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身邊的賢人

【文史】讓皇帝為之流涕哭泣的忠義之臣

北宋最後一任宰相何栗
文/宗家秀
徽宗宣和年間,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賊」把持,何栗彈劾王黼,屢屢得罪權貴,一度被罷黜,後被欽宗召回,為相輔政。圖為宋徽宗趙佶《聽琴圖》(局部)。(公有領域)

徽宗宣和年間,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賊」把持,何栗彈劾王黼,屢屢得罪權貴,一度被罷黜,後被欽宗召回,為相輔政。圖為宋徽宗趙佶《聽琴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8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面對國破君虜,他無力回天,遂絕食而亡,以死報國。死前他曾對金兵說:「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時毫不猶豫。我不考慮家室,但我雙親年老,我死後請不要馬上告訴他們……」

他辭世的時候,只有39歲。

夢中有人告訴他考題

何栗,字文縝,宋仙井監(即今四川仁壽縣)人,儀表堂堂,才華橫溢。

何栗在太學讀書時,看相先生孫黯給他算命,說他命極貴,要大魁天下。何栗問:「哪一年中狀元?」看相先生說:「乙未年。」 何栗追問:「何時入相?」答:「不出12年。」

但是,看相先生也算出來:何栗入相後,將客死異邦。

何栗去趕考的時候,途中宿於廟,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告訴他,殿試將是道家方面的內容,他沒放在心上。進京後,又做一夢,內容與前一夢相同。

後來,何栗寄宿在一位朝廷大臣家,又做一夢,夢裡有人非常明確告訴他:徽宗所注《道德經》即將到他手裡,要熟讀。果然沒幾天,這位大臣得到了一本徽宗校注的《道德經》。

何栗便手錄一份研習。政和五年,殿試在三月舉行,策題圍繞著「道」展開,27歲的何栗一舉奪魁,高中狀元。那年正是乙未年——政和五年(1115年)。

徽宗非常賞識何栗。據傳,何栗中狀元後衣錦還鄉,徽宗題寫「何郎麵館」四個大字,賜予何家開的麵館,全城百姓,潮水般湧向「何郎麵館」,觀瞻狀元丰采。何栗的兩位弟弟那年也中了進士,他們三兄弟被譽為何家「三鳳」。

何栗像,取自1921年修《浙江上虞嵩鎮何氏宗譜》。(公有領域)
何栗像,取自1921年修《浙江上虞嵩鎮何氏宗譜》。(公有領域)

彈劾權貴

何栗歷任祕書省校書郎、京畿學事、主簿員外郎、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侍講。他博學敢言,正直不阿,徽宗準備升他為諫官,因朝臣非議何栗與蘇軾有鄉黨之嫌,他被放遂寧知府。但何栗在那裡幹得很不錯,不久復調回京,任御史中丞。

當時,朝政被蔡京、王黼等「六賊」把持,腐敗不堪。丞相王黼善佞,驕奢淫逸,貪得無厭。他利用權力搜刮民脂民膏,賣官鬻爵。當時一個「直祕閣」,就賣到三千貫,「州通判」賣五千貫,民憤極大。

何栗蒐集了大量王黼罪證材料,上章彈劾王黼的15宗大罪。王黼心虛,竭力為自己辯護,又提出辭職,想躲過此劫。

宋徽宗猶豫不決。王黼雖上書請辭,但仍未交出宰相官印。何栗又連上七道奏章彈劾他。後來徽宗迫於壓力,罷免了王黼等同黨。何栗卻因屢屢得罪權貴,被罷黜,再度流放江蘇泰州。

1125年12月,金兵南下,消息傳到開封,宋徽宗頒「罪己詔」,禪位太子趙桓即位,是為欽宗,改元靖康。

1126年,何栗被召回,任御史中丞,接著加升為翰林學士,進尚書右丞兼中書侍郎、參知政事,為相輔政。

此時,離何栗狀元及第那年剛好是不出12年,看相先生又說準了。

力主抗金

(傳)金楊邦基《聘金圖》巻(局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傳)金楊邦基《聘金圖》巻(局部),描繪四位宋使出使北疆與金議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雖為一介書生,何栗卻是個決絕的主戰派。

