質

● 孕婦不可大量服用

● 月經量大的人在經期不宜食用

如何挑選玫瑰花?

挑選玫瑰花,以花朵大、完整、紫紅色、不露芯、香氣濃鬱的花蕾為最佳。(Shutterstock)
挑選玫瑰花,以花朵大、完整、紫紅色、不露芯、香氣濃鬱的花蕾為最佳。(Shutterstock)

什麼樣的玫瑰花是最好的呢?玫瑰花按照採摘時間,分為頭小花、二小花、三小花三等。頭小花品質最好,以花朵大、完整、紫紅色、不露芯、香氣濃鬱的花蕾為最佳。◇

· 洛神花清血管、減脂抗老 這樣吃最養生

· 蜂蜜能淡疤、防皮膚乾裂 九大妙用一次收藏

· 月經來前脹痛又疲倦?玫瑰精油緩解經前症候群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