金軍大舉南侵,宋欽宗賠送金人大量財物,金人不滿意,要求北宋割讓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間(今河北)、太原三鎮,並下了最後通牒:再過10天北宋談和使者不到,就揮兵開封。

大臣唐恪等都主張將三鎮割讓求和,何栗堅決反對:「金人狡詐,出爾反爾,割三鎮,金軍亦來;不割三鎮,金軍亦來。三鎮乃重地,不可放棄!」宋欽宗優柔寡斷。

何栗力排眾議,他扼腕疾呼:「河北百姓是我炎黃子孫,棄三鎮則如棄赤子。難道身為父母,就如此不憐惜天下百姓的嗎?」欽宗頓時了悟,站在了何栗的一邊,拒不割讓。

1126年9月,欽宗按照何栗的建議,以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並在京師周圍設東、南、西、北四道總管,由胡直孺等夜統兵抗敵。

明仇英臨蕭照《中興瑞應圖》卷描繪高宗出使金營片段,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欽宗按照何栗的建議,以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圖爲明仇英臨蕭照《中興瑞應圖》卷描繪宋高宗統兵抗敵,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出使金營

作為文臣,可以死諫,但像武將一樣出使敵營,何栗經歷了一個置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何栗入相開封府後,負責和金人談判。當時朝中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敢請纓深入敵營談判。何栗是一介文弱書生,不會武功,開始時也心有怯意。太學博士、吏部侍郎李若水怒喝:「如今國家社稷將傾覆,就算是死,也難以承擔責任!」

何栗聽後,慷慨赴命。眾人將他扶上馬背,他手仍不自覺地發抖,馬鞭掉了三次。但是,經歷了幾次談判,何栗的狀態越來越好,志氣高昂,無所畏懼。

每每與金人談判時,何栗都泰然自若,談笑風生,不管金人如何劍拔弩張、怒不可遏,何栗都避重就輕,四兩撥千斤,席間還常常低吟淺唱:「細雨共斜風,日日作輕寒」,讓金人哭笑不得,無可奈何。後來在金人中留下這樣一種說法:若要談判,千萬不要和何栗和李若水這兩個人談。

絕食殉國

宋欽宗像。(公有領域)
宋欽宗像。(公有領域)

由於宋欽宗的猶豫寡斷和朝廷主和派的牽制,何栗幾上幾下,康王趙構又意志少堅,局勢對朝廷越來越不利。

靖康元年閏11月底,金兵渡過黃河,攻陷開封,俘虜了徽、欽二帝。金人下令勒索財物,京城上至皇親國戚,下至平民百姓所有財物被金人掠奪盡空。

21萬兩黃金,714萬兩白銀,100萬匹錦緞,並沒有換來國家的安全,金人立偽帝號楚。公元1127年四月初一,金兵班師北撤,並擄徽、欽二帝,後宮、官吏、工匠等3000餘人,一併北去。

何栗也是被擄一員。目睹國破君虜、生靈塗炭,無力回天的他仰天大哭,決意以死報國,遂絕食而亡。

據傳他在北庭作詩一首,詩中悲憤地寫道:「念念通前劫,依依返歸魂。人生會有死,遺恨滿乾坤。」

何栗是位孝子,死前心意已決時,曾對金兵說:「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時毫不猶豫。我不考慮家室,但我雙親年老,我死後請不要馬上告訴他們……」

辭世的時候,何栗只有39歲,也正應驗了十幾年前看相先生所預:入相後,客死異邦。

巧合的是,秦檜也恰在3000被擄之列,後秦檜及其家人徒步2800公里,逾河越海,竟獨自安全回到了朝廷,而同俘的何栗、孫傅、司馬朴等人,無一歸還。當時就有人懷疑,秦檜一定是叛節,做了金人的內奸才得以放回。

秦檜回到朝廷後,把何栗的死訊告訴了宋高宗。高宗得知其殉國,下詔說:「何栗忠義氣節,無與倫比,我聽說後,為之流涕哭泣。」建炎初期,詔令任何栗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玉局觀使,供養全家,並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

秦檜與何栗是同科進士,秦檜中進士,何栗擢狀元,後來又同朝為官。但後來,一個是遺臭萬年的奸賊逆臣,一個流芳千古的忠臣義士,真所謂:時窮,節乃現也。

《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冊.諫爭章(畫)》。(公有領域)
《宋高宗書〈孝經〉馬和之繪圖冊.諫爭章(畫)》。(公有領域)

參考文獻:

《宋史》
宋《靖康要錄》
宋 王稱《東都事略》
宋 夢莘《三朝北盟會編》
清 徐松《宋會要輯稿》
南宋洪邁《夷志堅》
清《仁壽縣誌》@*

點閱【皇帝身邊的賢人】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蘇明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顏真卿出身名門,是有名學者顏師古的五世孫,為人秉性篤實鯁直、有正義感,從不阿諛權貴,屈意媚上,向以義烈聞名於官場。
  • (shown)唐朝出現武則天亂政,有記載說是當年的隋朝王室在玉帝面前遞了訴狀,有冤而成......
  • 全文緊扣住「恢復故疆,迎還二聖」之旨展開,這八個字,是作者終生奮鬥的目標,是未酬的壯志。
  • 敵兵攻破京城時,有個人護送皇帝到敵營談判。他為了捍衛皇室尊嚴據理力爭,不顧性命大罵敵兵。直到他被裂頸割舌而死,罵聲才停止。這說的是宋朝靖康年間一段的忠義故事。靖康之變中,忠臣良將捨生忘死、救國赴難,千百年來被人傳頌不休。這位大臣身在敵營,至死大罵金人。最後,他得到敵國的敬重,被尊為靖康恥中的第一大忠臣!
  • 在中華文化的川流中,「虛室生白」是中華文化的思想觀之一,它出現在道家思想中,也被歷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歷來受到重視未有間斷,成了一種處世智慧。「虛室生白」出自何處?我們的先人怎樣用生命去實踐這種精神?
  • 王祐在家中庭院種了三棵槐樹,樹蔭滿庭,他對人說:「我的兒孫,必定有人貴為三公,這三棵槐樹就是標示。」他對王旦滿懷信心,說:「這孩子將來定會成為一位公正的相國。」後來他的話應驗了,王旦果然貴為宋真宗一朝的賢相,受到真宗皇帝的倚重、敬愛。
  • 韓琦以芍藥這花中宰相為祥瑞之兆,圓滿了「四相簪花宴」。李固言芙蓉鏡下狀元及第,紗籠中人必能當上宰相。冥冥中皆有定數,命裡有時自能水到渠成,命裡無時也難以強求。
  • 名畫《女史箴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留下的開卷畫,也是「展示世界歷史的100件文物」之一。這畫如何表現人物畫的傳統精神?畫史鼻祖顧愷之的繪畫技藝如何精彩詮釋宰相張華《女史箴》的鑑戒精神與內涵呢?
  • 在古代王朝,能夠封侯拜相之人,基本都是很有才幹的,按照佛家的因果報應說,也都是有很大福分的。北宋有這樣一位名臣,一生歷經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後幾度出任宰相,為相長達五十年之久,而且他終生篤信佛法,曾匯集十萬人一起念佛。此外,他的高壽更是讓人稱奇,91歲時安然坐化,無疾而終。他的名字是文彥博。
  •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都有能人術士,或早早堪破天機,預知社會走向,或提前揭示個體命運,告知富貴禍福。而世人往往在歷史走過後,才猛然發覺一切確實是早有安排,一切都是天定、命定,有些後悔也來不及了。
評論